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 劉承焜
兒子已經8歲了,對金錢有了自己的認識,知道了它的重要性,本來也不是壞事。但是近來發現,他過分看重禮物和錢物,連讓他練琴,也要索要報酬了,我感到很困惑。我怎么讓他正確對待金錢呢?
四川王蓓蓓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市場經濟的時代,“掙錢”、“花錢”、“購物”、“消費”成了生活中經常談論的話題,孩子從大人的談論中和自己的生活實際中,也感到金錢給他帶來玩具、衣服、零食、游樂等實實在在的東西和享受,知道了金錢的重要性,對金錢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孩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金錢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和深刻,因而影響到他對金錢的態度和自己的行為。因此,教育孩子正確對待金錢,就應該成為我們做父母的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轉變家庭教育觀念
有部分家長反對進行“金錢”的教育。中國傳統教育明確主張: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追逐名利是小人行為,讓孩子小小年紀認識金錢、接觸金錢,會染一身銅臭味,孩子哪里還有心思學習呢?所以,雖然家長為孩子買吃買穿,交學費、培訓費,花錢游樂,買保險等,日常經濟生活無處不在,但家長不讓孩子知道這一切,不愿意孩子涉及“金錢”的問題,這是不妥的。孩子身處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即使你不說,他也會感受到金錢的影響,與其讓他自己不自覺地認識接觸金錢,倒不如父母有意識、有目的地告訴孩子”金錢”,讓孩子正確認識金錢,使用金錢。
二、告訴孩子金錢來源于勞動
金錢哪里來?是天上掉下來的?地里冒出來的?機器里吐出來的?都不是,是辛勤勞動得來的。父母應通過多種途徑讓孩子認識到財富與勞動、金錢與勞動的關系,明確只有勞動才能創造財富,并引導孩子知道自己吃、穿、用、玩等消費品,都是用勞動換來的,必須讓孩子加以珍惜。如有機會,不妨讓孩子試試掙錢的不易,算算糊多少個紙盒才能掙幾元錢,撿多少個飲料瓶才能賣幾塊錢。這樣,孩子就對金錢會有更多、更深的認識。
三、指導孩子建立賬本
既然我們離不開金錢,就應理性面對金錢。現在的孩子手頭零用錢逐漸多起來,有“壓歲錢”、親朋好友給的“禮錢”、平常給的零花錢。如何花好這些錢,父母都挺擔心的,比較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建立一個賬本,記錄每月的花銷情況。父母要經常給以檢查指導,如開支正常、花銷合理、賬目清楚,應給予肯定,若略有結余,應給以表揚鼓勵:如胡亂花銷、開支不當,則要批評教育,同時適當減少部分零用錢。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知道什么該花錢、什么不該花錢,養成計劃開支、合理消費、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
四、慎用金錢物質獎勵,多精神鼓勵
有些父母對于孩子說了一句可人的話語,做對了一件事情,取得了一點點成績等等,就給予金錢或物質的獎勵,長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無論干什么,得給點“金錢”、“物質”獎勵,就連分內之事,也想伸手要“獎勵”。這顯然是父母不能接受的。因此,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父母要讓孩子清楚什么事情是分內之事,應該做的、必須做的,是不必要獎勵的,就像孩子的練琴之類的事;什么事情不是分內之事,多做了,可以得到適當的報酬或獎勵。當然,獎勵應以精神獎勵為主,如說幾句好話、買幾本書、逛動物園、看動畫片等,都可以給孩子以極大的鼓勵。切不可完成了作業給1元錢,自己整理書包給3元錢,考了90分給5元錢等等。如果長此以往,孩子真的變成了金錢的奴隸了,其發展就令人擔憂。
總之,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主體意識的逐漸增強,自控能力的不斷提高,再加之父母的及時正確的指導,孩子對待金錢的態度會越來越理性。
劉承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