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晶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當代大學生肩負著祖國興旺發達的重任。因此,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確立有利于創新性人才發展的教育目標,積極地探索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途徑和方法,努力營造利于創新性人才發展的環境。
一、創新能力的含義
所謂創新能力是指人們革舊布新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具體包括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論證假設、解決問題以及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發現新問題從而不斷推動事物的發展變化的創新能力。是人類大腦思維功能和社會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首先通過敏銳的觀察力發現新問題,然后借助于嚴謹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最后在社會實踐中得以實現和發展。
二、影響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不斷發現影響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積極尋找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徑是當前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1.大學生自身因素。我國大學生特別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學生,創新能力還是比較低的。一是缺乏創新觀念和創新欲望。許多大學生雖不滿足于現狀,但往往只是牢騷滿腹,唉聲嘆氣,自己缺乏行動的信心。二是缺乏創新的興趣。現在大學生的興趣往往隨著時間、環境、心情經常變化,缺乏深度和廣度。三是缺乏創新毅力。大學生隨著知識和經驗的不斷積累,想象力不斷豐富起來,思維能力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由于他們知識面窄,學科之間缺乏合理的整合,他們的思維方式往往是單一的,思考問題比較僵化和片面。雖然想創新但不知如何去創新,他們在直覺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聯想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還較稚嫩,需加強培養和鍛煉。
2.教學模式。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是以傳授知識為重點,在整個認知過程中老師是中心,他們擔當傳授知識的重要角色,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所教的一切,這就削減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抑制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激情。這些傳統的教學模式己經成為培養大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能力的絆腳石,我們應積極的改變這一狀況,調動大學生創新的欲望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教師素質。教學過程不僅是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更是直接影響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對每件事物的態度,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因此,一個有創新思想的老師必定會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起到很好的示范、誘導和激發作用。
三、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1.培養大學生的獨立創新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教學中的某此觀點大膽質疑,同時提出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教師對整個教學有一個很好的駕馭能力,首先提出問題,讓大學生們充分討論,提出教材上所沒有的觀點,同時說出自己的道理,對有理有據的同學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在培養大學生獨立創新性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度”,要避免學生的恣意妄想、沒有理據的亂想,否則就有悖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同時也是對事實的歪曲。到任何時候我們教師都必須意識到大學生活時期是大學生培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我們教師必須領好航,把好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需要老師像朋友一樣的和他們共同討論問題、交流思想,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增強。作為教師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尊重他們的自信心。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能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所以,作為老師,不要吝嗇用好的語言去稱贊你的學生,要知道我們都需要別人的肯定。
2.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應該說,課堂教學仍是目前我國高等教學的主要形式,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青年學生其心理發展和思維能力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具備了脫離教師傳授而獨立獲取知識、探求問題的能力。如果我們的教學還是填鴨式的“滿堂灌”,勢必脫離大學生的知識和心理實際,壓抑學生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從改革教學方法切入。要改革課堂講授方法,積極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學方法,讓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提問,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以及師生、同學間的互動,提高大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為提高教學效果,可強調活學活用,在教學手段上追求一個“新”字的方法,和在施教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運用討論式教學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綜合素質。
3.建立教師的引導機制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教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中,教師對教案的精心設置是本著“學用結合”的原則,力求做到使學生學以致用有所發展。同時,知識的重點放在思考力的發掘和培養上,根據大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特點來鋪墊知識結構,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訓練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方法。
教師精心設計的教案,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師生共同的學習研究話動,教師對整個知識脈絡把握可以在關鍵處對學生進行點撥,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在課堂整體教學上,學生“探究”,教師“點撥”,這是一個好的教師可以利用精心設計的教案起到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在選購教材的過程中要避免選購知識老化的舊教材,而應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選取富含時代精神、切實能使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性教材。同時,還要多方面的、多途徑的收取相關的專業知識充實到課堂教學中,來彌補教材的不足,使學生獲得眾多有利信息,這樣,可以通過教材脈絡的設置來激發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當今,正處于一個創新的歷史時期,教師要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努力尋找培養大學生創新的方法途徑,創造適宜大學生創新的環境,激勵大學生創新的勇氣,最終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