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具有突發性,這決定了它不像任何一種疾病,有先兆、可治愈。它就像一枚不定時的炸彈,隨時都有可能要了人的命。但我們也不必因噎廢食,整天不敢出門,待在家里憂心忡忡。其實只要提高警惕,交通事故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首先,橫過馬路要有理性。“人走1米,車行10米”,汽車的速度比行人步行的速度自然要快得多。要記住“汽車不會一剎就停”。橫過馬路前,要仔細看清來往有無汽車臨近,不能一上馬路就急于橫穿。只有在處于安全區域時,快速徑直穿過。不可斜穿,否則會延長橫過馬路的時間和距離,增加危險性。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乘坐公交汽車下站后千萬別從車子前面奔出,因為對后車來說公交車對行人活動產生了盲區,后車無法判斷行人的動向,一旦行人橫穿車禍就一觸即發。
其次,走路、騎車要靠邊。一般情況下,行人在距路邊1米內活動、自行車在1.5米內、三輪車在2米內都屬于相對安全區域。當然在有機、非隔離設施的地方,一定要嚴格遵循各行其道原則。如果是騎自行車上馬路的還要保證車體的平穩性,因為自行車重心高,與地面接觸少,穩定性差,加上自行車騎行時呈蛇形軌跡,其動態也常常給行駛中的汽車駕駛員造成錯覺,容易誘發交通事故。所以,騎車應盡量靠路邊,并減少擺動幅度。
再次,夜間活動要走在路燈下。司機夜間行車視幅窄,對周邊事物的認識程度和判斷要比白天來得弱,在遇突發情況時容易產生心慌手亂。因此,行人、騎車人在夜間活動一定要遵規守紀,要盡量靠近路燈使自己的活動狀況展示在司機的視覺范圍之內。同樣,雨天夜間活動由于路面潮濕,光線反射弱,司機認識力也相對減弱,不能很好地看到路面情況,行人、騎車人如果在馬路上稍有危險動作就極有可能誘發車禍。
另外,盡量少在路口逗留。路口也是交通事故高發的地方,因為路口最受交通沖突、交通盲區的影響,司機如果稍有疏忽就極易造成車禍。因此,行人、騎車人應盡量少在路口逗留,特別在夏季夜晚切勿在路口或靠近路口的地方納涼、閑聊。
據《現代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