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嶺
資源和環境保護是關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實現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和共同行動。本文就解決農林交錯地區頻發的森林火情和農民盜伐林木案件問題進行探討,合理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吸收農民參與到森林資源管護經營工作中,積極調整以林保林、以林興林戰略,從而有效解決特殊區域、特殊條件下的資源保護。
一、農林交錯地區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隱患
伊春市地處小興安嶺腹地,是國家開發最早的森工生產基地、重點國有林區,素有“紅松故鄉”、“祖國林都”之稱。現行政企合一體制,即伊春市政府與伊春林管局合一。長期以來,由于受體制、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伊春林區在森林資源管理和保護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特別是農林地帶,森林資源管理權與行政管理權不統一,關系不理順,管理極其混亂,給森林資源保護帶來了極大危害。伊春市林業施業區,除了包括本市的全部行政區劃外,還包括毗鄰的遜克、蘿北、慶安、木蘭、通河、巴彥等6個縣的部分行政區,總面積為85.8萬h㎡。其中,北部地區(含國家確定的重點火險區大平臺地帶)與黑河市遜克縣的行政區交叉面積54.5萬h㎡,涉及遜克縣的寶山、克林2個鄉,32個村屯和烏伊嶺、紅星、湯旺河、上甘嶺林業局的11個林場,人口10 506人(新青林業局農林交錯地帶屬嘉蔭縣保興鄉的互助村和上馬村)。這里既有林場(所),也有自然村屯,農林混居嚴重,人員構成復雜。農林之間存在諸多矛盾,是伊春林區發生重大林政案件和森林火警、火災最多的地區。具體體現在:一是森林防火難以管理,危機四伏。當地很多農民根本無視林區的防火規定,防火期任意在野外吸煙、燒秸棵、燒荒,有的不法分子甚至蓄意縱火。二是亂砍盜伐林木資源十分猖獗,相當嚴重。大量農民居住在林緣地帶.很多人都把盜伐林木作為謀生和致富的手段,競相到林間盜伐林木,甚至直接把拖拉機裝上圓鋸,在山上把木材加工成鋸材運下山。三是毀林開荒、蠶食林地問題突出。由于同一地域±地管理權在地方改府,林地管理權在森工企業,長期以來,當地農民肆意在林緣地帶開荒,甚至在林間毀林開荒,擴大耕地面積,與森工企業爭地盤。僅北部地區(含大平臺)被改變用途或侵占蠶食林地總量高達10 422 h㎡。四是社會秩序比較混亂。在這一農林交錯地帶,按職責是地方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權、森工企業行使森林資源管理權,但事實上雙方各自為政,缺乏配合,管理權很難行使,也不能有效行使.結果形成一個特殊的管理上的薄弱地帶。特別是由于“吃山”與“護林”、“毀林”與“護林”、“增收”與“護林”的矛盾難以調和,林業與地方關系緊張,聚眾毆打執法人員的惡性案件時有發生。所有這些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二、進一步完善資源管理保護的措施
1.加強區劃,使林上林下資源得到統一。多年來的森林資源管護和森林防火工作實踐告訴我們,農林交錯地的行政區和施業區劃分不清是影響我們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要堅持對上申請,爭取相臨村屯和各相關部門配合,盡快對農林交錯地帶的行政區和施業區重新嚴格劃分。既利于社會穩定,又利于森林資源管護和森林防火工作,對林上林下資源的有效統一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2.以農養林,進一步完善農民管護措施。農民以承包責任制的形式參與林區的森林管護經營,必將對森防和資源保護工作起到體制性、機制性、根本性的作用。一是要制訂好農民參與森林資源管護經營方案和實施細則,全面規定農民參與森林資源管護經營的責任義務和權利;二是劃分好管護區域,可以嘗試在農林交錯地帶的福民林場、克林林場、阿廷河林場、前衛種子林林場的施業區內,沿林企公路干線、叉線及村屯公路兩側縱深500至1000米以內,劃分責任區,每個責任區面積為50至200公頃;三是要對申請承包的農民進行嚴格的審核,把擁有正式居住權、責任心強、有管護經營能力的農民確定為承包人;四是嚴格履行工作程序,各林場組織資源、防火、監察等部門負責監督執行,進行農民承包工作,與農民簽訂管護合同;五是要核算好相應合理的管護費用;六是要加強林場對農民管護經營的管理,全力督查承包責任區防范措施和落實情況,并將農民參與管護經營效果納入林場整個管護經營目標考核體系,實行獎懲;七是要實行雙重管護,林場建立巡護隊,不定期地到農民管護區內進行巡護,形成農民管護、林場巡護的雙重管護格局。
3.以林保林,鼓勵職工參與開發林下資源,促進社會穩定。鼓勵林區職工積極參與林下資源的開發,不但可以發展職工家庭經濟,又將對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社會穩定起到積極的作用。一是要加強山野果、山野菜和北藥等林下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及時準確掌握資源分布及消長情況,科學規劃林下資源開發企業的區域布局、建設規模和發展方向。二是要強化林下資源采集管理,實行有序開發、科學利用,杜絕掠奪式的采集行為。三是要不斷開發林內野生食用菌和林下產品。如牛干菌、松茸、干巴菌等菌類和楊梅、蘭花、棠梨等食用花,蕨菜、野生藥材、松香、麻櫟皮等林下產品,同時,還可以利用寬敞的山林地帶發展畜牧業,增加職工收入。這樣,職工可以在監管森林的前提下發展致富項目,實現企業與職工“雙贏”。
4.以林興林,營造民有林。一是加強領導,抓好落實。加大營造民有林工作力度,研究分步驟營造民有林的地塊、苗木和技術指導等工作,使營造民有林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二是加強宣傳,提高認識。過去林業局在營造短期自費林時,受資金緊張等因素的制約,始終沒有兌現和收購,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對營造民有林心存疑慮。針對這種情況要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向職工群眾宣傳國家林業局今年出臺的營造民有林的有關政策,對伊春市政府關于營造民有林的有關規定進行了詳細講解,使職工群眾從國家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中找到營造民有林的依據,做到心中有數,使之轉變了觀念。同時利用標語、板報和和電視等宣傳工具,加大宣傳力度,為全面發展民有林創造良好的氛圍。三是搞好服務,強力推進。幫助職工群眾確定營造民有林地塊,將荒山荒地、退耕還林地塊、采伐跡地、林間空地提供給職工營造民有林。在苗木和造林技術方面以及病蟲害監測防治上為職工群眾提供服務,可以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規定凡是退耕還林地塊造林的緩收苗木和林地使用費,誰的地誰來造,誰造歸誰有,對發展民有林所需苗木,由局營林公司負責調配,到指定苗圃拉運,苗木運輸由場所負責。同時加大管護力度,在職工常規管護的基礎上,由各場所和局營林公司病防站負責加強林木病蟲鼠害防治,堅持為職工辦理林木保險,進一步調動職工發展民有林的積極性。
5.以嚴管林,加大打擊木材領域違法犯罪力度。一要突出“源頭”控制。加強各林場(所)、資源管護隊對自己施業區的巡護稽查和監督,及時對以木謀私、以木易物、私設加工木材廠點等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從源頭上杜絕盜伐林木和偷拉私運木材現象的發生。二要強化木材運輸管理。嚴格執行木材生產運輸車輛管理辦法,所有木材運輸車輛必須辦理運輸牌照,四聯單及運輸卡,堅持生產單位、木材檢查站、調度室、卸車單位四方登記制度,實行聯合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三要強化木材加工廠(點)管理。繼續實行公安森保、林政管理人員包管責任制,并由公安、林政部門人員組成巡邏小組,巡回檢查,堵住偷盜木材的銷售渠道。四要加強燒柴管理。針對部分居民燒柴超標、超量問題,嚴格執行所制定的《燒柴管理辦法》。并積極推廣鐵力局燒柴管理“一站、三限、八不準”的經驗,并對各檢查路口設立監控設備,林政、公安、生產部門都能從信息中心傳送的監控情況看到各檢查路口的進出車輛的情況;五要強化宣傳教育。在電視上公布木材領域違法犯罪的舉報電話和有獎舉報制度,利用有線電視對木材領域犯罪行為進行公開曝光,形成強大的打擊態勢和輿論氛圍,使盜伐林木、偷拉私運的違法犯罪分子成為眾矢之的,從而剎住盜伐林木,偷拉私運木材的歪風。
農林交錯地區資源保護問題,是在國家林業管理體制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將遲早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但是在現有體制條件下,如何有效保護好森林資源,解決農林之間的突出矛盾,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解放固有思維模式,堅持實踐在先,不唯書、不唯上,從而去尋找解決此類問題的新路徑。□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