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偉
一、在制度創新上搞好突破
企業改革面臨的是政企職責不分,產權責任不分,企業所有者不到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順,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以及企業長期存在的債務、富余人員及社會負擔等問題,解決這些深層次矛盾,必須著力進行企業制度創新。創新是現代企業制度中的重要內容。可以說,沒有創新,就不可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管理水平日臻完善,管理手段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有相應的現代企業制度與之相適應。現代企業制度本身就是創新的產物,而且至今仍在不斷地創新變化中。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新的充滿生機活力的企業制度為依托,就難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照搬照抄是不行的,必須結合中國的國情,走創新之路。
二、完善企業法人制度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清產核資、界定產權、清理債券債務、評估資產來核實企業法人財產占有量,核實資本金,進行產權登記。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及其他出資者,行使財產所有權。出資者按照控股比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包括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以出資額為限對企業承擔有限責任。出資者不直接干預企業的具體經營活動,不能直接支配法人財產,不能抽資,可以依法轉讓股權。企業擁有法人財產權,以全部法人財產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對出資者承擔資產(資金)保值增值責任。
三、組建國有資產經營機構
具體三個層面:第一是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代表省級政府統一行使國家所有者的職能,下設辦事機構;第二是國有資本運營機構,主要負責運營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產,對一部分國有企業,通過授權經營解決出資人不到位的問題;第三是國有資本運營機構的權屬企業。它是擁有法人財產權的獨立法人實體,同時,也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載體。國有資產經營機構必須是國家獨資公司,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企業實行交叉控股,將下屬單一產權主體的企業改組為多元股東結構。國有資產經營機構與控股的企業不是行政隸屬關系,對企業不行使任何政府管理職能。
四、確立企業的公司組織形式
企業依法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某些特殊產品的企業可改組為國有獨資公司;大部分企業應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具備條件的可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國有企業改組為多個股東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是實行公司制改組的方向。實現的途徑包括:債權轉為股權;引進外資入股;企業間互相參股;吸收部分事業單位及某些基金投資入股等。國有股權在公司中的份額,可按產業政策、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股權結構分散度確定。屬于支柱產業和基礎產業中的骨干企業,國家要控股,一般競爭性行業中的企業,國家可參股。
五、建立科學、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
根據權力機構、經營機構、監督機構互相分離、互相制衡和精干效能的原則,公司建立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的治理機構,健全工作制度,以保證權責明確、各司其職。
六、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用工制度
一是改革國家直接管理用工方式,用工主體轉向企業;二是企業依法享有用工自主權,勞動者依法享有擇業自主權;三是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以雙方平等自愿簽訂合同的方式建立,以合同作為保障雙方合法權益的依據;四是取消企業內職工身份界限,為平等擇業創造條件;五是盡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勞動人才市場,形成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向選擇、合理流動的就業機制。
七、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工資制度
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現代企業工資制度建立的方向是:實現完整意義上的企業自主分配,即在產權明晰、自我約束機制健全以及工資總額增長率低于企業效益增長率的前提下,根據勞動就業供求變化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由董事會自主確定本企業的工資水平和內部分配方式。職工工資根據崗位、技能和實際貢獻確定;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由董事會決定,包括年薪和獎金;董事、監事的報酬由股東會決定;兼職董事和監事的報酬采取津貼形式。企業享有充分的工資分配自主權,國家不直接干預企業的工資分配,而是進行立法、指導和宏觀調節。
八、建立現代企業財務會計制度
主要是認真貫徹《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法》,建立與國際條例相一致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體系。改變按不同所有制、組織形式、經營形式分別確定企業財務會計制度的做法。
九、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公司黨組織按黨章規定,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保障、監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本企業的貫徹執行。公司黨組織負責人可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和監事會,參與企業重大決策。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可與公司的董事、監事、經理、副經理交叉任職;條件具備的董事長、黨委書記可由一人兼任。公司黨組織對有關方面提名的公司經理、副經理和管理部門負責人先進行考察,提出建議,由董事會或經理聘任或解聘。公司黨組織的工作機構本著精干、高效的原則設置。專職黨務人員的數量由企業自主決定。公司黨組織要加強自身建設,改進工作方法和活動方式,圍繞企業生產經營、職業道德建設等方面加強黨的建設。
十、改善職工民主管理
國有獨資公司、兩個以上國有企業或者兩個以上國有投資主體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依法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職代會和參加董事會、監事會的職工代表的職權互相銜接。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有職代會的,原則上繼續堅持,也可以由工會代表職工實行民主管理。公司研究重大問題,制定規章制度時,應聽取工會和職工的意見和建議。研究決定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問題時,應事先聽取工會和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并邀請工會和職工代表列席會議,試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就工資、工時、勞動條件等進行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的制度,建立協調和穩定企業勞動關系的有效機制。□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