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娜 王丹華 李 佳
據國內1997年13省市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我國20~75歲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達3.21%,WHO預測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達3億,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1]。本調查旨在了解虹口社區糖尿病患者抑郁癥狀的發生率及心理需求情況,為社區醫生開展糖尿病的隨訪提供參考。お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用隨機數字表分別在虹口區1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抽取確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1985),于2008年7月完成有效調查997份,有效率為99.70%。
1.2 方法
1.2.1 量表及判定標準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ve Scale, GDS)作為篩選工具,該量表具有內容簡練,效度、敏感度和特異性較高,測查需時短等優點。GDS共有30題,得分<10分為正常,11~20分為輕度抑郁,21~30分為中至重度抑郁[2]。
1.2.2 資料收集 由社區的糖尿病隨訪醫生完成對象情況收集,量表的評測人員經過統一嚴格的培訓,資料收集后及時質控修改,確認資料合格。
1.2.3 資料分析 資料采用SPSS 11.5軟件整理分析統計。お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的997例糖尿病患者中,男427例,占42.83%,女570例,占57.17%。平均年齡為(70.54±7.85)歲,平均病程為(9.38±6.51)年。女性中曾經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占2.28%,沒有患過妊娠糖尿病的占93.86%。已婚者占70.51%,未婚、離異、分居、喪偶占25.18%,不詳或者不愿意說占4.31%。小學以下學歷者占16.85%,小學學歷占16.95%,初中學歷占32.10%,高中學歷占22.17%,大專及以上學歷占10.83%。
2.2 抑郁狀態檢出率
997例患者中,491例無抑郁,占49.25%,有輕度抑郁者451例,占45.24%,重度抑郁者10例,占1.00%,45例拒絕做量表或者量表未做全,占4.51%。輕度和重度抑郁狀況的檢出率為46.24%。
2.3 心理需求狀況
2.3.1 對糖尿病引發的情緒狀況的認知 33.20%的患者認為糖尿病與抑郁情緒/抑郁癥有關,66.70%的患者認為糖尿病與抑郁情緒/抑郁癥無關,0.10%的患者表示不知道。34.40%的對象為糖尿病對平時生活造成的不便而煩惱,60.68%的對象擔心糖尿病并發癥,17.75%的對象經常/每天擔心血糖(表1)。お

2.3.2 對抑郁情緒引發的影響的認知
32.30%的患者認為抑郁情緒對血糖有影響,58.38%的對象認為抑郁會引發完全不按醫囑飲食,31.39%的對象認為抑郁情緒對鍛煉有些影響(表2)。
2.3.3 對心理干預的需求 42.43%的患者認為自己需要心理干預,42.83%的患者認為自己不需要,13.74%的對象表示到時候看,1.00%的對象拒絕回答。希望獲得心理干預的途徑,42.03%的患者選擇心理知識普及,40.52%的患者選擇通過講座,35.11%的患者選擇通過面對面的咨詢,8.83%的患者選擇心理熱線。經常采用的心理疏泄方式有向家人傾訴、向朋友傾訴等(表3)。お

3 討論
國內外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著抑郁癥狀。女性、老年病程長、高血糖及慢性并發癥患者易發抑郁癥狀[3,4]。Lustman等[5]對24項研究進行綜合分析后發現,抑郁與2型糖尿病高血糖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本次調查虹口區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緒的檢出率為46.24%,需要心理幫助的患者占42.43%,而對于糖尿病的不良情緒有24.97%的患者選擇悶在心里,這種不良的疏泄方式易產生抑郁情緒,同時不良的情緒也會引起血糖控制不良,血糖控制不良又會導致不良情緒,由此產生惡性循環。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開展對抑郁情緒的心理干預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國內針對糖尿病的心理治療方法較多,有認知行為療法[6]、系統式心理療法[7]、音樂療法[8]等等,對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積極的作用,表明心理治療是糖尿病患者眾多治療形式(飲食、運動、藥物)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采用最少的疏泄方式是心理門診和心理熱線,分別占1.20%和0.60%。這可能是由于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及對心理治療不太了解等因素導致的。所以我們要在社區積極開展心理方面的宣傳和講座,同時以糖尿病小組的形式做一些心理的支持和干預。在小組中可以采用一些團體心理咨詢的方法幫助患者疏導不良情緒,改善與家人、朋友的人際溝通技能,提高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效能,以達到控制血糖和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4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78.
[2]高之旭,盛尤榮.上海地區老年抑郁癥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2,18(5):278-280.
[3]陳灝珠.內科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638-686,725-726.
[4]Black SA. Increased health burden associated with conbid depression in older diabetic Mexican Americans[J].Diabetes Care,1999,22(1):56-63.
[5]Lustman PJ, Anderson RJ, Freedland KE,etal. Depression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Diabetes Care. 2000,23(7):934-942.
[6]張學真,儲耀輝.認知行為療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臨床應用[J].上海精神醫學,2006,18(2):79-81.
[7]黃志英,陶建青.系統性心理行為干預對2型糖尿病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6,21(7):7-9.
[8]周晶,鄧莉.音樂心理療法用于糖尿病治療的評價[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5,13(3):117-119.
(收稿日期: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