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沛
專家看打鬧:孩子在學習
學會卻判斷是該躲避還是迎戰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可以根據當時的情境,自已和對方的力量對比以及老師的態度等因素來決定自己是還手,躲避、和這個孩子化敵為友,還是去請大人幫忙。盡管有的時候表現出來的行為是隨機的,但孩子的判斷力是事實存在的。對幼小的孩子來說,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辦法,也并不總意味著怯弱,有時反而是機智的表現,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所以家長不必幫孩子來做決斷,或者鼓勵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
學習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孩子通過打架可以逐漸發現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是集體活動和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他們知道了挨打時何等痛苦、怎樣調節情緒,如何激怒對方,怎樣相互原諒等。當然不是讓家長去教幼兒如何打架,只需教孩子們學會保護自己即可;也不用擔心會被其他小孩欺負,但需教育其要保護自己,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學習如何和平地解決問題
通過吵架或者打架,孩子們遲早會發現,不用吵架就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吵架會起到反作用,并且慢慢減少這種行為。所以父母對孩子之間的爭吵只須問吵架的因果,無須責備孩子吵架的事件本身。畢竟孩提時打架,常常是赤手空拳,不會太大的傷害性。在調查成人兇殺案中,不乏小時候是乖乖牌的好學生,成年后性格內向、孤獨、不合群,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小時候并沒有從打架中體會到如何控制自己和解決辦法。
各種各樣的玩耍的功用
追跑學會控制我們的身體
我們從小就需要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快速而安全地在各種各樣的空間中穿梭,并且不會跌倒。學步時期的孩子每天平均要花六個小時走路玩,并沒有任何目的,只是為了樂趣,漸漸他們成為了使用兩條腿行走的專家,并且開始試著去跑跳。但許多家長卻因為害怕打破東西或者摔著孩子而禁止他們追跑。
打鬧找尋合適的人際距離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互相追打,這讓許名家長都很緊張,因為他們把打架和打鬧混為一談。打架是為了讓對方離開自己的領地,而打鬧卻是在試著與朋友相處。通過互相追逐和打鬧,孩子們可以從中學會掌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知道自己和朋友相處時的界限在哪里,掌握好既不疏離也不具有侵犯性的人際距離。
講話學會使用語言
新學會講話的孩子讓父母又高興有頭疼,他們總是不停地問“為什么啊?”“那是什么啊?”而面對許多問題家長也無從解答,于是有時干脆讓孩子閉口。其實這只是孩子們在玩自己的新“玩具”——語言。他們在像拼積木一樣試驗和組合著自己剛學會的語法和詞匯,所以他們有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問你“為什么蘋果是紅的?而不是藍色、黑色的或者紫色的呢?”也許你真的不知道答案,但是不必緊張,孩子只是在通過玩耍練習句式和顏色的變換,真正的目的并不是獲取信息。
觸摸感知和探索周圍的世界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們看到什么都喜歡用手去摸一摸,但是自己又害怕孩子的小手沾染上了細菌或者病毒。其實孩子們是在感知和探索著周圍的世界,他們可能看到泥土里蠕動的蚯蚓,會好奇地伸手去抓起來,感受和撫摸它光滑而冰涼的身體,以及看著它在自己的手心里蠕動。如果孩子們沒有做出有危險的動作,例如把蚯蚓放入嘴中,你大可以安心地觀察他是如何自然地學習與這個世界相處。
我們陪寶寶一起“學習玩耍”
利用社區公共器材
廣場、公園、小區,甚至某些商場或者購物中心,都有兒童活動中心,或者健身器材,這些我們身邊的素材要多加利用。回家的時候,跟孩子手牽手,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器材或者區域玩耍,比如蹺蹺板、蕩秋千、打乒乓球,哪怕是在綠地上撒歡的跑一陣子。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的心肺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舒緩孩子的心情,釋放孩子的天性。并且在這些公共活動區域,孩子還能夠碰到其它陌生的小朋友,因此而交到更多的朋友。
設定主題的玩耍
孩子正處于學習社會規則的時期,每次跟孩子玩耍的時候,可以有意識的設定一個主題:比如購物,模擬—個場景,引導孩子學習各種物品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以及付出與回報的關系;比如擬人模仿,讓孩子學習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有時候孩予們還會自己根據主題來設定條規,但是不是每個孩子的條規都能得到所有人的同意,因此他們會從中學如何說服,協商或者妥協等社會技能。而互相督促遵守條規更讓孩子們學會了如何自律以及創造出一個和平的環境。
陪著孩子一起玩耍
0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60%以上的孩子,和家長在一起游戲的時間平均每天不到半個小時,20%的孩子不到15分鐘,另有近20%的孩子在一天之內見不著家長,對于孩子們來說,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檔的幼兒園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度過的每一天都只有一次。我國的一些多年從事兒童教育工作的專家們進行了一項調查,現代兒童最想要的禮物是什么,其中大多數孩子表達了和父母在一起待更多時間的意愿,這樣的禮物是現代孩子健康成長的必需品,也是用多少錢也買不到的。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在一起盡情地玩兒,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在玩兒的時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應付,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與他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