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培昭 本報特約記者 嚴 銘
當地時間14日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該國巴爾伊蘭大學發表外交政策演講,首次表示愿意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但他強調,前提是一個“非軍事化的巴勒斯坦國”。 雖然美歐等認為,這是巴以和平的“重要一步”,但巴勒斯坦方面認為,這是給奧巴馬“開羅喊話”的軟釘子,也給了巴以和平進程“一記耳光”。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的發言人痛批稱,這個講話破壞了所有(和平)努力,挑戰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世界和美國。
內塔尼亞胡在當天的講話中說,以色列“確實想要和平”,無意和任何人發生戰爭,無意“控制”和“統治”巴勒斯坦人。但他強調,巴勒斯坦國必須承認接受以色列為猶太人國家、并以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放棄建立武裝部隊,放棄對領空的控制,只保留可有效維持治安的安全部隊。得到這樣的“國際保證”, 以色列才能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媒體分析說,雖然這是內塔尼亞胡首次表示承認巴勒斯坦國際地位,但對眾多阻礙巴以和平進程的核心問題毫不松口。他沒有承諾,以色列將停止在約旦河西岸修建猶太人定居點。
2003年4月,聯合國、歐盟、俄羅斯和美國中東問題四方出臺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正式提出“兩國方案”。根據這一計劃,巴以應在2005年完成最終地位談判并達成協議,建立與以色列國比鄰而居、有主權的巴勒斯坦國。然而迄今未能實現“兩國方案”。
內塔尼亞胡的此番演講被看作是對美國總統奧巴馬之前“開羅喊話”的回應。隨后,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奧巴馬認為這個發言是“重要的一步”,并聲稱美國總統依舊貫徹巴以分別建國的決議,以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并提供巴勒斯坦人一個“可行的國家”。15日,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也對以色列的這一表態表示歡迎。7月份即將成為下個輪值主席國的瑞典外交大臣卡爾·比爾特說,以色列的做法是好的開端,不過這只是第一小步。
但在倫敦出版的阿拉伯文報紙《中東報》認為,內塔尼亞胡的講話貌似“前進了一步”,其實是“后退了兩步”。 中東媒體普遍認為,這個講話將會對奧馬巴順利推行中東政策產生消極影響。巴勒斯坦首席談判代表埃雷卡特表示,在內塔尼亞胡所給出的條件下,任何一位以色列總理都不會在巴勒斯坦找到談判對象。哈馬斯也批評內塔尼亞胡講話是其種族主義和極端主義理念,否認了巴勒斯坦人的一切權利。阿拉伯人在線的評論甚至稱,內塔尼亞胡的講話標志著以色列單方面終結了巴以談判,使中東和平進程緊急剎車。
以色列《新消息報》網站說,在目前的形勢下,內塔尼亞胡所能講的,也就是這些內容了。不過以色列《國土報》對內塔尼亞胡巧妙的周旋辦法表示了“微詞”,并認為就在內塔尼亞胡講話前,美國前總統卡特說,以色列與美國的沖突“在所難免”,這并不是內塔尼亞胡善辯的語言所能遮蓋和抵擋得住的。▲
環球時報200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