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是我們了解世界未知領域最簡單的方式,在藍光影碟全面洗版DVD影片的今天,或許該用藍光重溫一下舊夢了。
CCTV的《動物世界》在我們童年的回憶_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許多年以后其中的點點滴滴還依稀閃現于我們的腦海中。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每天都在發生著我們無法親身體驗,親眼看到的事情。但這不代表我們應該放過這些能豐富我們情感與意識的精彩片斷,紀錄片是我們了解世界未知領域最簡單的方式。
在DVD時代,已經推出過很多偉大的紀錄片。現代紀錄片有著豐富的題材,從自然到人文,從經濟到政治。紀錄片已經無所不包。其中很多還用到了非常高檔的專業高清攝影機。在那個標清的時代。我們就意識到,這些影片本來就應該以高清的影像,在投影大屏幕上為我們展現。畢竟,真實性是紀錄片不可逾越的底線,拍攝的真實與還原的真實一樣重要。步入到2009年,條件已經成熟,藍光高清影像設備越來越便宜,藍光紀錄片也在不斷的地發行并且豐富著。現在,我們就精選出非常經典的高清紀錄片推薦給讀者。雖然它們已經并不新鮮,但在1080p的影像帶來完美臨場感的幫助下,哪怕只是重溫舊片也定能帶來全新體驗。
《帝企鵝日記》
愛情與親情
帝企鵝的繁衍的方式非常特別,它結合了愛、勇氣、冒險與戲劇化的元素,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發生在南極洲——地球上最孤立和險峻的地方。導演呂克·雅克特帶我們一同走過了這場真實感人的歷程,為了能拍到這些珍貴的鏡頭,他在惡劣的南極氣候環境下,與三名組員呆了十三個月,真實地再現了這個奇妙族類的遷徙全過程。呂克·雅克特的目標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深度發掘,給大家講述一個真實卻非凡的故事。帝企鵝的家族雖然已經延續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寒冬,但卻從未有人類將它記載和遺傳下來,因為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從未有人類在南極居住。直到一個世紀前,企鵝們才第一次“撞”上了人類。1950年,當試驗性基地在南極建成,科學觀測數據才取代了人們口述的傳奇。也正是因為該片的與眾不同,好萊塢著名影星摩根·弗里曼也參與此片,甘當配角為企鵝們解說。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親眼目睹一只只帝企鵝排成一直線行走、尋找伴侶、互相取暖、躲閉風雪、照顧小企鵝。穿著黑色“西裝”的他們,仿佛是人類生存在社會的小小縮影,讓人有種熟悉的感覺。《帝企鵝日記》雖然只是一部關于帝企鵝的紀錄片,但它卻能讓我們看完之后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因為從它們身上流露出來的愛情、親情、同胞之情無不讓人動容。《帝企鵝日記》是美妙驚奇的,但同時也是發人深省的,隨著環境惡化、地球兩極變暖,這群美麗無辜的種族也受到了威脅。在欣賞這部藍光影片的同時,我們也應時刻提醒自己,從現在開始做一個環保的地球人。
《行星地球》與《地球》
“它是一部家庭片”
首部《行星地球》亮相英國時,便被人們譽為一部偉大的描寫大自然的史詩性電視節目。對于一部花費800萬英鎊歷時4年完成的力作,這種評價是當之無愧的。而最終BBC(英國廣播公司)憑借《行星地球》11部系列紀錄片拿下了2007艾美獎中的非小說類杰出攝影、杰出音樂編曲、非小說類杰出連續劇、非小說類杰出音效剪接等多項大獎。后來,更讓人興奮的是BBC并沒有停下步伐,他對《行星地球》這部優秀的電視紀錄片作出了總結,推出濃縮其精華的電影版——《地球》。《地球》對《行星地球》中有關動物的生動故事以及特別拍攝的大量野外鏡頭加以融合,向觀眾呈現三位主要角色——一只北極熊、一頭大象以及以一只座頭鯨在野外生存的點點滴滴。《行星地球》曾創造無數個電視史上的第一,《地球》中那只饑餓的雄性北極熊用極像蛙泳的姿勢穿越北極海冰的鏡頭則是又一個第一。這讓我們想起了《行星地球》中最有紀念意義、最細膩優雅的鏡頭——一只雪豹越過喜馬拉雅山西部峻峭的懸崖獵殺山羊的場景。
《地球》重點展現動物生活中情感的力量,這一點與《帝企鵝日記》是一致的,但它又回避了摩根·弗里曼多愁善感的敘事手法。擔任《地球》導演的福斯基爾說“我們盡可能地將它打造成一個具有史詩性與全球性的影片,但其中也會描寫人類與個別動物聞的親密接觸。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都家庭片,這也是我們的一個重要目標。”一些往會活動家曾批評第一部《行星地球》忽視氣候變化給動物生活帶來的影響,對于他們的這種言論,《地球》給出有力的一擊——這部影片配合柏林愛樂樂團的美妙配樂,將地球的魅力在大銀幕上毫無保留地完美呈現出來,其主題就是呼吁人們保護環境。
《天地玄黃》
視覺藝術的杰作
天地玄黃Barakaa是一個古代伊斯蘭蘇非派單詞,含義是“祝福”。這部影片在剛推出時評價極高,一些瘋狂的影評家將其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紀錄片”。幾年前甚至有人聲稱如果被流放到荒島上,唯一愿意攜帶的電影就是它。這部電影以地球與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題材,自始至終沒有一句對白。面前的景色究竟來自何方,完全靠觀眾自己揣摩。導演朗·費力加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帶著三人拍攝小組,花費14個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個國家,共耗費四百萬美元。對于這部無需支付演員高額出場費的電影來說,投資是相當巨大的。攝制組所使用的TODD-AQ 70mm格式的拍攝方式,是造成高投入的原因之一,但這同時也保證了本片的影像品質。
《天地玄黃》中的場景,是任何一個攝影師都夢寐以求的。前一分鐘你還在為短尾猿那極似人類的臉而浮想聯翩,后一分鐘就來到了積雪的富士山;來不及回味印度恒河邊的火葬儀式,又在敘利亞寺廟前徘徊駐足。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因為其中的內容如此豐富,浮光掠影的瀏覽根本無法完全吸收。除了風景之外,導演還利用電腦程控技術,拍攝了大量延時鏡頭,以反映曼哈頓和東京街頭的繁忙場景。這固然是動態影片的特點,但是靜態照片攝影師能不能考慮使用延時曝光效果來表達一些忙碌的景象呢?
隨這部電影上市的還有一本精美的畫冊,詳細記錄了電影拍攝的種種有趣的經歷。同時附有大量的彩色和黑白照片。正如這部電影頗為怪誕的片名一樣,這是一部獻給所有愿意欣賞視覺藝術的人的禮物。
《標準流程》
伊拉克的那些事兒
阿布格萊布,這個詞或許對于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都非常陌生,阿布格萊布(Abu Ghraib)監獄,是伊拉克前統治者薩達姆所建造的,據說里面曾經關押并迫害了大量的“罪犯”。當然,我對于這段歷史并無太大的興趣,但發生在2003年的美軍虐待伊拉克囚犯事件,也發生在這所監獄,這就是這部記錄片的興奮點來源了。
由美國導演埃羅爾·莫里斯執導的
這部記錄片講述了卷入阿布格萊布虐俘丑聞的數名美軍低級別士兵的故事,他們在阿布格萊布監獄侮辱和恐嚇伊拉克犯人的照片被曝光后引發了全球憤怒。羅爾·莫里斯執拍這部影像的原因也是想回答他心中的一個疑問——阿布格萊布監獄丑聞展示的是一些古怪事件的數百張照片,還是在某種程度上展示了伊戰的真正本質?
在囚犯事件發生后,曾有數名肇事士兵接受了采訪。《標準流程》將對士兵們的采訪、虐俘照片等重現。并將先前未公布的視頻畫面都放在一起以展現這所被形容為“充斥著糞尿和人體腐爛臭味”的監獄。揭示了所謂“反恐戰爭”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標準流程》披露了大量的內幕,讓觀眾可以進一步感受到戰爭的荒謬。可笑的是,其中參與虐囚事件的許多士兵到現在還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在保衛民主。
《自然之旅》
影音發燒友的紀錄片
影音發燒友總希望在自己的系統上能夠看到完美無瑕的畫面與以假亂真的聲音,而我想這正是《自然之旅》這部紀錄片存在的價質。《自然之旅》是一次歷時1小時零6分鐘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畫面在草叢、溪流、山川、寬闊美麗的海濱等各種自然中的轉換。配以悠揚的音樂,強烈刺激感官的畫面帶,帶你認識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的大自然。
《自然之旅》的制作人理查德曾表示非常看好這害影片“Must Have”級畫質帶來的終極高清體驗。“無論是在高清電視機的銷售還是藍光影碟機的零售展示臺上,《自然之旅》都是一部完美的演示作品。我們在這部影片中采用了超高碼率的視/音頻編碼,充分展示了當前高清設備及技術的真正潛力。我們采用了獨有的DRS策略,整合最好的制作、協議和實踐,以保持原作透明的音頻和視頻質量。藍光版《自然之旅》為37MbpS VC-1視頻編碼和96kHz/24Bit的啡HD—MA音勒。就算是觀眾對這些高清規格毫不關心,在華麗、豐富、繽彩、清晰的畫質以及超商析度的環繞聲的幫助下,我保證他會被迷人的內容所吸引。”
雖然《自然之旅》已經可以算是當今藍光紀錄片至所有藍光電影中的示范級畫質,但這并不是終點。《自然之旅》的實際原始素材品質其實已經遠遠高于消費者家庭的播放能力。舉個例子,《自然之旅》的制作色深范圍是從8bit到32bit,但是目前藍光版《自然之旅》當前用的視頻編碼器只有8bit。在藍光喋機的下一代產品出現時,制做方表示會發行采用12bit顏色和4K分辨率攝制的,甚至還會有8k的內容源。技術在升級,紀錄片也在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