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勤
朝核問題被國際輿論炒了兩周,似乎出現了一個重大轉象。過去,朝鮮無核化本質是美國與朝鮮的問題,現在國際輿論似乎“故意”把朝核問題變成為中國與朝鮮的問題。中國正在被推到問題糾結點的“最前線”。這樣,矛盾的實質可能發生變化,這對中國非常不利。
朝鮮無核化問題,最初就是美國和朝鮮之間的事,中國只是一個調停方、協調方,連個裁判都不是。可現在爭來爭去,卻說成是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不足和中國“不賣力調教”朝鮮。這實在是無稽之談,讓人懷疑西方某些人的真正目的。
從一開始,就有人以“做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光環來誘導中國深深卷入美、朝之間的核糾紛。他們一方面猜疑朝鮮堅持發展核武,完全是由于中國暗中支持,或者說中國沒有完全停止對朝鮮的經濟援助所致;一方面,還在一旁指手畫腳,評說昔日兩個兄弟間的“貌合神離”。在朝鮮新近核爆炸后,西方媒體又一致發聲,認為過高估計中國影響力,以打擊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同時又要求中國必須全面停止對朝鮮經濟活動。
由此可見:西方的目的很明顯,一石兩鳥,即打了中國,也打了朝鮮,并煽動朝鮮對中國的不滿。而真正的始作俑者美國,卻藏在背后,觀看中、朝之間“牢不可破”的友誼是怎樣出現裂痕的,而這正是西方所希望已久的。
在處理朝核問題上,中國應當遵循“韜光養晦”的戰略,不挑頭,不必為承擔國際責任而做力不從心的事。解鈴還須系鈴人。只有美朝雙方能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討論,總會有收獲的。中國不能參與西方陣營制裁朝鮮。全面參與制裁朝鮮,很有可能會有兩種結果:一是引起朝鮮人對中國的仇視,二是如果迫使朝鮮與西方妥協,將朝鮮徹底地推向西方;如果朝鮮不妥協,進而產生新的人道主義危機,西方人又會以此為口實攻擊中國。中國不能做兩頭挨罵的傻事。
在處理國際事務中,一忌嫌貧愛富,二忌仗勢欺人。這兩點正是中國在歷史上常常遭受西方列強不公平待遇最刻骨銘心的記憶。中國應當向國際社會明確表明,朝核問題不是中國與朝鮮之間的問題,而是美國與朝鮮之間的問題。美國可以向中東緩和局勢、放低姿態,為什么不能向朝鮮同樣放低姿態。
中國早已向朝鮮說明,即使它擁有核能力,也不表明其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而如果由于一時魯莽,引發其它鄰國借機發展武裝核能力,那對朝鮮則是意味著更大的不安全。作為鄰邦,這種勸誡已經足夠。中國不必要按照西方所希望的方式行事。畢竟,確保朝鮮的安全(包括不以人權為理由干涉內政借以推翻別國政府),保持朝鮮半島穩定的現狀,才是最符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作者是瑞士蘇黎世州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環球時報200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