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南
日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牽頭,國家有關部門組成調研組,對廣西社會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現狀與問題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社會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2007年初步評價結果,廣西按照人口發展、生活水平、公共服務、社會和諧四大領域綜合的社會發展水平總指數,位居全國31個省(市、區)第19位,略低于其經濟總量水平在全國的位次。其中人口發展、公共服務指數水平較低,位居全國第25、26位,西部12省(市、區)第9位。總體看,全區以社會事業為主體的公共服務體系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并處于加速發展階段,社會事業的發展為改善民生和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條件。
但是,由于歷史、經濟和社會等多種原因,與全國水平比較,與廣西城市化、工業化加速發展總體趨勢和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公共服務需求快速提高的要求比較,廣西社會事業發展明顯滯后,特別是城鄉和區域差距較大,農村和邊境地區、革命老區、大石山區、水庫移民區社會事業存在較重的歷史欠帳,社會事業不適應新形勢、新趨勢的發展需要,面臨許多較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存在一些突出的薄弱環節,制約了社會事業整體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一是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低。由于義務教育薄弱、高中階段教育滯后、高等教育資源不足,對全區勞動力素質提高形成了明顯的瓶頸制約。目前,全區每萬人口中擁有的專業技術人才只相當于全國平均的78%,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比全國平均低2.7個百分點,高技能人才僅占產業工人的2.8%,新型農村實用人才僅占農村勞動力的0.87%。二是人口安全存在隱患。全區二孩政策符合率低,多孩率較高,位于全國前列。特別是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持續偏高,屬于全國比較嚴重的少數地區之一。同時,出生缺陷發生率高,地中海貧血居全國高發區之首,一些地區該病基因攜帶者高達23.5%,帶病患兒出生每個月的輸血費用就達2000—3000元,成為家庭致貧的重要原因。三是疾病預防控制形勢嚴峻。由于區位特點、經濟發展和人員流動增加等因素,目前全區累計報告HIV感染者43618例,艾滋病疫情已居全國第二位,疾控工作難度逐年加大。四是部分地區難以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廣西人均GDP約為全國水平的66%,人均財政收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8%,縣級財政自給率普遍很低,通過自有財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難度較大,主要依靠國家安排專項投資進行建設。盡管如此,地方財政承擔配套資金普遍感到壓力。同時,由于國家專項資金主要支持國家扶貧重點縣,其他貧困縣(市、區)以及區內由縣城升級為地級市的幾個新建市無法得到國家專項資金的覆蓋和支持,社會事業建設面臨特殊困難。五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人口老齡化、城市化、農村富余勞動力人群龐大等因素挑戰,就業形勢趨于嚴峻。同時,被征地農民、水庫移民、城鎮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較為突出。職業技能培訓特別是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力度不夠,又影響到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規模和就業的穩定性。
此外,社會事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滯后,以及布局和結構尚不夠合理等問題,也制約了公共服務提供和有限公共資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關于今后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的初步考慮
(一)戰略定位
廣西具有獨特而明顯的區位優勢,在國家統籌東中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設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和維護西南邊疆安全穩定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今后一個時期,是廣西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按照國家的總體戰略布局和廣西未來發展的前景規劃,廣西社會事業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于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體系,以農村和邊境貧困地區為重點,著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快發展社會服務產業,努力保障民生和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立足于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努力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為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條件保障。在國家大力支持和自治區自身努力下,用5到10年的時間,推動廣西社會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預期目標考慮
到2012年,社會事業薄弱環節取得突破,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總體水平達到西部領先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縮小。
主要領域預期發展目標是:
——初中三年鞏固率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重大進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明顯提高,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9年。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可及性明顯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艾滋病等傳染病擴散得到有效抑制。人口保持低生育水平,性別比失衡得到緩解,出生缺陷發生率在2007年基礎上降低50%。
——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4%和98%,基本實現農村地區每個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公益電影的目標。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值達到3%。體育活動人口不斷提高,優勢競技體育項目水平得到回升。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萬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0%、80%和80%。社會福利和救助水平明顯提高。
在此基礎上,到2020年,使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比較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公共服務總體水平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三)主要任務
1、優先發展教育
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繼續加大國家重大教育工程項目對廣西的支持力度,加快校舍安全改造,積極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進一步改善大石山區、水庫移民地區和邊境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發展,提高普通高中辦學水平。推進“211”工程學校建設,采取省部共建和重點高校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幫助廣西高校提升辦學水平。支持廣西高校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加強中國與東盟合作人才的培養,面向東南亞擴大來華留學生規模。
2、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統籌城鄉衛生事業協調發展,推進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將廣西列為防治艾滋病重點民族自治區,支持廣西實施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遏制艾滋病高發態勢。實施壯瑤醫藥振興計劃,重點建設省級、縣級壯醫醫院、瑤醫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臨床基地。建設壯(中)醫藥創新支撐平臺,促進中藥、民族藥材規范化種植(GAP)基地建設,加強地方中藥材優勢品種和民族藥材開發利用保護。建立中國面向東盟中醫藥文化傳播推廣基地。支持建設廣西藥用植物園升級改造項目。
3、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逐步推進出生缺陷預防工程。加大對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與扶持,支持在廣西推廣實施農村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長效節育措施獎勵制度,完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以及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改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的生活。繼續支持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減免縣級財政配套資金。在廣西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實施地中海貧血篩查。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加快建設新農村人口文化屋。
4、大力發展文化廣播體育事業
加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對邊境縣、鄉、村三級文化設施建設、設備配置和活動開展給予政策傾斜和經費支持。加大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鼓勵創作體現廣西民族特色的文學、藝術、戲劇、美術等優秀文化產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扶持桂林文化產業實驗園區、柳州動漫游戲基地、南寧文化產品基地和物流園區、海洋文化產業圈及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培訓中心發展。將邊境體育納入“富民興邊”工程,支持中越邊境(廣西)全民健身工程和廣西承辦中國—東盟城市運動會,支持廣西建設紅水河流域民族體育工程和建設蘇桂南方濱海國家訓練基地,把廣西建成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保護和傳承示范區,區域性的國際體育交流中心區,西部體育產業示范基地。
5、進一步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投入力度,加強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以混合所有制、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穩步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著力解決社會保險歷史遺留問題,統籌解決國有困難企業和國有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探索建立事業保險和就業再就業工作的聯動機制。制定和完善適應農民工就業特點和需求的社會保障政策,重點解決農民工工傷和大病醫療突出問題。進一步改善社會保障服務設施,推進和規范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建設。
6、提高城鄉社會福利和救助水平
健全各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支持推進中央救災物資南寧儲備庫項目、災害監測預警網絡、衛星減災區域分中心和減災工程設施,支持國際人道主義緊急救援廣西園區建設。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盡快實現應保盡保,提高邊境地區農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補助標準。推進流浪未成年人保護、兒童福利、殘疾人、養老、優撫安置和社區綜合服務等設施建設。增加廣西福利彩票公益金地方留成比例。修繕邊境烈士陵園。提高“三無”對象生活保障標準,確保不低于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三、政策措施建議
(一)堅持以規劃為指導
要在研究落實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時,抓緊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標準和建設標準,逐步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建議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服務發展建設規劃和文化產業、體育產業、旅游業等社會服務產業發展規劃,并在財稅、金融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
(二)堅持以改革促發展
積極推動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創新,引入市場機制,公平開放社會事業的市場準入,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參與社會事業建設,加快多元化投資格局的形成,推進社會事業機構分類管理和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社會服務產品的供給水平、質量和效率。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共服務考核評價制度
把公共服務和與民生相關的社會事業發展建設納入各級政府政績考核體系。建立公共服務投入和項目建設績效評估制度,加強公共服務全過程監督管理。
(四)加大國家投資支持力度
繼續加大社會事業中央專項投資對廣西的支持力度,對符合現有專項規劃條件的項目給予優先安排,并減免地方配套資金。積極開辟渠道,研究對其他社會事業重大項目和新設市重要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的支持。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和各類專業人才,加大對民族地區干部到中央有關部門和沿海地區掛職培養力度,鼓勵優秀人才到民族地區工作。著力解決好農村教師、醫生和基層干部實際困難,穩定公共服務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隊伍。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