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迪
“與那些主流政黨不同,(日本)共產黨對于從大公司吸納政治獻金不感興趣。他們關注的是教育、福利,以及普通人的問題。而且,他們很誠實。”這是日本橫濱的一名工人對英國《衛報》記者說的一句話。如今,美聯社、路透社等媒體越來越關注在經濟危機中快速發展的日本共產黨。日共也成為世界觀察日本的一個新窗口。近日,《環球時報》獨家專訪了日本共產黨干部會副委員長、國際局局長緒方靖夫。緒方靖夫掌握六門外語,精通柔道,曾任《赤旗》(日共機關報)巴黎特派員,1995年至2007年任參議院議員。談到日本共產黨,他充滿信心。
日本社會構造十分脆弱
環球時報:對日本當前面臨的問題,日本共產黨有哪些措施?
緒方靖夫:這次金融危機,暴露出日本社會構造十分脆弱。勞動者被解雇后,立即喪失住處、失去收入、徘徊街頭。這就是高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大國日本的現實。很多失業者寄居“派遣村”、“網吧”,其中還包括不少老人,這就是日本現代的貧困。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對于這些問題,我黨率先提出建立“安全網”,給失業者實際幫助,采取政治措施,建立救助他們的框架。總之,我們的目的是在日本建設一個有規則的經濟社會。現在,歐洲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國民遇到困難時,可以利用這個框架獲得幫助。但是,日本還沒有建立歐洲那樣的健全制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從我們的角度看,當前至少應該建立歐洲那樣的制度。
環球時報:有人認為,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將會給經濟增長帶來負擔,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緒方靖夫:現在,日本大量削減社會保障,但卻保障大企業利益,例如動用稅金保障大企業盈利。大企業把年金、社會保障費用壓得很低,但政府卻予以承認。再如,法人稅最近大幅度降低,因此企業獲益很多。與此相比,法國、德國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障、法人稅等費用,是日本的二至三倍。但即使如此,法國、德國普通企業也仍然可以維持經營。歐洲的基本思考是,盈利者應有相應負擔。這絕非要逼迫企業倒閉、妨礙企業發展,而是站在一個最根本的立場,即企業靠顧客購買自己的產品才能發展。假如購買力沒有增加,國家的經濟最終就無法增長。現在大企業的做法是非常近視的行為,不提高國民購買力,而是壓低國民購買力。最終,還是抑制了企業成長,造成惡性循環。
環球時報:對于當前日本政治問題,日本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政策是什么?
緒方靖夫:戰后日本政治最大的特點是自民黨政權一貫極端追隨美國,為大企業、財界服務。對于這種政治,日本共產黨并非要求立即徹底改變,但我們指出了變革的方向,并向這一目標努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日本共產黨才提出了日本政治的根本問題,并努力改變這種政治。
不能說經濟危機幫了日共
環球時報:據報道,最近日本民眾對日共越來越關注。請問日共總共有多少黨員?最近一段時間,黨員增加了多少?黨員是否有地域和年齡特征?
緒方靖夫:日本共產黨有40萬名黨員。2007年9月以來的18個月中,每個月新增黨員1000名,即這18個月中,新黨員增加了1.8萬名。從地域分布上看,不論城市和農村都有。從黨員職業構成來看,也比較平均。例如工人、中小企業經營者、婦女等。過去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青年黨員增加得很少。但是最近,入黨的年輕人增多,我們也特別希望發展年輕人入黨。最近新入黨的人中,年輕黨員占二至三成,但青年并非特別多。
環球時報:您認為目前這個關注日共的熱潮是暫時的,還是將持續下去?今后會維持去年以來的入黨熱潮嗎?
緒方靖夫:日本社會存在對我黨關注的熱潮,我們將繼續努力,讓人們繼續關心我黨。目前,有一種說法:經濟危機幫助了日本共產黨,經濟危機促使共產黨黨員增加;假如危機結束,黨員增加就會停止。從我們黨來講,平常如不積極努力,黨就不會發展、壯大。最重要的是,不論何時,我們都要為和平、為國民而努力。在我黨歷史上,曾經有過經濟高速增長而國會議席倍增的時代。不論在經濟景氣的時候,還是在經濟危機的時候,只要不努力,黨就不會壯大。因此,說經濟危機幫日共增加黨員,并不符合事實。
環球時報:聽說新黨員要進行理論學習,假如這段熱情消退之后,是否有人會感到受束縛,他們之中是否有人要求退黨?
緒方靖夫:現實中,可能有各種情況,但我們要努力做到,讓黨員在他們人生最后一刻回顧他的一生時,感到做一名日本共產黨黨員十分幸福。在日本,這并非易事。因為一個人加入共產黨,他在社會中可能會因此受到歧視。在公司,他們的工資、晉級也可能受到歧視。
給政黨的企業捐款污染了日本政治
環球時報:有人說,日本共產黨很清廉,為什么日共能給日本國民這種印象?
緒方靖夫:其他政黨認為,只要遵守一定的規則,政黨可以接受企業政治捐款。我們認為,給政黨的企業捐款污染了日本政治,日本政治的問題很大程度來自財界和美國的影響,因此日本共產黨不接受任何企業捐款。當然,我們并非反對大企業,并非要消滅大企業。日共的財政是靠黨員的黨費,即每個黨員收入的1%來維持,此外還有《赤旗》的收益、出版事業等。因此,黨的財政可說是由黨員與國民支持的。我們認為,政黨助成金(國家撥給各政黨使用的政治資金)違反憲法,所以我們不接受。政黨助成金每年總額為300億日元,平均下來,相當于每個國民每年支出250日元。其他政黨使用經費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黨助成金。我們認為,這不符合政黨形式,一旦接受了政黨助成金,政黨也就不成其為政黨。
環球時報:除黨費、《赤旗》經營收入外,日本共產黨還接受其他捐款嗎?
緒方靖夫:日本共產黨接受“個人捐款”,但是不會一次接受百萬、千萬乃至上億日元。個人捐款金額很小但份額很多,如每次講演,聽講者1500人,我們獲得二三十萬日元捐款,或個人捐款,每人500日元或1000日元。
世襲制是日本政治“后進性”的原因之一
環球時報:為取得政權,日共是否會降低自己的條件而與日本國內其他在野黨聯合?
緒方靖夫:目前在國會中,我們努力實現在野黨間如與民主黨、社民黨與國民新黨等的合作。我們懇切希望為實現和平,解救國民痛苦而與日本各政治勢力實行廣泛聯合,建立民主聯合政府。但是,當前日本政治形勢并不具備建立牢固統一戰線,實行共同斗爭的條件,因為日本共產黨與這些政黨并不存在政策基礎。
環球時報:在日本,對政治家世襲問題的批判很多。日本政治中存在的政治家世襲、選舉區等問題,是否對日共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緒方靖夫:世襲制是日本政治“后進性”的原因之一,作為政治世襲的結果,日本政治日益落后。在發達國家中,日本政治很異常。根據最近我們的調查,自民黨中大約一半是世襲議員,例如麻生。而民主黨中也有1/4是世襲議員。所謂“世襲”,就是“地盤”(政治勢力)、“看板”(知名度)加“皮包”(金錢),在小選舉區,選國會議員如同選市長,這樣的政治日益平庸化,容易當選。例如某政治評論家說,世襲議員當選率為90%,當選十分容易,這導致政治固定化。政治家長期當選,容易出現世襲、小選區重合現象。事實上,日本政治家頭腦中,越來越不考慮“天下國家”問題,而是考慮誰來建小河上的一座橋、修一條路的問題。
環球時報:日共在2004年制定的新綱領中,明確要求廢除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這與日本視日美聯盟為外交基礎的政策格格不入,日本共產黨有朝一日成為執政黨,將如何處理日美政治、經濟和軍事關系?
緒方靖夫:我們認為,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不論其大小,在外交、經濟領域交往都應該自主、平等,這日益成為潮流。日本這樣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而且作為一個大國,卻隸屬于美國,這很令人吃驚。日本與美國的關系應是對等、平等的關系,日本應與美國建立和平、友好關系,簽訂“和平友好條約”。但是,雙方最大的問題是《日美安保條約》。這不但是軍事協定,而且也是讓日本在政治、經濟方面從屬于美國的最大依據,我們要求廢除這個條約。該條約第10條規定,締約一方提前一年通知對方,一年后可解除該條約。但廢除《日美安保條約》無法立即實現,我們要團結反對安保條約的國會議員,爭取在國會占壓倒多數。我們也不斷向國民呼吁,以期實現這個目標。有人說沒有美軍基地,就無法保證日本安全。但是,美軍基地并非是為了保護日本的,這在美方資料中已經得到了證實。▲(本文作者為日本杏林大學綜合政策學部準教授)
環球時報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