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蘋獎學金成就展覽館
在浙江杭嘉湖平原上,古鎮南潯是中國歷史最長、受獎學生最多的叔蘋獎學金創始人顧乾麟先生的故鄉。
叔蘋獎學金成就展覽館坐落在南潯鎮小蓮莊原義莊桂花廳和忠孝祠內。四周綠木森森,花香鳥語,假山蓮池,碑坊曲徑,飄溢著歷史文化沉淀的靈秀之氣。大門上懸掛著原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題寫的“叔蘋獎學金成就展覽館”匾額。大門對面的粉墻上書有“得諸社會,還諸社會”八個大字和叔蘋同學會會徽。
跨進門去,抬頭見顧乾麟先生半身銅像,兩道慈祥的目光充滿著深情愛意,仿佛親切地與人娓娓細談。那一幅幅內容豐富的圖片資料和實物,生動地展示了叔蘋獎學金創辦人顧乾麟先生疏財克己育群英的感人事跡。自1990年5月建館以來,參觀者已達1845萬余人次,其中包括了很多美國、德國、日本、瑞典、奧地利、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等國的外賓。
叔蘋獎學金創辦60多年來,受獎學生中許多眼下已成為各行各業的杰出人才,其中擔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的就有原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原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李淑錚、海軍裝備部部長鄭明等。
展覽館內還懸掛著兩幅謎語般的圖畫,這就是顧乾麟先生和夫人劉世明女士的標志。一幅畫中畫著一麒麟,意在取一個“麟”字,“三”是八卦中的“乾”卦,麒麟回頭,取一個“顧”字,連起來就是顧乾麟。另一幅畫中太陽和月亮是“日”“月”,加起來為“明”;中間一幅世界地圖,取一個“世”字,把太陽和月亮的光輝永遠地“留”在世上取一個“劉”字,合起來就是“劉世明”。這兩幅互聯圖可謂構思巧妙,意蘊悠遠。
為使叔蘋獎學金持久地辦下去,顧乾麟先生早在1991年趁在上海出席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的機會,口述關于“叔蘋獎學金事業繼承人”的遺囑:“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妻劉世明是我創業治家的賢內助。四子一女都是高等學府畢業,均已成才。五子女均有各自的優點和特點,唯二兒家麟比較理解我的心情,能商量問題分析問題,并能很好處理問題。我已選定我的二兒家麟為我的繼承人。為了把獎學金繼續辦下去,在我身后會有一筆指定的足夠款項留下辦獎學金用,我將這筆款項交給我的繼承人顧家麟負責管理,專款專用。”1995年10月15日,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會長謝麗娟在接見顧乾麟先生時,顧先生又親自簽署了將1000萬港幣作為上海教育發展基金會叔蘋獎學金的委托書交給了上海市,接受委托的是謝麗娟。當時,顧先生的許多學生這樣感嘆:“他珍愛叔蘋獎學金的事業勝似自己的生命,像他這樣熱心祖國的教育事業熱愛自己所培養的學生,創辦這樣一種有獨特風格并卓有成效的獎學金的人,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啟來者。”
得之社會,還之社會
顧乾麟只有17歲時,父親病危,他深夜跪地祈禱,突然咬開臂上之肉,由于撕扯不下,忍痛用剪刀剪下一塊,置入藥中,親自煎湯,給父親喂用。盡管他仿效古人“割股療親”,仍不能救活父親。彌留之際,父親拉著他的手諄諄囑咐道:“一個人不能無錢,不過錢要賺得正大,用得光明,不要被錢利用,要利用錢。得之于社會的,必須還之社會!”
顧乾麟艱苦創業,有錢之后在上海《申報》《新聞報》上刊出一條狹長條子的啟事,設立“叔蘋高初中學生獎學金”,以造就本埠貧寒男女中學生或高小畢業生之無力擔負學費者。啟事中還說明了一整套完整的培育人才的方式、方法、方案:凡高初中生成績優良、品行優良、無力升學者,憑學校證明書,經考試合格后,便可得到一學期之學雜費。如下學期考試成績平均達到85分以上者,可再得一學期獎學金。依次類推,直到中學畢業,以至大學畢業。獎學金管理處設在上海北蘇州路912號怡和打包公司。
第一期學生徐濟民學業名列前茅,因家境貧寒,無法上學,忽見報上啟事就立即報考,結果獲得了獎學金。他以連續十年的獎學金讀完中學,畢業于同德醫學院,后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教授,附屬第九醫院內科主任醫師,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多次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成為上海市第一位著名的醫學科學專家。
第二期學生汪家鼎,因抗戰后父親失業,一家兄妹四人都讀不起書。他看到報上啟事,就去投考,被錄取了。大妹汪雪瑛第三期招生時也考上了。后來二妹意瑛、三妹云瑛也都考上了。一家兄妹四人,學費書費全由顧乾麟先生包了。半個世紀后,汪家鼎是上海市紡織纖維檢驗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大妹雪瑛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物理學會理事、副秘書長,長期從事學術管理工作;二妹意瑛為高級工程師,先后在北京化工學院、北京化纖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任教,研制成功的“可溶性滌綸色母粒”,填補了國內空白;三妹云瑛現在北京石油學院任教,1985年后改做科研管理工作。
《國際商報》首任總騙馬玫麗,當年家庭貧困,也是看到報上啟事,考取了叔蘋獎學金,才念完高中、大學的。她16歲參加地下黨,是從事新聞工作五十多年的高級編輯,享有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在紀念叔蘋獎學金五十周年之際,她發表一篇題為《人間至愛》的長篇通訊,字里行間浸透了真摯的情感,生動地反映了顧乾麟先生“至愛”的內心世界。
從1939年到1949年,叔蘋獎學金共辦了20期,累計得獎同學1100余人。為了培養他們成為杰出人才,不僅對初、高中及大學同學發給獎學金,還對考取國外留學的同學發給旅費、服裝費,并在其他需要時給以資助。顧乾麟以個人的財力,資助那么多學生上學,這在當時的上海是首屈一指的。正如《人間至愛》的作者馬玫麗所言,顧先生灑向人間的都是愛。只有通過“悟性”去接近他的靈魂,才能領略和品味其精神世界的內核,神奇力量的源泉。他的愛有崇高的目的,引導人們去追尋更崇高的生活,達到更深層次的人類之愛心和對人生奧秘更熱切的探索。他的愛就像博大精深的傳世經典,從中可以獲取無窮無盡的精神營養和人格力量。
1982年6月,顧乾麟夫婦回內地觀光。這是他闊別內地33年后第一次回到上海,回到家鄉。顧乾麟在上海創辦打包公司,1949年去香港辦怡和公司和顧氏公司,他老想著一件事:在內地續辦叔蘋獎學金。1986年先在上海的中學選了三所學校設獎。1987年在北京又選了三所中學。1989年,在湖州也選了學校。后來逐步擴展。到1997年,三地設獎中學共達34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廈門、長沙等城市中一些著名大學,如清華、北大都有了叔蘋獎學金得獎學生。叔蘋人稱這些得獎者為“新同學”。
顧乾麟創辦叔蘋獎學金為我國國家領導人所稱頌,為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所贊揚。1986年5月11日晚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并宴請顧乾麟和夫人劉世明,呂正操熱情贊揚顧先生創辦的“叔蘋獎學金”對國家、社會所做的貢獻。呂正操說,在中國辦教育的人都是桃李滿天下,他們都會名留青史的。1988年4月14日下午,全國政協副主席谷牧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并宴請顧乾麟和夫人劉世明。谷牧對他說:“感謝你在教育事業上所做的貢獻。”1994年2月14日,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偕夫人周寒瓊女士在京華勝地釣魚臺國賓館宴會大廳里,會見并宴請他的老師、叔蘋獎學金創辦人顧乾麟和夫人劉世明女士。錢其琛考入大同附中高中,考取了第六期“叔蘋獎學金”。當時他只有14歲,依靠顧先生的資助,讀完三年高中;1945年夏畢業時適逢抗日戰爭勝利。50年后,錢其琛仍難以忘懷,現在師生久別重逢,倍感親切。作為學生的錢其琛對教師的敬愛之情溢于言表,他親切地為老師顧乾麟寬衣、讓座,使周圍的人很感動。席間,顧先生將兩枚精致的叔蘋同學會會徽贈給錢副總理和夫人。錢副總理贈送顧先生一本《釣魚臺詩匯》,并在書的扉頁上親手題寫了“顧乾麟先生?錢其琛1994年2月14日”。當顧先生向錢副總理追憶他40年代創辦和維持叔蘋獎學金的艱難經歷時,錢副總理熱情稱贊這遠在50多年前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希望工程”,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立了功;并稱贊顧老師于80年代在上海、北京和故鄉湖州三地續辦叔蘋獎學金,為國家民族再作貢獻。1997年9月30日,國慶前夜。錢其琛副總理又與顧乾麟老師長時間聚于釣魚臺,用上海話娓娓交談:“您身體好嗎?”“坐飛機還可以嗎?記得1994年我們在這里見過面,一起吃飯的,還見到您夫人——顧師母!”當得知顧先生1995年又出資1000萬港元設立了叔蘋獎學金基金會,錢副總理高興地說:“真不錯!叔蘋獎學金要繼續不斷辦下去!現在叔蘋獎學金桃李滿天下,各行各業都有。”對顧先生58年來堅持教育事業表示感謝,贊譽他為“科教興國”所作的不懈努力。錢副總理愉快地從顧先生手中接過嵌有叔蘋獎學金得獎同學會會徽的景泰藍紀念盤,并回贈了兩本郵票集,一本是1996年中國郵票,一本是浦東開發區的紀念郵票,然后俯身向著老師說:“我們一起拍個照!”握別時又連聲說:“顧老師,多多保重!”雖然1998年顧乾麟的生命之樹已經枯萎,但叔蘋獎學金仍然在培育無數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