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璐 吳 凡
【摘 要】軍歌是我軍精神之魂的體現,她與我軍相伴而生、相伴成長。唱響軍歌,用軍歌激勵我們去戰斗,是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是我軍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軍歌是培育我軍戰斗精神的重要途徑,她培養我軍敢打必勝的堅強信心和前赴后繼的犧牲精神。
【關鍵詞】軍歌 政治優勢 戰斗精神培育
軍歌,是一種對軍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是進行戰斗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徑。她可以暢快淋漓地表達一支軍隊的陽剛之氣和堅定信念。軍歌詞曲的變化也反映了我軍不斷壯大的歷程。歲月的長河里,軍歌將時代的精神融入自己的創作,奏出了時代強音,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陶冶了無產階級革命情懷,鼓舞了士氣,凝聚了軍心,吹響了戰斗的號角,使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
一、軍歌是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
(一)軍歌承載著我軍發展壯大的歷程
早在工農紅軍初創時期,《上前線》、《十送紅軍》等歌曲,作為我軍軍旅歌曲的雛形,就已經被紅軍戰士和蘇區群眾廣為傳唱。歌曲唱出了人民對紅軍的熱愛和紅軍戰士戰勝一切困難勇往直前的樂觀主義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更是我軍軍歌創作的高產期。這期間,先后產生了《義勇軍進行曲》、《八路軍進行曲》、《新四軍軍歌》等一大批優秀戰斗歌曲。激越昂揚的歌聲,是中華兒女真實情感的流露,真實再現了抗日戰爭的歷史畫卷。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在黨的領導下,在保衛和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柱石作用。反映人民戰士的《我是一個兵》、《人民軍隊忠于黨》等歌曲,唱出了他們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精神面貌。
當歷史進入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國現代化建設一日千里。新一代軍人在繼承和發揚人民軍隊光榮傳統的同時,體現出了新的理念與價值觀。一首首反映當代人民子弟兵昂揚戰斗精神和火熱愛國情懷的軍歌唱響軍營,《小白楊》、《當兵的人》等軍歌就是這個時代的佳作。
回顧我軍歷史,軍歌的演繹內含了我軍的發展壯大,我軍在歌聲中前進,在歌聲中壯大,在歌聲中從革命走向建設。
(二)軍歌凝結了我軍的優良傳統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黨締造了我們這支軍隊,而且一直教育和培養這支軍隊,用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指引著我軍前進和發展。我軍在黨的旗幟下,令行禁止,團結奮斗,形成了堅決聽黨的話,一切服從黨指揮的好傳統。
產生于1939年7月《八路軍進行曲》,不僅凝聚了聽黨指揮的軍魂思想,而且鼓舞了人民軍隊的昂然斗志,我軍高唱著它,譜寫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的波瀾壯闊,奪取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勝利。1988年7月,中央軍委決議,將這支凝聚了我軍抗戰激情的軍歌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井岡山時期創作的《紅軍紀律歌》,回應了紅軍創立之初的艱難,用毛主席的話說,“一部分是工人農民,一部分是游民無產者”,紅軍部隊的紀律問題,關系到這支年輕軍隊的生死存亡。三灣改編“三大紀律”的出臺,其后“八項注意”的發展,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紅軍紀律歌》,也就是全軍唱響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既是人民軍隊性質和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我軍深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獲得發展壯大的重大保證,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由此可見,軍歌是我軍優良傳統的沉淀,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必要內容,是我軍精神寶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財富。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就應該從高唱軍歌做起,從軍歌中吸取營養,陶冶情操,獲得力量。
二、軍歌是培育我軍戰斗精神的重要途徑
(一)軍歌培養我軍敢打必勝的堅強信心
敢打必勝的堅強信心,是指面對強敵,毫不畏懼、英勇作戰,并堅信能取得戰爭勝利的一種積極心態。它是戰斗精神的關鍵因素,是戰勝敵人的力量源泉和巨大動力,是促使戰斗信念、戰斗意志、戰斗心理、戰斗作風等精神因素轉化為現實戰斗力的必要條件。
1950年10月,志愿軍高唱著“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的歌曲踏上朝鮮土地,并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靠的就是這種敢打必勝的堅強信心。抗美援朝結束后,空軍部隊繼續發揚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把訓練場當作戰場,提高空軍做戰能力。圍繞這一任務與使命,空軍部隊的全體官兵高唱著“為中華振興,為民族富強,煉鐵翼神劍,筑藍天長城。保衛領空,抵御侵略,迎著新世紀的曙光,飛翔,飛翔,飛翔!”這首《中國空軍進行曲》飛入藍天,翱翔穹宇,守衛家園。
敢打必勝的堅強信心來源于對使命職責的執著追求。這就要求我們從思想上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轉化為“打贏”的信心,要求我們十分清楚軍歌中“背負著民族的希望,…從不畏懼,決不屈服,英勇戰斗,直到把反動派消滅干凈”的深刻內涵,發揚革命先烈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地拋開個人的一切,勇往直前、沖鋒陷陣,把敢打必勝的堅強信心真正轉化為奮勇殺敵的實際行動。
(二)軍歌培養我軍前赴后繼的犧牲精神
在我軍成長壯大幾十年的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軍人正是唱著軍歌,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祖國富強而犧牲奉獻。
二萬五千里長征中,英勇的紅軍將士唱著戰歌,不怕流血犧牲,克服重重困難,沖破了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的艱難險阻,經受了饑寒傷病的痛苦折磨,戰勝了黨內的分裂危機。抗日戰爭時期,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候,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唱著“端起了土槍洋槍、揮起了大刀長矛”,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用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成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流砥柱。《黃河大合唱》就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代表作。“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它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不畏艱難、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奮勇殺敵的英雄壯舉。正如《英雄贊歌》中寫到“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勇于犧牲、前赴后繼是革命戰士基于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情厚愛,在生死攸關之際表現出來的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一種革命的英雄主義情懷,一種神圣而巨大的精神力量。
軍人的戰斗精神,歸根結底,是要服從于我軍使命任務的圓滿完成。既然我們穿上了軍裝,來到了軍營,成為了人民軍隊的光榮一員,擔負起了保家衛國的神圣使命,那么,軍歌就奏響了我們每一個軍人學習和生活中的主旋律,激勵我們履行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