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15日)
一、總體改革部署
《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在“2009年工作總體部署”中,《報告》強調要“抓改革、增活力。堅持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創造活力”。在“2009年主要任務”中,《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將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在擴大開放中贏得發展機遇”。
二、農村體制改革
商務部等八部門發文對完善農資流通體系作出部署。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精神,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日前,商務部聯合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下發了《關于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的意見》。《意見》指出,完善農資流通體系的總體目標是:培育若干家銷售額超100億元的大型農資流通企業,建設改造一批農資連鎖門店和區域性配送中心,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鄉、村兩級經營網絡為基礎,以農資交易市場為平臺,以大型農資龍頭企業為重點,區域性連鎖配送中心為骨干,布局合理、經營規范、運作高效、協調發展的多元化、連鎖化農資流通體系。《意見》從發展農資現代流通網絡、培育大型農資流通企業、完善農資多元服務功能、推進農資流通市場化、加強農資市場監測調控、加強農資行業自律、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加快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的任務和措施。
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要求著力構建以人為本的社會保障大公共服務體系。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召開全國社保局長座談會,要求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社會保險工作任務。會議強調,今年社保工作目標中,有些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硬指標,其中4項在我國社保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應作為優先目標,保證完成。一是加快提高統籌層次,今年要基本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爭取用3年的時間基本實現醫療保險地級統籌,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工傷保險市級統籌。二是全面推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同時解決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參保等歷史遺留問題,爭取今年底城鎮職工和居民參保人數超過3.9億人,總參保率接近80%。三是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試點面達到10%的縣區。四是實施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和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
四、水利體制改革
水利部印發進一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指導意見。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近日,水利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意見》從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工程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管理、工程進度管理、開工和驗收管理、水利建設市場監管等八個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意見》要求,各地要認真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規范組建項目法人,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創新建設管理模式;要大力規范工程招標投標,嚴格按照規定招標,規范評標工作,健全招標投標監督機制和舉報投訴處理機制;要切實加強建設監理管理,認真執行監理制度,嚴格履行監理職責,保證現場監理力量;要加強工程質量管理,落實質量責任制,強化質量監督,加強質量檢測;要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強化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培訓;要加強工程進度管理,細化建設目標,強化施工管理;要加強開工審批和驗收管理,嚴把開工審批關,強化驗收管理;要加強水利建設市場監管,嚴把水利建設市場準入關,加快水利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五、地方改革
吉林出臺意見進一步加強征地補償費分配管理工作。日前,吉林省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征地補償費分配管理的意見》,對征地補償費分配管理中的有關問題進一步予以明確,以切實保護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按照《意見》要求,征地補償費分配前,集體經濟組織要成立征地補償費分配工作組,按有關規定制定分配實施方案,及時進行民主公開。集體經濟組織征地補償費分配工作組應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分配工作組中的農民代表要占半數以上。
江蘇太湖流域5市正式推行環境資源區域補償制度。江蘇省有關部門決定,從今年3月1日起,在太湖流域5個省轄市正式推行環境資源區域補償制度,范圍主要覆蓋太湖西部上游地區、望虞河、京杭運河蘇南段以及主要入湖河流水系。此次“方案”以“誰污染誰付費、誰破壞誰補償”為原則,確定在太湖流域主要河流推行環境資源區域補償制度。省、設區的市、縣(市)政府,分別負責實施本行政區內跨設區的市、縣(市)、鄉鎮河流交界斷面環境資源區域補償。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