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楓
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是憲法賦予的權力,開展正確的輿論監督則是黨和人民賦予黨報的神圣權力,也是黨報一項責無旁貸的重要職能。搞好輿論監督不僅是當前整個新聞界探討和研究的共同課題,也是地市級黨報在新聞實踐中發揮輿論影響力的一個重要課題,那么,地市級黨報如何堅持團結、穩定、正面為主的方針,搞好輿論監督的宣傳報道呢?
拓寬輿論監督報道領域
一提輿論監督,有些同志就會理解為揭發、批評,其實這不是全面的,也是我們輿論監督總是放不開手腳的一個重要原因。確實,批評監督是報紙輿論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這只是報紙輿論監督的一方面內容,我們還應放開視野,拓寬輿論監督報道的領域,為報紙開展輿論監督創造良好的環境。
報紙可為黨委、政府各部門和群眾提供互通情報、協商對話的環境,增強群眾知政參政能力。近幾年許多地方黨報都組織了多種對話形式,比如市長與市民就物價、住房、交通等問題對話的報道,校長、書記就生活、學業問題與學生的對話,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另外許多地方黨報都開辟了“市長熱線電話”、“來電回音”、“新聞110”、“百姓熱線”等專欄,使對話報道經?;?。通過這種種交流、對話形式,讀者就會與報紙越加貼近,有話都愿意通過報紙來表達。通過報紙營造一個和諧的輿論環境,輿論監督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報紙可以嘗試將重要政策、重大情況,及時向受眾公開,增強透明度,俗話說,“打開窗戶說亮話”,報紙可以刊登不屬于保密范圍、需要讓群眾知道的黨務、政務以及有關國計民生、干部優劣等方面的情況,這本身就是一種監督,也是尊重人民群眾知情權的表現。
同時報紙還要繼續發揮頌揚賢能、扶正祛邪的能力。熱情表彰那些針砭時弊的先進典型,傳播他們的先進事跡與經驗,也是給不正之風者以壓力,同樣可以起到輿論監督的作用。在開展報紙輿論監督的過程中,充分采用褒揚與批評交替進行的方法,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獎優揭劣,有表揚、有批評,有規勸、有揭露,有啟迪、有提醒,群眾對輿論監督就感到可信可親,干部對輿論監督也會心服口服。
輿論監督重在解決問題
新聞輿論監督要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準確地把握時代特征,選準報道題材。在確定監督對象時,既要考慮到國家的政策、法律的規定,又要考慮其有無典型性,更要考慮到報道后的社會效果。因此新聞輿論監督報道在選擇對象時要注意與時俱進,把握宏觀背景,結合實際,站在高處搞監督,把監督內容定位在黨和政府密切關注、人民群眾熱切希望解決的問題。還要注意適度,把握分寸,留有一定余地,講究方法策略,重在解決問題。輿論監督報道要從服務的角度出發,敦促、鞭策、批評、引導有關職能部門及全社會關注共同打擊某一社會不良現象,形成監督——營造輿論——深化監督的良性循環,以發揮更廣、更深、更持久的監督作用,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收到較好的效果。
輿論監督要想切實解決問題,報社要主動取得當地領導機關的支持。領導機關對全局的把握,對政策方針和實際情況的了解與考慮,一般來講要比辦報人更明確一些更深刻一些,領導機關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從報紙輿論監督的社會效果考慮,對報紙輿論監督報道進行必要的宏觀調控,是關心報紙,加強領導的表現,報社應經常主動向有關領導匯報通氣,闡釋情況,提出處理有關監督性稿件的想法,以取得黨委與政府領導機關的理解與支持。輿論監督報道如果從以下四個方面把好關,當地領導機關會更加重視,更加支持:
一是要“真”。報紙上的監督稿件一定要經過認真的核實,這一點在輿論監督報道中是不容置疑的;二是要“準”。報紙發表的監督性稿件,政策法規一定要把握準,對時機氣候掌握的要準,要幫“順忙”,不要幫“倒忙”。這個要求是必須的,監督報道必須力求準確性;三是要“正”。領導機關要求無論是辦報人,還是批評者、被批評者,態度要端正,要與人為善,實事求是,不要泄私憤,圖報復,這種要求,辦報人是可以也應該做到。四是要“效”。領導機關要求輿論監督稿件處理后應收到良好的實效。因此,報社發表稿件或采取其他方法處理后,要抓反饋,抓效果。輿論監督報道在實際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領導機關會更有力地支持報社這項工作。
輿論監督要講求藝術性
搞好輿論監督,需要講求操作的藝術,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熱點中的主流輿論和事件的發展趨勢,深謀遠慮,宜冷則冷,宜急則急,宜緩則緩,充分考慮群眾的心理承受力,尤其把握好涉入人員的心理負荷和情感反應。具體地說,首先是輿論監督稿件的數量要適當,密度不要太高,并選擇最佳時機刊發,避免追求“轟動效應”的傾向。其次要出以公心,以誠相待,客觀地反映事實,既不夸大,也不縮小,通過輿論監督,運用公眾和社會的壓力和影響,促進問題早日圓滿解決。最后要權衡利弊,把握好度,對政府雖已下力去抓,但由于客觀條件限制,一時還難以解決的,就應客觀地解釋、引導;對牽扯面大或容易引發事端的,就暫時緩報或等待時機成熟再報;對依據有關政策和當時市情,不宜公開披露的,或通過記者的介入問題得以解決的,則可以采用送閱材料(內參)的形式予以處理。
除此,加強新聞工作者的人格修養,也是進行正確輿論監督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各級新聞單位在強化嚴格審稿制度的同時,新聞工作者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崇高的境界和踏實的作風。做到開展輿論監督應與人為善,不偏聽偏信,不以偏概全,不帶個人感情色彩,不因一時的宣泄和痛快,更不惡意地挖苦和諷刺,而是講求監督稿件的真實客觀、無懈可擊,盡可能讓被監督對象心腹口服。要明確意識到記者就是記者,不是法官、警察,無權去處理和解決所反映的實際問題,更不可能包打天下。新聞輿論監督的作用就是要通過對問題的揭露、批評,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督促問題的解決,一篇成功的輿論監督報道,應該力求有比較圓滿的結局。新聞工作者要當好新聞輿論監督的服務員,擺正位置,以解決問題為準,這樣寫出的新聞輿論監督報道才更有意義,這樣的新聞輿論監督才能達到其目的?!?(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