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英國、加拿大特派特約記者 張光政 紀雙城 陶短房●本報記者 謝戎彬 王躍西●柳玉鵬 陳一 鄭潤宇
上海合作組織首腦會議和“金磚四國”峰會16日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市舉行,兩大峰會同一天在同一個城市舉行,引發了西方媒體關于“在有機會改變世界的議程中首次沒有西方國家參與的會議”豐富的聯想。對于擁有世界領土面積的1/4和約一半人口,并且是西方國家最大債主們的這些新興經濟體湊在一起,它們“想干什么”的動機備受西方猜疑。而由于金磚四國(中、俄、印、巴西)之間的深刻分歧以及相互矛盾的利益訴求,它們走到一起“能干什么”同樣讓外界莫衷一是。但仍然有西方媒體擔心金磚四國今后將形成一個政治性組織或固定的機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馬振崗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金磚四國還沒有形成合力和有效的合作機制,而且這次峰會也不意味著四國形成了與西方相抗衡的集團。”
兩大峰會體現世界權力中心轉移
英國《金融時報》15日報道說,隨著中國、俄羅斯、中亞和其他新興國家領導人抵達俄羅斯城市葉卡捷琳堡,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四國峰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重點議程也即將開始。上合組織峰會和金磚四國會議同期舉行,使各國在促進經濟復蘇、維護地區穩定和能源安全以及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問題上有了集中討論的契機。
俄總統梅德韋杰夫15日下午同上合組織各國領導人進行小范圍會見,他還就峰會議題提議稱,小范圍會談應從地區安全和全球金融危機開始,今天還要討論上海合作組織進一步發展的問題。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兩個峰會共同的重要議題都是“應對全球經濟危機”,這體現了“世界權力中心的轉移”,并認為這滿足了上合組織成立時的初衷,即實現世界多極化。
西方媒體在報道上合峰會和金磚四國峰會時,把其放在西方對手的位置上。加拿大《環球郵報》15日的一篇報道稱,此次在葉卡捷琳堡“金磚四國首次集體亮相”,標志著高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在地緣政治方面成為代表富裕國家的G7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文章認為,盡管與會者目的和利益并不一致,但他們在一個問題上卻有著共同目標,就是在國際事務領域爭取更大發言權。文章認為,一方面,G8在分化,另一方面,金磚四國也許會形成“另一個G”,并且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機凸顯了美國和西方金融體系的失敗,新興國家的組合也許會起而挑戰西方的“經濟道德權威”。
法新社15日援引俄外交部發言人涅斯捷連科的話稱,金磚四國領導人將發表聯合宣言呼吁“建立一個公正、包容有序的世界金融秩序”。不過,對于四國峰會是否是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直接嗆火”的提問,他表示:“峰會并未針對任何人或政府。”涅斯捷連科還說,四國今后幾年是否會舉行例行會議得由四國首腦在峰會上決定。法新社稱,金磚四國通過這次峰會對外界展現最多的,可能還是以合作來對抗美國的世界經濟主導地位。近期金磚四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券的最大買家。不過美國高盛公司駐莫斯科經濟學家馬克法赫卻認為,峰會的政治意義遠大于經濟意義。他說,“金磚四國想建立的并不是簡單的經濟四方體,而是政治上的國際新陣營,未來這個新陣營可能會共同抵制他們不喜歡的政治力量。四國中火藥味最濃的還是俄羅斯”。
路透社15日報道說,金磚四國領導人首次舉行正式會議,目的是想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更加響亮的聲音。文章引述專家的話稱,“金磚四國是一個神話,現在這個神話正在慢慢變成現實。峰會表明一個試探性的集團正在形成,但問題是它能否成為一個政治組織或者只是一個潛在的組織。”報道同時分析稱,在團聚的外表之下,各國之間的分歧仍然很大。“北京小心謹慎地行事,以免被外界看作是在抗衡美國;而四國中較虛弱的俄羅斯和巴西則大聲嚷嚷著要推動討論如何削弱美元”。 《澳大利亞人報》15日說,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還不是一個“權力集團”。四個國家試圖尋找共同的聲音,但是他們還處于變成一個真正權力集團的“嬰兒期”,從這方面說,美國近期無需過多擔心。
西方猜測何時被四國超過
環球時報200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