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勉
王勉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就職于上海松江區某部門。出版散文集《那些人 那些景》等多部;主編《語文新閱讀》等十多種書籍,作品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等書種。
秦怡早已經不年輕了,歲月的風霜和人世的磨礪無情地奪走了她的青春芳華。然而,不年輕了的秦怡仍舊是美麗的。天生淺金色的頭發讓她顯出一種難得的“洋氣”;皮膚出奇的白,與年輕時白玉般透潤的肌膚不同,現在呈現出的是一種冬雪般的瑩白;臉上紅潤的氣色來自于內心的堅強;清澈的眼神中流淌出的是真純和坦然。年輕時的秦怡并不是那么美的,豐潤的嘴唇和略顯堅毅的下巴并不符合傳統審美觀念中“瓜子臉”的標準,卻顯示出一種與激蕩的大時代休戚相關的“鏗鏘玫瑰”般的剛強。時光終將帶走生命中的一些東西,但上天也會給那些善良堅毅、奮斗不止的人們留下歲月的禮物,氣度、成熟,或者更多。走近不老的美神,走進一段關于奉獻的人生。
秦怡出生于上海的一個封建大家庭。在時代劇烈變革的時期,這個家庭正在漸漸地走向沒落。年少的秦怡已經顯示出了對戲劇強烈的喜愛,她會沉浸在大銀幕上的故事里,然后在腦海里一遍遍揣摩、推想。在中華職業學校念商科時,秦怡已經出落成一個明朗、秀美的少女了。她加入了學校的劇社,演出田漢先生的名劇《放下你的鞭子》。她在劇中釋演貧窮的賣唱女孩香姐。故事發生時,香姐清亮的歌聲仿佛一條軟索,索住了路人匆匆的腳步。忽然,歌聲戛然而止,香姐因為饑餓難熬而暈倒在地。她的父親非但沒有上前攙扶,反而舉起了長鞭意欲揮打上去。故事進展到了高潮,香姐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嗓音講述起了自己悲涼的身世。年輕的秦怡并沒有任何談得上演技的東西,她是將自己真正地變做了那個背井離鄉的苦難少女,用自己的真情激起觀眾的愛國豪情。1938年,秦怡從學校畢業了。她向父母講起了自己從影的志愿,毫無意外地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年輕的少女選擇了反抗,遠走重慶加入中華電影制片廠。從那時起,在秦怡七十多年的演藝人生中,她一共主演了四十四部電影。秦怡曾經說過:“如果演員能將自己從心底流出來的情感真切地表現在銀幕上,將是十分幸福的。”因此,從《浪濤滾滾》里的鐘葉平,《鐵道游擊隊》里的芳林嫂到《青春之歌》里的林紅,在秦怡的演繹下,這些性格迥異的角色不再只是小說里的人物,而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1947年12月5日,秦怡與金焰的婚禮在上海舉行。郭沫若親自為兩人書寫了“銀壇雙翼”的匾額作為結婚禮物。一個是風流倜儻的電影皇帝,一個是溫柔嫵媚的影壇佳人,兩人的結合一開始便注定了傳奇的基調,堪稱是郎才女貌的最好注解。1962年,金焰由于手術后遺癥癱瘓在床、纏綿病榻。盡管婚后金焰與秦怡的感情曾出現過嚴重的摩擦,但是當金焰臥床后,秦怡依舊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他生活的責任。無論是貧窮還是辛苦,秦怡始終堅守著婚姻的承諾,風雨同舟、不離不棄,一守便是整整二十年。
如果問起秦怡:一生釋演過的最出色的角色是什么?她一定會驕傲地回答“母親”。秦怡與金焰婚后不久便誕下了兩人的兒子——金捷。小時候的金捷長得很漂亮,胖乎乎的小臉蛋誰見了都恨不得掐一把。然而,由于秦怡與金焰工作繁忙,小金捷總是處在孤獨、無人傾訴的狀態下,變得內向、自閉。文革開始后,紅衛兵小將沖進秦怡的家中“抄家”,年幼的金捷在巨大的恐懼中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并且一生未愈。金捷每次犯病都會很煩躁,不管不顧地攻擊母親。而他又長得十分高大,拳頭落在秦怡的身上便是一個很深的淤青。每到這時,秦怡便對兒子說:“不要打媽媽的臉,媽媽明天還要拍戲。”金捷去世前已經是小有名氣的“畫家”了,他畫藍天畫母親,畫自己深愛的一切。疾病讓他不幸,母親又讓他成了最幸福的人。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摧毀了無數的生命。年過耄耋的秦怡為地震救援捐助了二十萬元。這是她原本為兒子的將來所積蓄的,兒子走了,她沒想到自己已所剩無幾,又把這筆錢捐給了受災的人民。她眼中看到的始終是別人,她的一生永遠在奉獻。
吳祖光在隨筆《秦娘美》里曾經這樣贊嘆:“秦怡具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身處逆境而從不灰心喪志。能夠以極大的韌性迎接苦難克服苦難。永遠表現為從容不迫。云散風流火化塵,翩翩影落杳難尋,無端說道秦娘美,惆悵中宵憶海倫。”當是對秦怡一生最好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