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憬
高圓圓:我曾經試圖拒絕一切演戲之外的活動
回家,躺在床上,我媽在我邊上坐著,我看著她就覺得很好。
最近一次感覺到命運的無力,是看一個朋友的紀錄片《再見烏托邦》,片子描述的是90年代當紅的那群搖滾歌手的生活。那段時間,我很迷張楚、何勇那幫人,在我印象中他們就該只專注音樂,而不關注生活瑣事。所以在片子里,看到張楚特別瘦很黯然回顧以往輝煌歲月的鏡頭,很心疼。一些也特別喜歡音樂的年輕孩子一邊做著搖滾,一邊關心版稅、受歡迎這些事,聯系著片名《再見烏托邦》,真讓人覺得一個理想的音樂年代過去了,而這些變化是我覺得無力抗拒的。
保持與外界交流特別能給我安全感。雖然我是一個演員,但是在陌生的人群中,我特別緊張,我只有自己呆著才能放松。我曾經試圖拒絕一切演戲之外的活動,但是現在慢慢好了很多。
我害怕失去敏感。當然,敏感會讓我感知更多的痛苦,而敏感也讓我感知了太多生命的動人瞬間,我還是愿意做一個活生生的人,心情有起落,生命有痛苦也有快樂。我并不擔心失去所謂的美貌。太多人留意我的外貌,這讓以前的我特別有逆反性,我特別煩別人說我好看。現在,我會明白,只有當我的內在特質強烈得勝過美貌的時候,別人才會在意。我應該接納一一切的自己,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自己的成長和蛻變。我不會去整容,我并不害怕青春的流逝,當我發現隨著年歲增長,我和我媽開始特別像的時候,我覺得這真是生命延續的神奇之處,我希望我以后有個女兒來延續我的生命。
對我來說,最快樂的生活畫面就是回家,躺在床上,我媽在我邊上坐著,我看著她就覺得很好。如果我碰到緊急情況,首先想到聯系的不是我媽,她是一個需要照顧和呵護的人,應該是我的經紀人,她是我的生活支柱和精神支柱。我覺得最悲慘的年老場景就是不能控制自己,而對我來說對我最重要的東西是親情、友情和愛情。是的,我是一個特別重感情的人。碰到難關的時候,只有內心力量才能幫助自己度過一切,錢和人脈真的都沒那么重要。(高圓圓,演員,主演《十七歲的單車》、《青紅)、《南京!南京!》等電影。)
連岳:我從沒因為膽怯而失去機會

什么都不做,也還有錢,這多好。
所謂沒安全感,只是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而生命本身是流動的,沒有什么完全確定,不安全是必然的。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但是,你把今天做好不就得了嗎?活在當下最重要。想清楚這些,人就能變得清晰而無畏一些。
我想不起來自己有什么特別害怕的動物,我也從來沒有因為膽怯而失去過什么機會,還好,我一直是個挺勇敢的人。以前年輕的時候是天生有反骨,什么都沒所謂。到了一定年紀,總結了一下人生經驗教訓,是感覺什么事兒害怕都沒用,所以只有選擇勇敢面對。
人有自信不是天生的。我以前曾經說過——迷惘的不只是70后80后,50年代60年代甚至包括90年代出生的人們,恐怕還要一直迷惘下去。這些人里面,不自信的占大多數,這應該是所有東方社會一貫以來的一種統治技術,它的文化是打擊個人的,要求個人融在集體當中,不要出來單挑,讓你對他人和環境產生依附感。而在這樣的傳統當中,人必須在不停地與環境爭斗中建立自信。
如果一個人碰到難關,或者說是過不去的坎,重要的還是要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正確的思維方式,這樣你才有自信去思考而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度過難關的方式。面對命運,我從來不覺得無力而脆弱,我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我相信人生碰到的每件大事情、小事情都是可以自我選擇的,你的命運,你的人生道路是你選擇的結果,不是老天安排的,所以你必須不逃避地去做每一個選擇,而承擔一切選擇的后果。
對我來說最快樂的生活場景就是什么都不做,也還有錢,這多好。我害怕年老的時候,變成一個老年癡呆癥患者。因為那樣你不記得你的家人,給他們帶來很多麻煩。我最擔心失去愛人和自由,最愛最在乎的是我的愛人、閱讀和自由。(連岳,專欄作家。)
廖一梅:希望成為一種比人類更高級的生物
幸虧還有死亡,有終結,否則就像西西弗斯,無限循環的不完滿更可怕。
這個時代就是把事情無限復雜化或者無限簡單化。人們總是需要個確定的答案,其實是讓生活變得充滿教條和偏見。很多東西是混雜在一起的,人不會把自己梳理得那么清楚。我在表達上存在著困惑,很多詞被使用得太多,但每個人對于這些詞意義的理解都是不同,所以說了半天,或許大家說的都不是同一件事。
辛棄疾有句話,“事無兩樣,心有別”。外在的失去或獲得都不構成人最本質的懲罰或者獎賞。人面對的最大困難始終是自己。有時候是一根羽毛落下來就不行了,有時候泰山壓下來都沒問題。對于我來說,我不擔憂失去什么,而是擔憂會來什么。害怕自己忽然對一切都感到失望、沒有興趣。
我覺得這個世界沒有什么讓人感到特別滿意的。它時常讓我感到恐懼。這樣的恐懼并非來自未知。而是某種確定性,完善的時候總是那么少,永遠都是缺憾,后面等待的總是同樣的輪回,你做再大的努力也沒用。幸虧還有死亡,有終結,否則就像西西弗斯,無限循環的不完滿更可怕。
這個世界也有美好的東西,比如太陽,無論你心情好。或者發生什么事情,總是安靜地出現在那里,讓人充滿信心;還有清新的空氣、一望無垠的山野,某個人的體溫、氣味。以前是無視這些的。直到前幾年,才開始對它們有感覺,而且能夠切實感受到它們對我身體產生的影響。與我同類的朋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安慰。另外,金錢可以讓你逃脫不想理睬的東西。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成為一種比人類更高級的生物。
現在很多人覺得沒有安全感,那是因為人們變得很狹隘,經常遵循別人的幸福原則,給自己規定的條條框框太多。被塞進太多的東西,又不懂得舍棄。沒有一分鐘是靜默的,時刻都要填充他們的無聊,一分鐘的無聊都要玩掌上電腦,也因此變得更無聊。
命運這個詞也有我之前所說的問題,其實大家對它的定義不同,我的看法是人的眼睛能看到的世界是局限而淺顯的,人能感知的都是這個世界很小的一部分,肯定有更寬廣的東西是我們所不知的,那或許就是命運吧。
我害怕年老時的無能為力,不能選擇的時候被迫做一些喪失尊嚴的事情。比如失去了明確的意識還要生存;需要安靜死去時還要切我的氣管,我也沒有能力阻止別人這樣做。我害怕自己年老時變得軟弱,想依賴別人。年輕的時候總會有更多的辦法,有更強的生命力,不一定需要自己多大的力量,就可以克服一些問題。不會對別人產生心理上的依賴。所以,如果不能夠變得寬厚豁達,年老時就會變得困難。
每個人都會受自己的一份苦。變成誰都沒有什么改變。除非是另一番境界,那也許就是佛,代表著安寧、圓滿、對自己的本質和世界的本質都泰然處之。我不是世俗意義上的佛教徒,但覺得佛是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
我不喜歡看電視,不喜歡生活瑣事,比如找保姆。不喜歡把生活搞得復雜,不喜歡被無聊的信息打擾。喜歡有創造力的、有激情的、不囿于成見的自由生活。如果什么有利于這樣的生活我就贊成,反之,我反對,無論是傳統道德還是時髦概念。(廖一梅,編劇,作家。她1999年創作的話劇《戀愛的犀牛》是小劇場戲劇史上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關于怕與愛的讀者來信
出國之后才知道自己很愛國
我算是大家眼中典型的80后吧,家里不算有錢,但是絕對沒有受過苦。痛恨社會的不公平,但大多數時候和其他的80后一樣總是表現得冷漠。大多數時候我專注于自己的生活,但是當國家、社會需要的時候,我一樣堅定地站出來,肩負起自己身上的擔子。我的10愛:我的家人、國家(出國之后才知道自己很愛國)、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現在讀的專業——時尚買手、我的家鄉四川、書、電影和音樂、旅游、歷史、發呆上網。我的10怕:父母的健康、回國找不到工作,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不夠堅強、在別人面前哭當眾出丑、自己做的事不被別人認同、被朋友和愛人背叛,寫報告寫到一半電腦死機,被說你們留學生就是出去度假的、嫁不出去。
這是我的10愛和10怕,只是日常的瑣碎的愛和怕,也許代表了80后的一些想法。雖然我們常常被罵是沒有時代感、沒有責任感的一代,但是我想在列舉10愛的時候,家人和國家永遠會排在很前面。希望望這個對你們有一些幫助。(倫敦王笑黎)
芮成鋼:別許愿,小心愿望成真

我想變成超人,變成不用睡覺的人,可以看好多書,做好多事情。
這個時代,大多數中國人怕窮、怕自己“HAVE NOT”(沒有),這種不安全感在中國人內心糾結了很長時間。你看,一下飛機、一上接駁車,沒幾個座位大家還要搶。其實在飛機上坐久了腰酸背疼,一般人并不需要坐。只是在這個一直以來僧多粥少的社會里,大家恐慌“沒有”,所以不考慮自己是否需要,先占位再說。
中國人內在的“害怕”其實就是焦慮,對功利向往的焦慮,渴望成名、渴望暴富,生怕沒有擁有這些,而始終沒想明白的是要提升幸福指數;而中國人對世界的“害怕”是總有些猜疑,在一些國人看來,外國人都是陰險狡詐的,中國人都是純真善良的,所以動不動就感覺受傷害了。其實,“恐懼”來自不了解,這種不了解會導致彼此缺乏信任。我們不該用我們的邏輯去假想別人,中國人應該心態更開闊一些、更自信一些。
能夠幫助我度過難關的應該還是世界觀和人生觀。我自己的人生觀——第一是健康、第二是自由、第三是親情,我覺得這些是人生活中最本質而重要的東西,只是很多人在“名利”面前忽略了這些。經常有些成功朋友半夜為心情不好而打電話給我。他們有著羨煞旁人的“成功”,可是依舊經常不快樂。而我會提醒他們,就是——你還很健康、你有自由、你有很多關心你愛你的人,有這些就夠了。
人死了以后要上天堂,其實天堂不過如此,除了這些,你說你還想要什么呢?其實所謂闖難關,也許你在意“功利”,那些“關”就是“關”:如果你不在意,這些關就都不存在。壓力也還是和人生觀有關系。投入做一項工作,我對事情的判斷是有意思還是沒意思,有意思多做、沒意思少做,那么就很享受做事的過程,自然不會覺得壓力。我用有沒有意思來作為選擇標準,而不用功利的目標來衡量我的選擇,這樣壓力無形化解了很多。
我當然會有面對命運感覺無力的不順時刻,絕對會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人生災禍和幸運也許就是一線之間的事情。人生所有的好事可以在瞬間轉換成壞事,反之亦然。因此,遇到不高興的事情,就看你怎么面對它了。我想變成超人,變成不用睡覺的人,可以看好多書,做好多事情。
我的人生愿望?我幾乎不許愿。西方有句諺語,翻譯過來的大致意思是:小心點,別許愿,小心愿望成真。因為你所說的愿望未必是你真心要的東西,所以愿望成真未必是好事。整容整成誰的模樣?我想就我這樣吧,都花了 30年時間悅納自己了,都習慣了。到我們這個年齡,好看不好看都不重要了。
我心目中快樂場景就是睡個懶覺起床,喝熱茶,吃點心,讀一本好書。靠在躺椅上,曬曬太陽。過節的時候,和我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一頓飯。天堂莫過如此吧,我為有這樣的幸福而非常感恩。(芮成鋼,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主持人,最年輕的耶魯訪問學者,曾專訪過數百名國際商業界、經濟學術界及政界的領袖人物。)
丟了過去就丟了自己
我上大學了,讀研究生了,爸爸來到深圳了,什么都好起來,唯獨……記憶的痕跡抹不掉。
我怕回到老家,怕看到爺爺和媽媽的墳墓,怕看到年老腿殘了的奶奶,怕走上那干凈的大路,哪怕它真給村里人帶來了富足,我還是怕,怕想起曾經坐落在這里的小土屋。
我怕,怕聽到謊話,怕看到虛偽,怕城市的節奏太快,怕人們丟了良知。
我愛,愛親人,愛朋友,愛清泉寺前那個乞討的老爺爺,愛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愛早上的太陽,愛月明星稀的水庫邊,愛所有靜思的時光,愛每一個真誠的微笑。
我怕,怕長大,怕丟掉熱情,怕放棄追求,怕在校園里,冷漠于山區的孩子,隔絕于被子女拋棄的老人。
我怕,最怕在這個忙碌的時代里,丟了過去,丟了自己。(深圳姜淑娟)
陳建騏:沒有同理心,世界便成了地獄
王菲的相貌加上我的聲音;應該很有趣。
陳建騏,年紀30出頭卻已經成就頗多。陳綺貞、楊乃文、張懸唱過他寫的歌,黎煥雄、林奕華、幾米也與他合作無間。
陳建騏是愛貓之人,感情敏感纖細的他同時也愛音樂、光線、陰影、舞臺、自然,他怕心無所系、怕流血、怕忘記美好、怕失去感知力,他怕人與人之間不能真誠相待而要欺騙,他害怕人已經變老,卻沒有變得更好。
因為名氣越來越大,不可避免地,陳建騏的私人空間越來越少,漸漸忙碌,快速的不知道為了什么的忙碌讓他警惕,幸而每天與他相伴的還有一部永遠微笑的Mini Austin,還有最親的媽媽,總把兒子的安危放在心上。如果面對死亡,陳建騏最放心不下媽媽,還有那些需要他的人,被需要感給他極大的自信,如果可以實現三個愿望,他首先想增長智慧、不長皺紋,第二想讓身邊的人免于苦痛,而第三,就是希望一直有被需要的感覺。
他想扔掉對現實的不斷妥協,勇敢一點,再勇敢一點。但他并不是一個膽小的人,膽怯常常變成他學習的動力。如果能夠整容變成另外一個人,陳建騏希望自己擁有王菲的容貌:“我想她的相貌加上我的聲音。應該很有趣。”
雖然還年輕,但陳建騏已經是一個平衡大師,所有關系的平衡、心靈情緒的平穩是他最樂見的狀態,不管是年老還是年輕,汲汲營營于無謂的追求都不是明智之舉。快樂、平和、有同理心(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方式),心懷這些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陳建騏,臺灣廣告、劇場音樂創作人。)
只有誰比誰更累,沒有誰比誰更幸福
我幾乎每天都活在恐懼中。每天早上的時候,我都在害怕,害怕失去這份工作。
每天下班的時候。更是害怕,難道一生都要做這份工作嗎?
生活中有三分成就感來自工作,我的工作是業務經理,就是接單,工作很輕松,和客戶喝杯咖啡。然后他告訴我要訂什么款式,把訂單接下來,給跟單的小姑娘。剩下的工作由勞動人民完成。貨做好的時候跟單小姑娘讓我和客戶要錢。大部分的客戶信譽都很好,匯款,會計查賬無誤后發貨。
一筆生意就這樣做成了,我在公司里拿著比較高的工資和提成,做幾乎最輕松的工作。
可能有人會看我不順眼,不順眼你來做啊!我從1999年開始就在和烏克蘭人聊天了,到今天還在聊,一個話癆的十年。就算你比我能聊。老板敢讓你坐這個位子嗎?
你知道這個位子有多少油水嗎?但是我從來不撈,買東西不多報一分錢,紅包上交,回扣全都發出去,從不截留。
老板有他的恐懼。這個公司在業內實在太有名了,有多少在我這個位子的人出去自己做了。從第一天起老板就在給我灌輸“創業時代已經過去了”的概念。其實我壓根
沒想創業,起碼不想在這個行業里創業。累死人的行當,創業是為了掙錢,為了活得更好,在這個行業里我只見到誰比誰更累的。沒有誰比誰更幸福的。密集加工型產業,就是這樣了。(Doliya)
李宇春:我很少去想三天后的事
唱片,小時候吃的東西、梧桐樹、家人都能給我安全感。
每一個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心里都有一個夢想,李宇春說,“音樂是唯一一件從剛剛開始追求就知道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的事,一開始就知道。”一個被光環籠罩的明星,她所要面對的壓力與平常人的壓力不可同日而語,但她覺得這種壓力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用什么樣的心理去面對壓力。“我的壓力也是我的動力,很多時候壓力會促使我更勇敢地去做一件事,所以我不討厭壓力。壓力是一個可以分得很細微的東西,每一個人的壓力也會出現在不同的區域。”
說到恐懼時,她如此解釋:“事業上不會有太讓我恐懼的事,年輕沒有失敗,一切都可以去追求。”她覺得真正的恐懼源自對純真的堅持,“我會想到我常常會思考的一個問題,隨著年紀的變化,小時候追求的黑白世界是不是會慢慢開始有所改變?很多事情開始有了灰色地帶,我們會失去那份純真嗎?我們要怎樣去堅持那份純真?”
時代發展太快,每一天都有很多新鮮事物需要我們獨立去面對。“80后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一方面很希望離開父母獨自闖蕩,另一方面又怕失去父母的呵護。”讓李宇春最擔心的是失去親人,“經歷了很多事,看到了很多畫面,這其中包括汶川大地震,我覺得沒有什么比失去家人更痛苦了。”“唱片、小時候吃的東西、梧桐樹、家人都能給我安全感。”
李宇春想要的快樂很簡單:“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跟著自己的心和夢想走。”她稱最大的愿望是健健康康,“因為別的愿望都要靠健康的自己才能去實現。”李宇春很少對以后的人生做設想,“我很少去想3天后的事,生命是很脆弱的東西,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所以我會努力地把今天過好。”(李宇春,2005年超級女聲冠軍,大眾推選出來的明星,曾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
80后獨生女,怕孤獨,怕考試,怕婚姻
我愛電腦,愛速度,愛自由、愛更新。我想這一切都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天天坐在電腦前的我,不能想象失去電腦的日子會是怎樣的茫然與無措。我不再信任朋友,卻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說給電腦那頭的網友聽。我不再為逛街的辛苦勞累而大費周章,卻可以坐在電腦前輕松地喝著咖啡選購自己喜歡的東西。我不再愛看電視,也不買報紙,更不會想起這個社會還有廣播這樣的東西,因為我可以在網絡上探聽到所有我感興趣的話題和故事,我也可以通過網絡找到時下最流行的各種事物。我也不再害怕陌生和未知,因為有了電腦,有了搜索引擎,我就是“小靈通”。
但是,電腦并不代表一切。除了電腦,我還有自己的生活軌道,我也有“怕”的事物存在。第一怕孤獨。作為獨生子女,我沒有享受過兄弟姐妹的親情,無法了解兄弟姐妹們為了一件衣服,一些零食爭吵的情形,更多的是被上班的爹媽鎖在屋里的記憶。第二怕考試。從小我就好動不愛學習,可偏偏趕上了學習至上的年代,家里父母念叨得沒完沒了學校老師天天危言聳聽,惟恐我們不學習。可是,當我們真正通過了考試卻發現大學生的含金量低了,工作也找不著了。第三怕婚姻。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孩子雖然事實上我也即將快奔三,但是我仍然讓自己去享受任性,享受唯我獨尊。而婚姻則是需要兩個人相互適應,相互謙讓,相互包容的一種生活。(北京韓媛)

楊二車娜姆:我是42歲有3歲的心境
我不是小女人,眉毛好不好看,眼睛好不好看,屁股好不好看,無所謂。
生老病死都是在每個人的福報里的,心年輕很重要,有的人20歲的人有60歲的心境。我是42歲有3歲的心境。我很喜歡我的每一天,好的和壞的都讓我開眼界。如果有一天離開這個世界,也沒有放不下的事,我相信像我這樣的人_定能進天堂。
難關總會有,如果有傾訴的人就很好,但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度過。人脈和金錢都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解決事情容易多了。但我不太信命。生死是不能變的,這是自然規律。但命運是可以改的,我是屬于智慧型的,不會較勁。生活有很多路,如果這條路走不過去,我就轉彎了。我跟你們不一樣,你們只在一個地方停,我從不在一個地方停,到處走,這邊不開花,那邊有開花的地方。環境改變了,一切便都可以變。所以,我是喜新厭舊的人,只有唱歌是心里面的東西,其他的東西只是帶在身上,無所謂的。
我的生活從來都是很艱苦,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一個人應付。壓力一直都在我的生命里,已經習慣了。我是一個能締造自己帝國的人。自己蓋博物館,泥瓦活、油漆什么的,有錢找人,沒錢就自己搞。就是不能忍受對別人有虧欠,多少苦我一個人吃,多少錢也一個人花。
如果生病,是佛爺讓我休息。因為大部分我都是動的,生病能讓我靜一下。這個時候我就不喜歡別人陪我。送湯送水可以,但是不要很多人在身邊。如果想要很多人,那就是去party。我的獨立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在全世界都有干媽,她們是我的書的熱心讀者,也是緊急狀況聯系人。她們非常富有,喜歡做一些可以顯出她們好處的事,那我就讓她們照顧好啦。
我不是小女人,眉毛好不好看,眼睛好不好看,屁股好不好看,無所謂。不會花太多心思在這些方面。只要自己舒服就行了。碰到機會我會修飾一下自己,我想要艷遇的時候,就會有,想要上鏡就能上鏡,想要上雜志能上封面,這就夠了。
我不會為了取悅別人去裝扮,特別討厭“裝”這個詞。我知道我的感覺、品位是跟別人不一樣的,一早就知道自己的風格,而且在這條路上走得比較快,跟我一樣的人,是不可能走在我前面的。我是80歲還有男孩追的人,因為人格魅力就擺在這里。楊二車娜姆的字典里也找不到恐懼、害怕這樣的詞的。唯一肯承認的怕是蛇,可能小時候看過太多蛇(楊二車娜姆,摩梭人,游歷世界。曾因自傳體小說《走出女兒國》一舉成名,如今是網絡紅人。)
最愛合法“偷竊”時間
怕與愛,均為私隱。但我不知為何,看見這個題目便想寫寫。
10愛:一愛父母與老婆,父母伴我已25年,今年4月13日領證之后,老婆伴我剛滿一個月,我們會繼續彼此陪伴下去。二愛拍照,攝影是一種對過往時問的合法偷竊。三愛美,包含俊男、靚女與其他萬物。四愛北方面食,這兩年在廈門,也吃沙茶面等南方面食,但無論如何都比不上我那黃河邊的鄭州燴面。五愛寶豐,我長大的地方,汝窯的窯址就在寶豐清涼寺。六愛蘇軾。七愛工作,能把愛好作為謀生的工作,成就感與興奮感更高,八愛廈門。九愛民國時代。十愛中國。
10怕:一怕生病。二怕相機沒電。三怕失業。四怕朝鮮。五怕吃,明知道平時吃的太多食材其實都是“毒藥”但能有什么辦法呢?只求肚飽,不求健康。六怕老婆,怕了,家庭就和睦了。七怕房價不降。八怕吵架,這或許是人類最愚蠢的行為之一。九怕逛街,逛街花時間,花錢、花精力,同時用快餐和時裝把自己弄得很傻逼。我看不出逛街有什么好處。十怕死。(廈門商華鴿)
馬艷麗怕活錯
控制欲望是一種很好的自我凈化,讓自己變得更剛強。
人有時是無法與自然法規抗衡的,聽天由命是更深層的人性本能。就像人類最高的語言境界是“止語”,無為便是最高境界的為。我個人的一些經驗是:有時候想方設法去解決一個問題,后來發現都是徒勞的。有些事情自然會過去。
我10歲便離開河南老家了,但家鄉的一景一物都十分清晰。冬天時躲在被窩里,探身從窗戶里能看到外面的莊稼地,白茫茫的一片,偶爾有車在慢慢蠕動。一片菜地,一棵櫻桃樹,所有的美好都留在我的記憶中。我很念舊,覺得在心里保留一些這樣的畫面,人會過得充實一些。
愛情、友情都可能會變,只有親情是不變的。所以,我特別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讓親人擔心,特別是我的父親,他為我們四個子女付出太多。
有一個朋友總結,人生哪樣東西我們能夠擁有?來的時候,你不能選擇,走的時候,也不會有人通知,歸你選擇的幾十年,就要好好地掌控。但并不是真的所有東西都由自己掌控得了,我就怕活錯,有一天發現自己的選擇有問題。
對老人來說,最恐怖的大概是孤獨。我就害怕有一天我還活著,而我年輕時的那些知己都沒有了。老人最大的樂趣是回憶自己的一生,那時沒有人跟你一起分享是很慘的。不過年老時的想法還是我們現在不能預想的。經歷會讓人思想產生變化。
時代很浮躁,科技進步讓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空間很小。人時常覺得不安,那是因為沒有真正的信仰。信仰不一定是宗教,只是說內心執著的一些東西。內心虛的時候,外在的一切都是不牢固的。
如果要扔掉的話,就是要扔掉一些欲望。對我來說,控制欲望是一種很好的自我凈化,讓自己變得更剛強。(馬艷麗,中國第一位國際模特大賽冠軍,MarymaSERIES品牌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