張之倩
【摘 要】職業道德是審計人員進行審計的先決條件,在現今社會審計丑聞相繼暴露、審計誠信漸失人心,整個行業遭到嚴重的誠信危機的情況下,必須重新思考審計職業道德。本文通過剖析相關現實社會問題,探討成因及其后果,提出重建審計職業道德的一些構想。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 職業道德 獨立性 政府監管
朱镕基總理指出, 現在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就是不少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人員造假賬, 出具虛假財務報告,這已成為嚴重危害市場經濟秩序的一個“毒瘤”, 他強調, “不做假賬” 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 所有會計人員必須以誠信為本, 操守為重, 遵循準則, 不做假賬,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一、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現狀
注冊會計師(CPA)獨立審計制度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礎,也是確保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一種有效機制, 注冊會計師擔負著過濾會計信息風險、降低會計信息識別成本的責任,被譽為“經濟警察”。
然而,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由于人們觀念轉變和制度建設的滯后,適應社會所需要的新的價值體系和道德規范尚未建立起來,從而表現為會計行為混亂。獨立審計也不例外,在近年頻頻披露的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背后, 注冊會計師幾乎都受到了牽連。一時間注冊會計師不勤勉盡職或是說謊、欺詐,甚至串通作弊,被看作上市公司造假和資本市場混亂現象的罪魁禍首。面對上市公司的造假陷阱,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被審計財務報表的質量以及注冊會計師審計職業道德缺失、誠信危機等問題。
(二)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獨立性缺乏
中國注冊會計師從恢復之日起就存在獨立性問題。剛開始幾乎每個事務所都掛靠一個財政審計部門或省級以上行業主管部門, 后來事務所多了, 有關權力部門搞起了執業資格認定, 不免沾上某些政府職能延伸之嫌, 脫鉤改制以后, 會計師事務所盡管已完成與原掛靠單位形式上的脫鉤, 但其千絲萬縷的關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切斷的。
2.注冊會計師考試重技術輕道德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迅速發展, 注冊會計師的需求不斷加大, 工薪報酬較高, 越來越多的人渴望通過注師考試取得執業資格。這些人素質參差不齊, 注師考試中重技術輕道德的考試內容也給人以誤導。對個體來講缺乏職業道德的約束和有效監督, 對整體來講缺少法律的有效制約。職業道德自律機制的有效運轉, 造成了對職業道德的漠視。
3.責任追究機制不健全, 對違規人員的處罰沒有威懾力
中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至今,中注協對執業人員實行“市場禁入”處罰的約有10 人, 相對于13 萬人注冊會計師隊伍和眾多的違規事件, 這種處罰成本太低, 對違規者無法起到震懾作用。
4.會計師事務所組織主要采用合伙制和有限責任公司制, 國際上大多采用合伙制
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要以其全部財產承擔賠償責任, 甚至可能傾家蕩產, 顯然有助于提高風險意識和自我約束意識, 提高審計質量。但我國90%以上的事務所選擇了有限責任公司這種組織形式, 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違規的最高賠償是30萬元, 違規成本很小。
二、提升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對策
(一)重塑注冊會計師審計職業道德的良好形象,進一步完善政府監管機制
我國目前正處于轉型時期,商業誠信理念的稚嫩和脆弱是難以避免的。為了使注冊會計師能夠誠信自律,政府必須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通過立法和制度建設,建立規范的社會誠信體系和失信約束懲戒機制,使誠信者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失信者必須受到相應的懲罰。同時,通過對《注冊會計師法》的修訂,強調注冊會計師執業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規定有關市場準入的限制和條件,比如,嚴格限制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的審計資歷,提升注冊會計師的任職門檻,提高會計師事務所證券從業資格的注冊會計師法定人數等。還要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弘揚誠實守信的行為品德。
(二)完善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為增強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的信心, 要加緊完善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保證注冊會計師按照職業道德規范的標準執行業務。我國現行的職業道德規范只有《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 僅是關于注冊會計師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執業能力和職業責任的基本規范, 還需要有具體的操作規范。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準則體系, 應由職業道德基本準則、職業道德具體準則和職業道德裁決指南構成。需要盡快出臺后兩部分規范, 以解決當前注冊會計師行業存在的職業道德問題。
(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個人的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注冊會計師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把職業道德要求變成自己的內在信念和行為準則,增強抵制金錢信念、片面追求業務收入等錯誤思想侵襲的能力,促進良好的職業操守的形成。既應該在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中加強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也要注重對注冊會計師的后續教育與培養,確保注冊會計師在執業的全過程中都能得到必要的職業道德教育。
(四)應凈化注冊會計師執業環境, 建立起行業的優勝劣汰制度
目前全國有近5000 家事務所, 僧多粥少, 事務所之間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 行業分割、地方保護、惡性降價等不正當市場行為嚴重干擾了會計市場秩序。因此, 對不符合條件的事務所要堅決取締, 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在會計市場繼續發生。對于執業規范、信譽好的的事務所要倡導做大做強, 創立品牌事務所; 要大力推行合伙制事務所, 嚴格控制新設事務所。
綜上所述,由于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職業道德缺失是經濟轉型時期的特殊現象,為擺脫審計職業的道德困境,必須加快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律建設的步伐,完善審計市場的監管機制,凈化審計環境,規范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行為,使注冊會計師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真正發揮其保駕護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爽,吳溪.審計失敗與證券審計市場監管[J].會計研究, 2002, (2).
[2]王躍堂.脫鉤改制對審計獨立性影響的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 2001, (3).
[3]黃世忠.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面臨的挑戰與思考[J].會計研究, 2002, (10).
[4]謝榮.論注冊會計師應有的職業關注[J].審計研究, 1998, (4).
[5]謝志華.審計職業判斷、審計風險與審計責任[J].審計研究, 2000, (6).
[6]吳聯生.企業會計信息違法性失真的責任合約安排[J].經濟研究, 2001, (2).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