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同期GDP的增長是在出口下降的情況下取得的,說明中國政府拉動內需的工作已經取得了部分成效,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已經很難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經濟形勢發展到現階段,已經可以看出,中國是本次金融危機最大的贏家。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讓很多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受到深刻影響,但卻給了中國一個在國際舞臺展現自己的機會,而且中國政府的各項經濟決策也經受住了動蕩局勢的考驗,中國在危機中的表現可圈可點。
2008年9月中旬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中國政府對癥下藥,迅速出臺了多項擴大投資、拉動內需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都與中國當時的情況相適應。
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中國的外匯資產處于極高的風險當中。對這些外匯資產處理不當,有可能會給中國造成巨大的損失。面對種種壓力,央行管理層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不為外部金融危機壓力及國內輿論所左右,堅決增持美國國債。這不僅讓中國外匯儲備在全球資產縮水一半的情況下繼續保值增值,而且收益有所增加,從而讓中國的外匯儲備持續上升。
對于歐美經濟體而言,由于其金融體系受到強烈沖擊,他們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痛苦”的歷程,才能擺脫此次金融危機的困擾。然而由于處置得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金融體系基本上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當中,中國并不是惟一的贏家,贏家可能還包括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但中國事實上是本次危機中最大的贏家,因為中國經濟恢復的最早。在世界經濟體當中,率先呈加速上升的態勢,首先從危
核心觀點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當中,中國并不是惟一的贏家,贏家可能還包括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但中國事實上是本次危機中最大的贏家,因為中國經濟恢復的最早。在世界經濟體當中,率先呈加速上升的態勢,首先從危機中走了出來。
人物簡介
易憲容分別于1986年、1989年獲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98年到2000年,在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跟隨經濟學家張五常學習與工作了三年。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是國內知名的經濟學家,對金融及房地產發展有獨到的觀點。
今年10月2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個季度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11月]]日,又公布了今年10月份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178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7%,而且今第年三季度GDP增長8.9%,明顯高于二季度7.9%的數值。由此可以看出國民經濟“保增長”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中國經濟會持續向好。
由于10月出口1107.6億美元,同比下降機中走了出來。這就使得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國家競爭力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
中國的收獲還不僅于此,政府對金融危機迅速做出反應,不僅表現出管理層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也為中國真正加入國際間各種對話、談判及協調機制奠定了基礎。如果不是金融危機的出現,這種能力很難得到鍛煉和展示。
當前通貨膨脹的形成機制發生了變化,即當流動性全面推高資產價格,形成巨大的泡沫并破滅時,通貨膨脹才可能出現。今年10月,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同比下降0.5%,新增人民幣貸款2530億元,創下年內新低。因此國內的通貨膨脹不會很快到來。這使得中國可以從容地調整經濟結構,采取更多措施,將國際金融動蕩可能對中國經濟的沖擊與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盡管30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且成功擺脫了本次金融危機的威脅,但是無論是從經濟總量上來看,還是從人均來看,中國仍然處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上,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為了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還是應該把政策重點放在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上,這才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
去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拉動內需的十項新舉措,政府應該延續這些政策,并對相關的政策進行新的梳理。例如,在增加城市弱勢家庭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目前政府財政支持的力度很大,應該延續這些政策。而在農場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教育經費等領域,政府還應該進一步明確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又如,在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目前房地產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但發展房地產的根本目的是以個人住房消費為主導,應該鼓勵合理的住房消費,而不是鼓勵投資性購買,否則很容易吹大經濟泡沫并成為金融危機的根源。
因此應該反復強調房地產市場的民生性,房地產的穩定與發展,不僅是擴大內需的重心,也是防止國民經濟下行的動力。當前存在的高房價現象,必然會對居民消費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擠占居民的即時和潛在的消費能力。政府應在經濟已企穩回升的情況下,取消此前制定的部分短期性的房地產優惠政策,避免進一步吹高房地產市場的泡沫。
在后危機時代,隨著中國國際競爭力的上升,全球對于中國管理層應對金融危機能力的認可,以及中國外匯儲備在全球外匯儲備比重的上升,為中國政府真正參與國際事務,進行平等的國際協商對話,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創造了條件。
中國政府應利用這個機會,增加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使中國真正成為國際社會中平等的一員。在對外經濟交往的過程中,中國領導人也應該更多闡述中國的觀點及表達中國的意見,這樣才能夠真正保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中國實力之所以能夠獲得迅速提升,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拜歐美國家的金融危機所賜。當然,中國以更為平等的方式參與國際活動還僅僅是開始。中國只有借此機會更加努力地發展自己,以更為開放和理智的心態與其他國家進行交往,才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新局勢。
采訪整理/本刊資深記者 劉亮
核心觀點今年10月,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同比下降0.5%,新增人民幣貸款2530億元,創下年內新低。因此國內的通貨膨脹不會很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