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古時代開始,能用自己的雙手去復制和制造“人”就成為了人類的夢想之一。這一點從古希臘神話《阿爾戈探索船》和公元前九世紀的敘事詩《伊利亞特》中就得以體現。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其作品中首次提出“ROBOT”這個的詞語。到了1950年,隨著工業技術的加速發展與進步,制造機器人的現實味隨著當時科幻的小說的流行而擴展開來,人們對于機器人有了更多的想象與思考。
如今,機器人就在你的身邊,從工廠里進行流水線生產的組裝作業的機械手臂,到家中鉆來走去吸地板的Roomba,亦或像Pleo這樣的機器寵物,其實它們就和電腦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對于機器人夢的追求,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對機器人的理解,都有一個自己的機器夢。也許在某一天早上當我們起床時說的第一句話便是:“Hello,Robot!”
來吧,機器人時代!
什么是機器人
對于機器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科幻小說、電影、動畫在我們的腦中造就了一個個鮮活的機器人形象,也給我們每個人的字典中印上了對機器人獨特的定義。具體談到什么是機器人,我們并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聯合國標準化組織在ISO一8373中給予機器人的定義-是這樣的:可自動控制、編程、多用途的三維操控器,它可以是固定或者移動的,并且用于工業自動化。而這樣的描述更像是“帶電腦的機器”,和我們心中的“機器人”的稱號相去甚遠。
我們更希望機器人能夠給家庭帶來更多便利,例如用機器人替我們照料孩子,為我們處理日常的一些家務。當工作繁忙的時候它們也能替我們照顧老人,陪老人們下棋聊天或是看病晨練。而它們也能夠與家中的電器、電腦連成網絡,讓我們擁有一個全自動化的家庭,這一天在慢慢的向我們走近。
機器人就在你的身邊
對于機器人技術最為發達的日本來說,以自動控制為主的大規模機械化工業已經成為了日本當代經濟的重要一環。長期以來,全球約70%的工業機器人都是由日本制造的,而如東芝、豐田、本田、日立、三菱等日本巨頭更是每年斥資上億美元開發機器人。同時也很多有特色的機器人誕生,如2002年世界首臺就餐輔助機器人MYSPOON、2003年的世界首臺翻譯機器人和救難機器人等等。而像Nuvo、Wakamaru等家用機器人的出現,則標志著機器人慢慢走進了家庭的大門。
近年來,家用機器人市場也開始迅速發展。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公布的2006年世界機器人研究報告中預測,新型家用機器人,包括吸塵器機器人和剪草機器人的數量在今年將達390萬臺。比爾·蓋茨曾經預言:機器人將會如電腦般普及到世界上的千家萬戶。隨著市場的細分和家庭用機器人的不斷發展,不管是全職家庭主婦,還是工作繁忙的白領都可以找一款專門為你設計的機器人。
對機器人的些許擔憂
自從機器人這個夢想誕生那天起,它的兩面性就不斷地被人們提及。一方面它讓我們從危險或繁雜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并替我們完成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對于機器人的擔憂,就如同科幻作品中幾乎都會有機器人傷害人類的情節一樣是一直存在的。由程序來控制的機器人,就像使用Windows的電腦難免會出現錯誤。自從1978年日本廣島發生第一起機器人傷人事件后,類似事件就伴同著機器人的發展。
也許有人會擔心隨著機器人的高速發展,讓機器人能勝任更多的人力工作,從而搶走自己手中的飯碗。屆時大量人力機器人的出現將極有可能破壞傳統的勞動力市場,搞不好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就這樣誕生了。也有人會擔心隨著機器人的不斷智能化,它們或許會讓我們像患“網癮”一樣患上“機器人依賴癥”。沒有機器人的幫助我們會一事無成,甚至無法順利和其他人進行溝通。在那個時代,我們又會如何發展呢?
對于機器人,不管你持有怎么樣的態度,它的發展都是不會停止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機器人包圍的時代。而今后還會出現各種各樣有趣的機器人,但只有當機器人真正進去我們的家庭,成為家中的一份子時,我們才算迎來夢想的智能機器人時代。
機器人在家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首次提出“robol”這個概念的時候肯定不會想到,88年后的今天,以“robot”為關鍵詞的新聞已經達到了每天近1500條。也就是說,每天都有上百個以器人為人為主的研究成果問世,上千個和機器人相關的作品或話題出現,這其中當然還有無數與機器人相關的夢想在誕生。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從未有一個時代可以像現在一樣,離那些夢想中的“阿童木”、“哆啦A夢”那么近,也從未有人像現在的我們一樣,對機器人注予了熾烈的熱情和期待;我們不僅要問,“機器人,你何時進入我們的家庭。”這沒有一個準確時間,或者說它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家庭。
它們讓房間更干凈
想必每個人都對機器人有著不同的需求,而“幫我打掃房間吧!”這種懶人式的需求也許是很多人都希望機器人能夠做到的吧?事實上,這一點,機器人已經幫我們做到了。
像Roornba這樣的清掃機器人,它可以在你指定的時間內在房間里來回穿梭,把所有灰塵、果皮紙屑統統清理干凈。在超聲波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的幫助下,Roomba會繞過各種障礙,鉆到你床底、沙發下面清理污垢。假如和它的兄弟Scooba配合,那么你家的掃帚、拖把都可以“下崗”了。
更厲害的還有像富士重工推出的RFS1樓層清掃機器人,它可以自己獨立清潔整座大樓,并且會自己乘坐電梯,完成每一層樓的清潔。在清掃過程中它是完全“自主”的,在污染較為嚴重的樓層,它能夠自動降低工作速度,以達到更有效率的清潔。RFS1的清掃效率、清掃成本等都大大超過了人力。雖然現在使用的這種機器人的大樓還占少數,相信如果這樣的機器人普及到我們居住的小區,可能清潔工們就要擔心飯碗問題了,清掃類機器人的廣泛出現,大大輕松了我們的居住生活,讓我們變得更“懶”了,不過我們也確實很喜歡這種懶的感覺。
吃飯也能變得簡單嗎
食生活可是人生的重要一部分呀,在這一點上,機器人又能給我們做什么呢?對于上班族來說,每天工作后,回到家自然需要好好地休息一下。可想到還要為家人、為自己料理一頓晚餐,有時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知道“Motoman SDA10”這位機器人嗎?有了它,菜譜、火候、刀法。這些都不再需要我們去操練,只需要耐心地等待一會兒,它就能為我們完成一頓美餐。然后你還可以邀請到“21”為你拿勺子端碗,由它來挑選食物并且將其準確無誤地放入你的嘴中,會給你一種很享受的感覺。
飯后當然要把餐具收拾干凈才可以,以前我們可以把這份工作交給洗碗機,但想一勞永逸還是選擇“KAR”比較好,只需要將臟碟子臟碗放在它面前就可以了。這樣再也不用“石頭、剪刀、包”來決定由誰去洗碗了。
如果是朋友來家中作客呢?如果有“朝日先生”和“HRP-2”這對絕佳的組合,一定會讓朋友對你佩服不已。它們一個是不錯的調酒師,一個則是茶水服務員。看來如果這些機器人能夠更早地普及到我們家中,我們的食生活則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吧?
幫助照顧老人和孩子
尊老愛幼是我們的美德,但是這一點有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做的并不夠好。這個時候如果有機器人來幫助我們,不是很好嗎?像“I SEE U”就是一臺最新的醫用機器人,通過它,可以讓病人在離家較近的醫院接受醫生的遠程治療。它通過計算機的遠程控制,可以在當地醫院里穿行,這樣一來,病人們不需要離開病床就可以接受治療。同時,機器人還可以讓醫生查看病人的×光片和各項檢查結果表。雖然這樣的機器人在全球還只有三臺,但是這表明了機器人幫助老人健康的一種決心吧!
娛樂,也和機器人一起吧
當然,機器人也不只做家務和照顧老人這么簡單,這樣也未免顯得它們有些“不解風情”。喜愛跳舞的人可以買一個“Kuka Juke Bot”來把自己家里打造成dicos舞廳,跳舞的同時邀請以20歲韓國美女為造型的“Ever-2 Muse”共舞一曲相信會是不錯的享受。雖然現在還有些不可想象,但在不久的未來,也許舉辦一個party只需要召集機器人們就可以一起瘋狂到天明,對于那些酷愛夜生活的人來說這一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高爾夫愛好者則可以在周末帶著“Robotic Greens Mower 3”和“QRIO”去玩高爾夫,酷似瓦力的RG3擁有高精度的草皮維護度,而“QRIO”不僅可以和你切磋技藝,還可以在休息的時候表演日本舞。
結語
有這么多幫助我們生活的機器人,一定讓你大開眼見吧?雖然它們有些還只是概念,有些還只有工程樣機,但是我們相信這些服務機器人會很快走近我們的家庭。它們已經開始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個機器人進入家庭生活的一個藍圖,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舒適和愜意,通過它們讓我們看到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