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李亞龍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繼俄羅斯政府宣布將公開銷毀去年9月在莫斯科切爾基佐夫市場查抄的價值20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后,莫斯科市長16日又表示,力爭今年年底前關閉該市場。受這一事件影響,俄羅斯媒體連日來不斷對所謂的中國走私貨物進行炒作,讓不少在俄羅斯經商的華人陷入恐慌。
據俄羅斯《晨報》17日報道,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16日晚在中心電視臺節目中發表講話說:“我想,這一市場肯定是要關閉的,我們爭取今年底就完成。”他還表示,近期在這一市場發現大量不合格的走私貨物表明市場秩序混亂,必須進行整頓。俄羅斯檢察院偵查委員會莫斯科偵查局目前正在對該市場儲存的大宗有害生命和健康的兒童商品問題進行調查。
圍繞“中國走私商品”的話題,俄羅斯媒體最近一段時間也不斷進行炒作。國際文傳電訊社9日報道稱,莫斯科最著名的切爾基佐夫市場再次發生新丑聞,俄執法部門在市場發現大量裝有中國走私商品的集裝箱。俄檢察院調查委員會官員弗拉季米爾·馬爾金表示:“去年年底前,一些人從波羅的海海關和其他渠道向該市場運進大批服裝、鞋和其他一些商品。這些商品都沒有進口許可證。”
中心電視臺報道說,最近莫斯科郊外的謝爾布赫夫市查沒了3000萬盧布的走私貨物。2008年共查獲220宗走私貨物,價值達2億美元。走私物品有鎖頭、手套等輕工品。從中國運來的走私貨物很像是在俄羅斯生產的,比如自動斷電器的包裝上寫著俄羅斯大盧卡市制造,但書寫錯誤眾多。報道還稱,這些貨物本打算從中國出口到芬蘭,后來被報關人員進行文件更改,將價格壓低,再運到謝爾布赫夫市,經腐敗官員再處理后給予放行。這條線路不僅運輸各種輕工品,甚至有毒品、武器和爆炸物。
對于俄羅斯方面的種種指責聲,許多在當地經商的華人有苦難言。莫斯科北方華人商會副會長劉艷麗17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拿去年9月查抄的20億美元的貨物來說,并不像俄羅斯媒體不斷炒作的那樣是什么假冒偽劣甚至是垃圾等等。很多貨物都是國內大廠家生產的優質產品。這些貨物也不像俄媒體報道的那樣,沒有交付任何海關和各種稅費。以鞋為例,每個貨柜要交高達5.5萬至9萬美元的運費和關稅。這些貨物在國內辦理出口手續時,相關單據都很完備,但經過俄羅斯公司清關后,就變成了走私。而如果華商自己注冊公司,去辦理正規清關手續,因為俄海關官員的腐敗和不作為,常常夏季的商品要冬天才能清出來,根本無法銷售,只好讓中間人牽著走。劉艷麗介紹說,現在很多華商損失慘重,有家不能回,國內天天要債,甚至有3個人因此憂郁而死。
與華商的困境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控制市場的俄羅斯老板卻賺得盆滿缽滿。據俄羅斯周報《論據與事實》6月中旬一期的報道,切爾基佐夫市場老板杰·伊茲馬伊爾最近就在土耳其西部地中海岸邊的安塔利亞市投資14億美元,建起豪華酒店,莫斯科市市長盧日科夫還為其剪彩。而被邀請的嘉賓達600多人,其中還包括為達賴喇嘛唱贊歌的好萊塢影星李察·基爾、莎朗·斯通等。▲
環球時報200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