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羅 卡
中國姑娘往往對法國女人的姿態充滿向往,我眼中的法國女人典范無疑是香奈兒。
1909年她初到巴黎,在這里創立了屬于自己的品牌。2009年無疑是香奈兒(Chanel)全面歸來的一年,全年有三部關于她生平的電影登陸全世界的影院,在中國也掀起了重溫法式時裝經典的熱潮。更何況越來越多的中國女人能夠買得起國際一線大牌,她們很好奇這位法國女人。于是,香奈兒品牌創立100年之際,讓我們更加走近這位甚至代表--了法國形象的女人。并且大膽地想象了。如果Coco小姐生長在中國,又會有著怎樣的故事……
1883年8月,加百麗,香奈兒出生于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上,她并不受命運之神的眷顧:早年喪母、被父親遺棄、在修道院度過了她的少女生活、喜歡唱歌于是成了酒吧歌女,然后愛上了一位富有的軍官。好的,讓我們先在這里打住,不管在中國還是法國,對于一個孤苦伶仃、沒有受過教育的女孩來說,她的一生是否就依靠這個男人的寵愛過活了呢?她之后所有的智慧和精力是否就圍繞著如何討他歡心、永遠地將他留在身邊了呢?
然而,她卻離開了那個男人,孤身闖蕩巴黎,成為了世界時尚界最傳奇耀眼的女王,充滿著反叛、靈氣。用印象派的方法來描述法國女人,就是香水、香衣、香煙、高跟鞋和臭脾氣的奇妙組合。香奈兒小姐影響了那一個時代的法國女人與時尚,也在繼續鼓舞著這個時代的女性。
在校園里聞到了香奈兒No.5
你在床上穿什么?幾滴香奈兒No.5……
瑪麗蓮·夢露回答記者提問時的巧妙應對,不經意地成為香奈兒香水最好的廣告詞,也成為香水歷史上的奇跡。這一款世界上最著名的香水也創下了商業奇跡,至今“每半分鐘就有一瓶售出”,睥睨群香。
一些販賣高檔消費品和拜金價值觀的雜志上有種很流行的說法,根據一個人的香水可以了解她或他的性情與品位。假設這種說法成立,香奈兒No.5也將Coco小姐的性情披露無疑,“香水要強烈得像一記耳光那樣令人難忘”。那個線條簡潔得像藥瓶的方正瓶子也一舉虜獲名流芳心。
因為冬天總是陰冷低沉,我走在法國的街頭,嗅覺被各種各樣的香味所引導,并借著自己的浮想聯翩而變得更愉快:寫字樓的電梯上的某個女人擦著的香水活潑奔放、滿是甜蜜,估計是剛畢業不久、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卻不知道辦公場合的用香不能太張揚;停車場里美女走過,留下的香味卻清淡雅致,會不會是那輛歐寶車里坐著的中年女子;晚宴上坐在我身邊的女性香氣優雅、若有若無;那位女子的香氣很強烈,也許用了不合適的香水……相信我,幾乎所有的男人都會這樣想象,不信可以去看好萊塢有部電影叫作《聞香識女人》。
不是每一個女人都擁有No.5,法國女人也不例外,她們經常選擇一些更平和的香水來搭配自己。出門不噴幾滴香水,對許多法國女人來說是難堪的,正如法語中搭配“香水”的動詞是“穿”,看來是把香氛也當作自己的一件衣服了。
但是我沒想到,有一天,毫無防備地在校園里遇到了香奈兒No.5的味道??粗懊嬉蝗哼呌懻撨呄蚯白叩呐髮W生們,不知是誰留下了這樣的香味。原來,學生們已經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從蓬頭散發不顧形象地趕來,變成了上課時都要擦香水了?還是她在下課之后即將趕赴另一個約會呢?
在經濟飛速發展、個人和家庭的經濟條件大幅提升、整個社會鼓勵品牌消費的大環境下,中國女孩們想要擁有和已經擁有的奢侈品,跟巴黎街頭的時髦女郎們又有什么區別呢?在她們中間,會不會誕生下一個Coco小姐呢?
沒有小黑裙的女人就沒有未來
多年以前,美國《時代》周刊對她的評語:“她沒有議會與國土,卻統治得比任何一位政治家永久,她做出的每個決定都超越國界而在世界上具備法律般的效果?!蹦隳芟胂笥腥藭橐粭l裙子開香檳慶祝生日嗎?香奈兒的經典設計——小黑裙誕生于1926年,今年全世界時裝界都在慶祝她83歲的生日,這條小黑裙無疑是最具影響力的時裝革新之一。
當年,黑色的衣服只會在喪禮等嚴肅場合出現。香奈兒第一次發布了她的小黑裙,將簡潔高貴的服飾帶人時裝界,顛覆了當時的審美觀。女士們很快就發現小黑裙很優雅,而且誰穿都好看。而對新時代女性而言,小黑裙也讓她們有了更多可行的搭配。
小黑裙面世后,人們用最好賣的美國汽車的名字來稱呼它,親昵地稱之為“福特裙”。小黑裙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每個女人的衣櫥里都有至少一件。時至今日,法國女人對小黑裙的渴望和依賴更是空前。正如法國作家陸多特所寫:“沒有小黑裙的女人就沒有未來?!甭皆诎屠杞诸^,游客們可能會質疑女人們是不是色盲。
如果Coco小姐出生在中國,不管是白雪皚皚的東北還是煙雨蒙蒙的江南,可能她對于顏色的選擇和審美基調都會發生改變。相對于中國女孩對白色、粉色等顏色的偏愛,在法國,特別是秋冬季節,很多人會驚訝地發現滿大街都是黑灰色系的衣著。法國女人特別偏愛這兩種色系,越年輕的女孩身上的顏色越是低調,卻顯得優雅嫵媚。也許法蘭西人最崇尚“低調的奢華”,一如這巴黎深秋的天空。
香奈兒只有一個
橘園美術館位于巴黎杜勒伊花園的一角,不是很起眼,卻以莫奈的巨幅睡蓮吸引大批觀光客,館內還藏有眾多印象派、后印象派、立體主義以及野獸派等名家名作。其中有一幅題為《香奈兒小姐》的畫像,原是瑪麗洛朗森為與她同歲的Coco小姐而作。畫中的女人表情憂郁,身上只披著三條薄絲巾,據說當時這兩位最有才華的法國女性為此交惡,香奈兒拒絕接受此畫。
個中因由曲折在此不論,正如英里斯·薩克斯形容的那般,“野性的狹窄前額,任性好勝如孩子般的額頭,小鹿般的眼睛,有著精靈一樣的特殊風情”,畫面表現出的香奈兒有一種獨特的氣質。
這位曾經叱咤上流社會社交界、顛覆審美潮流的時尚大師一生未婚,被她拒絕的求婚者不計其數。他們中絕大多數來自豪門貴族,不但地位顯赫,對香奈兒更是一往往深,連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公爵也是她的追求者之一。有一次,公爵傷心地問香奈兒:“對你來說,難道連威斯敏斯特公爵夫人這個頭銜也不夠好嗎?”“親愛的,你要知道,”香奈兒小姐微笑著說:“地球上有很多公爵夫人,但只有一個可可·香奈兒?!?/p>
這位堅強獨立的女性,將她畢生的智慧、才華與精力都放在了事業上。今天,法國甚至中國的女人們,也像她一般獨立而驕傲。她們不再視婚姻為歸宿,自由才是她們所追求的。法國社會離婚率高居不下,而結婚率一直低迷,很多年輕人都不愿意結婚。當女人不再為獲得男人家族姓氏而是為自己榮耀時,她變得更自信、更有魅力。
相應的保護法律應運而生,在法國同時存在著多種感情形式,確定了同居關系的伴侶可以去領同居證明,確定了婚姻關系就去領結婚證明,同性戀群體也有相應的同性戀同居證明,這都是為了保護某一段關系中比較弱勢或者可能弱勢的女性一方。這些法國女人,她們如此獨立而自由,工作日忙碌著工作或者研究,勁頭十足,周末精心裝扮,酒吧約三五好友,高談闊論的神情更是嫵媚迷人。
如果Coco小姐生活在今天的北京或上海,她會不會也過著這樣的生活,如同法國女人一樣,尊重別人的同時也在時刻準備著,因為,“誰知道呢,哪一天會是命中注定的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