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公訴部門作為檢察機關的一個重要部門只有正確運用寬嚴相濟的原則,正確適用輕緩的刑事政策,才能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
一、探索對未成年人犯罪實施暫緩起訴制度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是當今刑事政策研究的熱點、難點問題,我們結合我院實際,開展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暫緩起訴制度,這項工作是檢察機關為完善公訴程序,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挽救和教育未成年嫌疑人而作的有益探索。2005年我院檢察委員會研究制定了《友好區人民檢察院對未成年人暫緩起訴試行條例》,為未成年人今后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反之,不采取這種暫緩起訴措施,那么對未成年人來說,“判刑”將是永遠都無法抹去的“污點”,即使這些人將來重新回歸社會,他們的個人名譽和前途也會受到很大負面影響,從而無法真正融入社會,有可能還會由于“社會歧視”和“不公正待遇”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實踐證明,未成年人犯罪,特別是罪行不太嚴重的初次犯罪,采用定罪判刑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如果施之以教,在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給社會造成了危害并具有悔改之意后,采用暫緩起訴的方法,給他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讓他們在正常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效果可能更好。
二、正確適用普通程序簡化審
我院公訴部門在受理偵查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時,首先審查犯罪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充分,如果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的內容形式真實合法,在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時,向其宣讀本意見,告知其如自愿認罪,法院在量刑時應酌情予以從輕處罰,并且公訴機關也會建議法院從輕處罰。被告人同意認罪,及時制作筆錄,記錄在案,制作普通程序案件簡化審理建議書。如被告人×某涉嫌搶劫一案,我院在提審時就已經告知被告人如果認罪將適用普通程序簡易審,并可以建議法院對其從輕處罰,結果被告人×某對其所犯罪行供認不諱,在這種情況下,我院公訴部門在提起公訴時,將普通程序案件簡化審理建議書連同起訴書及主要證據復印件、量刑建議書,一起移送法院。法院最終從輕處罰,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而另一起犯罪情節與其相似的案件,由于被告人拒不認罪,我院建議從重處罰,法院采納了我們的建議,對其判處有期徒刑4年。真正體現了認罪與不認罪我們在量刑上的區別。
三、合理適用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簡易審
適用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簡易審都是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被告人認罪的案件,這類案件法官在斷案時沒有什么難度,一般都當庭判決。有利于節約訴訟資源、提高訴訟時效。但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一般是被告人可能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案件,公訴人員可以不出庭。而普通程序簡易審適用的案件一般是被告人可能被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公訴人必須出庭。在適用中,我們緊緊把握兩者的區別,做到兩個程序并用。
作為基層院,平均每年受案達30余起,其中被告人認罪的達到20余起,占受案總數的70%左右。而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事實清楚的案件就占到40%,我院都建議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特別是對一些簡單的共同犯罪案件、附帶民事訴訟的公訴案件大多適用。凡是我院建議適用“兩個程序”的案件,法院均做了有罪判決,沒有改變定性的,案件質量得到了保證,大大減輕了工作量,提高了訴訟效率。
四、積極嘗試量刑幅度建議制度
在試行中我們主要對三類案件適用量刑建議制度,一是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二是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三是事實清楚、控辯雙方僅對定性有異議的案件。而對于疑難案件且控辯雙方爭議較大的案件則不提出量刑建議。
在適用量刑建議的程序上,首先由主辦案件的主訴檢察官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提出量刑建議,再經主管檢察長審核簽發,然后在提起公訴時另行制作一份量刑建議書,在量刑建議書中載明,被告人的法定量刑幅度,法定的從輕、從重情節,以及酌定情節,并將量刑建議書連同起訴書一并提交人民法院。而對于法院沒有采納的量刑建議,我們首先由列席法院審委會的主管檢察長提出我方意見,力爭法院采納我院提出的量刑建議,如人民法院仍不采用我院的量刑建議,我院則要求其說明理由及根據。如果我院認為人民法院的判決在定性或量刑上確有錯誤達到了抗訴標準的,及時堅決提起抗訴。
五、對輕微刑事案件正確適用“寬嚴相濟”政策
近年來,我區輕微刑事案件呈上升趨勢,特別是輕傷害案件,已經成為常見、多發案件。在刑事案件中占有較高的比例,它不僅直接侵害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而且侵犯社會管理秩序,影響社會的穩定,但是輕傷害案件一般由民間糾紛引發,多數情況下大部分發生在鄰里、親屬、同事之間,處理不當容易引起嚴重后果,危及社會穩定。
在辦理輕傷害案件時,我們首先立足于疏導和調解,防止矛盾激化,其次才是打擊犯罪。雖然法律沒有賦予檢察機關組織調解的職權,但并不是說檢察機關在民事調解方面就無事可做。工作中,我們向當事人雙方說明利害關系,講明法律規定,建議當事人雙方私下進行調解,對于雙方自愿達成和解的,我們根據具體案情對犯罪嫌疑人適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非常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另外在工作中,我們區別情況,分別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因生產、生活、瑣事引起的,發生在鄰里、親屬、同事之間的案件,主觀惡性小,情節較輕,社會危害不大,后果不太嚴重的輕傷害,以不激化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和諧統一。同時也注意避免一廂情愿,強行調解的做法,不利用權力強迫雙方調解,對不愿接受調解的,尊重當事人的意愿,減少不穩定因素。對于主觀惡性大,手段惡劣,不計后果,動輒行兇傷人的累犯、慣犯,或者持械多次打擊人體要害部位的,社會影響壞的輕傷害案件則不能僅以其傷害程度來論,而以其對社會的危害性來論,對這類犯罪,我們及時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并建議法院對其嚴懲。□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