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林
當前,質量問題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既面臨著挑戰,也存在著機遇。因此,如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做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是我們必須認真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筆者認為,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縣級質量監督工作的側重點應當放在規范市場、打假治劣上,應當通過對產品的監督檢查,發現并懲處那些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努力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消費者創造一個滿意放心的購物環境;同時,還要通過質量監督,對那些質量意識差、忽視質量管理、產品不具備符合性的企業提出警告批評,督促其提高產品質量。縣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質量管理工作的側重點則應放在扶優扶強、引導消費、服務企業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幫助、督促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上,通過幫助企業增強產品的適應性,即提高產品的質量水平,以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份額。
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落實和創新從源頭抓產品質量
為落實國務院領導做出關于“質監系統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于職能調整的決策上來,集中精力從源頭抓產品質量,把好產品質量市場準入關”的批示精神,國家質檢總局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從源頭抓產品質量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系統進一步提高從源頭抓好產品質量的認識和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要突出重點,取信于民。要集中力量嚴厲打擊本地生產、加工、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尤其要突出食品、農資、建材等性質惡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產品質量問題,組織專項整治;對區域性制假售假問題,要及時組織聯合行動,堅決解決一批假冒偽劣“沒完沒了”問題,以實際行動和扎扎實實的成績取信于民。
第二,要改變方式,創新機制。要落實行政轄區打假責任制。在地方政府落實“打假第一責任人”責任的同時,將行政轄區分成若干個責任區,把打假的任務和責任逐級分解,責任到人,層層負責,層層落實,采取明查、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對當地發生的生產、加工、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活動,做到早發現、早打擊、早控制,將假冒偽劣消滅在生產加工行為發生地,消滅在萌芽狀態。
第三,要綜合管理,全面履職。按照國務院確定的職能,在法律法規授權范圍內,對生產領域的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計量檢定、認證認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等,認真組織實施綜合管理和執法監督;要按照專項監督打假、執法檢查、綜合治理等任務要求,全面履行工作職責,并積極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相應的行政執法工作。
二、以優化市場環境為重點,深入開展打假治劣
1.突出抓好六個專項整治。一是非食品原料生產企業實行全面監管;二是假冒偽劣農資專項整治,重點整治農民反映強烈的農藥、化肥產品質量問題,繼續嚴厲打擊生產、銷售非法毒鼠強等劇毒鼠藥的違法行為;三是“地條鋼”專項整治,加強“黑名單”的有效監管,嚴防反彈勢頭,探索從源頭控制“地條鋼”生產原料的措施;四是“黑心棉”專項整治,繼續對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開展執法檢查,控制反彈苗頭;五是加油站專項整治,提高加油機安檢合格率和計量檢定率;六是燃氣充裝站專項整治,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2.建立和完善打假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完善工作責任制以及重要案件、區域性質量問題報告制度和督查督辦制度。二是建立預警監控機制。通過對群眾舉報、質量申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產業結構調整、市場價格變化等綜合信息的分析,對假冒偽劣產品的區域性、趨勢性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打擊、早控制。三是建立快速反映機制。堅持值班報告制度,保證信息指揮暢通,合理配制執法力量,保障技術和后勤支持,建立與公安等部門的聯合行動、案件移送制度。四是落實打假舉報獎勵制度。按照打假舉報獎勵辦法,做好兌現對舉報有功人員的獎勵工作,取信于民。五是加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步伐,對質量失信行為形成懲戒機制。
三、以促進企業提高競爭力抓發展,加大扶優扶強力度
大力推進名牌戰略實施。質監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地名牌發展計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幫助指導企業爭創名牌;在做好工業品、農產品的名牌評價工作的同時,組織開展對軟件產品的省名牌評價工作;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指導企業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做好免檢制度的宣傳工作,指導幫助企業積極申報產品免檢,扶持一批龍頭和骨干企業。
四、以質量為切入點,促進誠信建設為靈魂,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誠信保障
《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
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對社會誠信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作為質量技術監督局,我們要認識到質量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質量既有技術的、品質的內涵,更有道德的、責任的意識,質量本身就代表著誠信。因此,提高質量水平,就是促進誠信建設的重要工作。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在誠信建設方面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構建質量誠信體系。推進質量誠信建設,首先要在建立、完善企業質量檔案的基礎上,實現對企業質量狀況的動態監管。
2.引導企業自律。企業是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的主體。作為政府質量管理部門,要把推動和引導企業加強質量誠信建設作為提高企業質量信譽水平、樹立企業形象的有效措施,充分發揮質量、標準化、計量等方面的職能和技術優勢,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管理,加大服務力度,引導企業完善質量、標準化、計量體系,實現規范經營,提高自律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3.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通過名牌戰略的實施,推動誠信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消費和發展環境。
4.加大違法失信懲戒力度。加大執法監督,做好質量投訴的調處,打擊、懲戒違法、失信行為。
五、以人為本,加強質量技術監督隊伍建設
質量技術監督的過程就是服務的過程,一個稱職的質量技術監督人員,不僅要善于依法調查取證,辦理質量技術監督行政案件,而且要在辦案過程中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擴大辦案效果。一個高明的質量技術監督人員,更要善于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隊伍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懂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具有服從于和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