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爽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樣讓有限的生命活得充實富有并多姿多彩?我認為是讀書。人們雖然無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一本讓人受益的好書也許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有了書這個知識的載體,人類就有了知識的積累,人們便可以通過學習、工作和生活,掌握并運用前人積累的知識成果。讀書之益處多不勝數……
讀書不僅可以增長見聞,還可以讓人穿越時空,上溯先秦諸子,下及當代潮流,跨越地域限制,品味東方傳統,領略西方文化等。同時,更能豐富人生。因此,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讀書,不讀書無以明理,不讀書何以提高工作技能、增強工作本領。易中天先生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人在年輕時應廣泛閱讀,成年后側重讀,熟讀一兩本經典。”這話很有啟迪意義。人不可能讀盡所有書籍,但只要有計劃地瀏覽或精讀自己喜愛的書,的確可以受益。
讀書不僅使人忘卻紅塵凡事和功名利祿,更能鍛造人的品格,引人走向高尚純潔的精神境界。讀神話,可與圣靈神仙為友;讀游記,可坐觀山川,領略祖國大好河山與壯觀美景,知曉異邦鄰國人文景觀與風土人情;讀閑史,可與先賢圣哲邂逅于古國,拷問人生,縱橫萬里,瞬息千年,逢忠烈而拍手贊之,遇奸佞而跺腳痛斥,澆胸中之塊壘,揚天地之正氣。是的,就讀書而言,不論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讀書是不能缺少的。
讀書又是精神上的探險。盡管他人的介紹與推薦,但一本書的真實印象如何,總要待自己讀完之后才可決定。讀通讀透一本書,好比多次親臨某名山大川一樣,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卻會因為季節的變化而不同,春花秋月,各有妙處,粗讀如初次光臨,細讀如多次光臨,同是那景色同是自己,卻因心情和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讀書也然,會因際遇不同、心境不同而領悟亦不同。有人說,與其讀一百部好書,不如將五十部書重讀一遍,因為仔細閱讀并加以咀嚼比生吞活剝更有好處。由此,使我想起一位女作家的軼事,據說她的書房高懸一幅“煮書”二字條幅,不少客人不解其意,請求女主人解釋,主人說:“書,光看不行,應該讀,然讀不夠,進而還要煮,煮是何等的爛熟,不是,一兩遍可成的。”這與易中天先生的“熟讀經典”有著不謀而合的妙意。這個小故事給人一個啟示:讀書一定要簡而精。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沒有一點“煮書”的精神是不行的。偶爾浮光掠影地翻一翻、看一看,想要表達到位而又有見地,“煮書”是不可缺少的一課!
讀書還是一個修身的過程。修身,“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心態樂觀,不計較小得小失,煩惱就少。當我們無法左右外在世界的時候,唯有讓內心更強大,有了自信就不再害怕;“內省不疚——想要改變環境、改變命運,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改變自己。“處世,君子和而不同”——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尊重他人的觀點同時堅持自己的觀點是與人和諧相處之道;“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就是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
書是一艘船,它能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是的,讀一本好書,常令自己了解廣闊的天地。讀書、煮書,更令人在潛移默化中增添一份超脫,人生的境界又可以在和諧與平靜中得到升華。□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