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戰書
錦濤總書記考察我省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是我省當前保增長和今后長遠發展的總綱領和行動指南,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如何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以貫徹落實錦濤總書記這次重要講話為契機,理清思路、搶抓機遇、尋求突破,是我們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已經召開了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并專門出臺了具體的貫徹實施意見,對錦濤總書記指出的4個方面、18條要求進行了具體部署,我們一定要認真抓好落實。與此同時,通過深入研讀講話和指示,我認為,錦濤總書記的講話和指示對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新的定位,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研究和把握。
一、要把握好在自主創新方面要大有作為的定位,加快我省自主創新的步伐
錦濤總書記講話指出,“黑龍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比較多,大型國有企業、軍工企業多,應該在自主創新上大有作為”。錦濤總書記這句話很有分量,切中要害。特別強調只有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同時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錦濤總書記對我省的科技實力給予了充分肯定,并且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我們以往總是以我們有多少院士、有多少家科研機構、有多少所高校、在多少個研究領域處于國內領先行列而引以為自豪,但我們現在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科技實力與自主創新能力還不相稱,科技實力還沒有真正長入經濟,還沒有完全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這也是我省經濟發展落后于發達地區的一個重要原因。無論是當前的保增長,還是長遠的調結構,都必須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大力推進科教興省和高教強省戰略,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強化人才支撐,加快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全面提升老工業基地產業技術水平,把科技這根“杠桿”做大做強,變資源大省為科技大省、科技強省。
二、要把握好保護生態環境的定位,把生態環境保護這件大事抓好
錦濤總書記提出,“要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把生態環境保護這件大事抓好”。我省有廣袤的大森林、縱橫的大河流、遼闊的大草原、原始的大濕地,是我國北方生態保護的重要屏障。保護和發揮好這一優勢,對于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乃至東北亞地區的生態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充分認識自身肩負的這一重要責任和神圣使命,從維護國家利益的戰略高度出發,把保護好生態環境這件大事作為今后區域內想問題、謀發展、作決策的基本準則。我省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已經被納入到國家生態功能區建設規劃范疇,我們要把組織實施《黑龍江省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和載體,堅持生態主導、科學開發的原則,加強生態保護和培育,恢復和提升生態功能,建設生態環境可承載的生態主導型經濟產業體系,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建設生態屏障,維護國家國土和生態安全,造福子孫后代。
三、要把握好建設我國沿邊開放橋頭堡、樞紐站的定位,使我省成為對俄合作主導區
錦濤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地處東北亞腹地中心的區位優勢,推動對俄經貿合作,使黑龍江真正成為我國沿邊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樞紐站”。這是黨中央對黑龍江在全國對外開放的大格局中要發揮的作用作出的一個明確定位。按照錦濤總書記的要求,我們要加快推進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和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我理解,“樞紐站”的內涵應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建設好大通道,包括重點邊貿口岸軟硬件建設,積極推進黑龍江黑河大橋、同江大橋建設和相應的鐵路公路建設,擴大江海聯運、陸海聯運,不斷拓寬大通道,使黑龍江成為全國對俄交通運輸樞紐;另一個是建設好平臺,進一步突出哈洽會對俄和獨聯體國家以及東歐經貿合作的窗口作用,積極發揮綏芬河綜合保稅區作用。“橋頭堡”的內涵也有兩個方面,一是充分彰顯黑龍江對俄的地緣優勢、公共關系優勢、俄語及經貿人才優勢,打牢對俄經貿合作基礎,使之成為全國對俄沿邊開放的先行區;二是要積極推進對俄的經貿合作,推動對俄進出口加工區、對俄農業生產加工區建設,特別是大力推動對俄科技合作、對俄能源原材料合作等重大項目、重要領域的合作,把對俄經貿的相對優勢轉化為對俄合作的絕對優勢,使我省成為對俄合作的主導區。
四、要把握好打造國家可靠大糧倉的定位,真正使肥沃的黑土地成為國家可靠的大糧倉
錦濤總書記提出,“要真正使肥沃的黑土地成為國家可靠的大糧倉”。在大糧倉前面加上“可靠”二字,這是對我們發展定位的更高要求。所謂“可靠”,就是要真正可信賴、靠得住,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有保障,糧食產量穩定增長,無論是豐年還是災年都能調出糧食,關鍵時刻調得動、調得出、調得好,能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按照“可靠”的要求,我們要緊緊圍繞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大力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走保護生態不開荒、內涵挖潛靠科技的路子。加強水利化工程、農機化工程、沃土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靠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可靠的大糧倉;優化集成推廣一批高產高效技術模式,靠農業科技進步建設可靠的大糧倉;加快土地流轉和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靠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創新建設可靠的大糧倉;深入推進場縣合作共建,靠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的引領和帶動建設可靠的大糧倉;落實好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靠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建設可靠的大糧倉,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的貢獻。
五、要把握好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定位,率先建設現代化大農業
錦濤總書記指出,“黑龍江具有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有利條件”,要求我們積極發展現代化大農業,這既符合我省農
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們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根本途徑。據講,現代化大農業的“大”字是錦濤總書記親自加上去的。錦濤總書記之所以強調“大”,我理解,錦濤總書記高瞻遠矚,是基于對現代農業理論的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大力推進農業結構合理化、基礎設施水利化、生產過程機械化、經營方式規模化、生產組織社會化、農民種田科技化,希望黑龍江率先建成全國現代大農業基地,真正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糧食大省向食品工業大省轉變。具體有5個方面內涵:一是農業組織化程度要高,生產經營的規模要大。小打小鬧不是“大”,必須在堅持土地經營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探索新的生產形式、組織形式,使黑龍江的土地優勢真正釋放出來,實現適度規模經營。二是應用現代農業機械作業的面積要大。靠馬拉犁式的作業不是“大”,靠小四輪式的簡單機械耕作也不是“大”,必須用現代化的大機械耕作,提高農業產出率才是“大”。三是農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率要大。傳統的耕種方式不是“大”,必須有科技的有力支撐,使主要農作物實現全面積、全過程的標準化、精準化生產。四是市場占有率要大。僅僅滿足省內或部分省市糧食供應不是“大”,必須通過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等,服務全國市場,成為全國的“大糧倉”、“大廚房”。五是農業經濟的地位更高、作用更大。僅僅滿足于提供糧食,只解決溫飽的農業不是“大”,必須通過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就業增收問題,不斷發展壯大農業農村經濟,提高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才是“大”。
六、要把握好農墾要成為全國現代化農業排頭兵的定位,充分發揮農墾在建設現代化大農業中的引領作用
經過60多年開發建設,黑龍江墾區已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規模經營、農業機械化水平、糧食單產等一些指標已經達到或超過發達國家水平,成為全國發展現代農業的樣板。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墾區已經成為全國現代化農業的排頭兵”,并強調“要發揮這一優勢,加強墾區現代化建設,增強國有農場在運用先進技術和建設現代農業中的引領作用,帶動周邊農業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和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這是我省墾區的驕傲,更是對農墾提出的更高要求。“排頭兵”和“引領作用”的含義深刻,首先是“排頭”,其次是“引領”。這些都要求農墾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加大力度,深化改革開放,完善體制機制,下更大力氣進一步提高墾區農業現代裝備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綜合生產能力,推進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增強墾區在全省建設現代農業中的領跑作用。要繼續深入推進場縣合作共建,拓展共建領域,創新共建方式,不斷在農機跨區作業、農村社會服務、農村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事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速墾區先進生產要素向地方流動、先進技術向地方移植、生產服務向地方覆蓋、先進經營理念向地方傳播,引領地方農業和農村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