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柏
司法實踐中,案件編號問題是案件審理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但筆者在工作檢查中發現,長期以來,案件編號問題沒有引起司法工作者應有的重視,案件編號混亂問題一直存在,給審判工作和卷宗管理帶來極大不便。現以審判工作為例,就案件編號問題進行初步探討,以求教于同人。
筆者認為,案件編號應遵循如下原則:首先,一案一號原則。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案件只能有一個編號,從立案到結案,只能使用這個案號。即使上一年度未結的案件,到下一年度仍使用該案號(3號文件有規定)。一個案件可能有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等多種訴訟文書,均使用這一案號。一案制發數個裁定書的,仍用原案號,但可以編數個分號,如(2009)X民終字第3—2號(3號文件有規定);其次,科學編制原則。編制案號一定要按著上述規定的方法編制,不得隨意造號。規范的編號,就是“法律語言”,讓業內人士一看就懂,不產生歧義。最后,統一管理原則。立案庭是負責立案的機構,案件編號自然由立案庭統一管理。所有的案件,無論是訴訟案件、執行案件,還是賠償確認、監外執行、減刑假釋案件,都應由立案庭統一立案,統一編號。凡是在立案庭查找不到的案件,無論何人批準,均為非法,按“黑案子”處理。年終進行司法統計時,不必逐個詢問各業務庭受案數,可由立案庭統一提供。結案數也不必問,只要登錄案件流程管理系統,就一目了然,結案率就是二者的比值。
在案號的編制中,應重點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案號中不能出現諸如表示法院內部分工的“刑一”、“刑二”、“申”、“立”等字樣。這在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法辦發(1993)3號《關于<法院訴訟文書樣式(試行)>若干問題的解答》中有明確規定。因為隨著法院改革的深入,有關庭室很可能撤并,或職能變動調整,按法院內設科室編制案號會造成案號混亂。其次,上一年度未結案件,下一年度編制新號。這是造成一案多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一個案件正式立案后,不管運行了多長時間,是否超審限,只要未結案,只能使用一個案號,絕不能在跨年度時編新號。再次,案號的種類要少而精。筆者在審判監督工作中,發現某法院制定一份關于案件編號的文件,按此文件,該院共可編制63種案號!不僅不符合法律規定,而且不便管理,容易造成一案多號、案號混亂,給將來卷宗歸檔和上級法院調卷帶來極大不便。最后,案件流程管理軟件也應改進,使之與案號的編制相適應。案件信息管理以案號作為最基本的要素,案號就是該案的“戶口”,作為案件查詢最準確、最快捷的條件。同時,增加公開性和透明度。所有的案件,包括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其立案信息、結案信息、裁判文書等基本信息也要公開。只有這樣,才能便于監督,打開微機一看,哪個案件未結,哪個案件結案,哪個案件運行狀況如何,一目了然,就不會出現有的案子一壓幾個月甚至幾年未結卻無人知道的情況。
下面,針對審判實踐中,案件編號經常出現的一些錯誤做法,提出如下改進意見:(1)刑事案件取消X刑一(二)初(終)字、X刑少初(終)字的提法,一律編為X刑初字第x號、X刑終字第x號。立案庭進行統一立案編號后,屬于刑一庭的案件,移至刑一庭,其余案件移至刑二庭、少年法庭審理。(2)減刑假釋案件取消慶刑減(假)字的提法,一律編為X刑執字第x 號。這在《法院刑事訴訟文書樣式》(樣本)中有統一的規定。(3)執行局除執行案件、執行復議和執行監督案件外,其余編號應酌情削減。筆者的想法是,凡一般性業務往來函件,沒有形成卷宗的,可統一編號,例如統一編為X執他字。(4)關于財產保全裁定的編號,眾所周知,保全分為訴前保全和訴訟中的保全。如果是訴訟中的保全,由于已經立案,保全裁定可使用案號,不必再另行編號。如果是訴前財產保全或訴前證據保全,可單獨編號。考慮到訴前財產保全或訴前證據保全的情況極其少見,編號時可統一編為X訴前保字第x號。(5)關于復查再審案件,凡是沒有提起再審程序的申訴案件,編號一律用“監”字。對于提起再審的申訴案件,再審裁定的編號仍用“監”字,提起再審后,訴訟文書使用“再”字,但號數不變。裝卷時,復查聽證階段所形成的材料與再審后所形成的材料應一并裝訂,而不能分別裝卷。歸檔時,檔案室可把“監”字和“再”字一起歸檔,視為相同,只要序號正確即可。(6)關于請批案件,3號文件規定,具體案件的請示,應編訴訟文號,即“刑他”、“民他”等字。(7)其他需要編號的訴訟文書,可參照上述做法靈活處理。如當事人不服基層法院的罰款、拘留決定,向本院申請復議的,可編為X民(商、刑、行)復字。
如果按上述方法進行規范,案號種類將大為減少,便于記憶和管理。具體如下:(1)刑事案件:X刑初字第x號、X刑終字第x號。(2)民商事案件:X民初字第x號、X民終字第x號、X商初字第x號、X商終字第x號。(3)破產案件:X商破字第x號。如果當事人對基層法院破產案件所做的裁定提出上訴,可直接編為二審案號,而不必編為慶商破終字。當然,如果破產案件數量少,也可變通處理,編為X商初字,而不使用X商破字。(4)行政案件(含非訴執行):X行初字第x號、X行終字第x號、X行執字第x號。(5)再審案件:X民(商、行、刑)再字第x號。(6)減刑假釋案件:X刑執字第x號。(7)監外執行:X暫外執字第x號。(8)國家賠償確認案件:X確字第x號。(9)國家賠償案件:X賠字第x號。(10)執行案件:X執字第x號、X執復字第X號、X執監字第X號。(11)申訴復查案件、抗訴案件:X民(商、行、刑)監字第x號。(12)訴前財產保全和訴前證據保全案件:X訴前保字第x號。采取保全措施后,如果當事人在15日內提起民(商)事訴訟,有關保全的訴訟材料應歸入訴訟卷宗,而不單獨成卷,單獨歸檔。如果當事人未在15日內提起民(商)事訴訟,依法解除保全措施,以上訴訟材料應單獨成卷,單獨歸檔。
如果采用以上方法,案號總數為24種,至多不超過27或28種,將大大降低管理難度,提高效率。
綜上所述,案號問題雖小,但也不能忽視,案號混亂,會導致檔案管理的混亂。筆者認為,如按上述方法進行案件編號,簡便易行,條理清楚,為案件歸檔、查詢提供極大便利。□(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