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一周年時,就有人說.在經受金融風暴沖刷的大地上,已依稀可見復蘇的“綠芽”,而中國經濟企穩回升之勢正是那株令人欣喜的報春之“芽”。
站在2009年即將過去,2010年即將到來的節點上.我們雖然感受到“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但危機還遠未結束,危機的教訓和影響似乎也日漸深遠.不管回望還是前瞻,金融危機的病源仍需根治,擺在世界經濟面前的仍是嚴峻的現實挑戰: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達國家加強金融監管舉步維艱,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進展遲緩,種種跡象似乎表明,并沒有一個穩健的理由可以證實世界經濟已經踏上一條可持續復蘇的光明大道。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9%,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20%。今年上半年,中國的GDP增長7.1%.這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仍舊增長乏力甚至負增長的情況下.無疑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發布的一份新亞洲領軍者全球調查報告顯示,70%的受訪者認為.在2020年前,以中國為主導的亞洲將成為全球經濟體中最具影響力的地區。通過中國經濟的增長,全球資源需求仍保持了一定水平.資源性產品價格沒有崩盤,而且在企穩上漲。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投向了美國的金融市場,這幫助世界其他地方實現了利率的穩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稻葵以此說明.中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保持增長是在幫助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連巴克萊集團總裁韋駿賢也坦承,中國政府出臺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不僅是中國自身應對金融危機的需要,也是承擔起全球范圍的大國責任,對全球其他地區應對危機非常重要。
在各國經濟復蘇之勢漸起之際,對全球,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的前景預判可謂眾說紛紜。V型、U型、W型、L型等種種路徑的預測.正說明本次復蘇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在這個大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在即將到來的2010年里又將如何7無疑值得人們咀嚼回味,
無論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是樂觀派,悲觀派.還是客觀派,也無論中國經濟的復蘇軌跡是U型、V型,L型,還是W型.我們都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經濟增長的背后也隱藏著一些風險.比如.通貨膨脹等。
目前,世界各國已著手為“后金融危機時代”謀篇布局.此時此刻的中國該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