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泰和縣澄江鎮八一路011號的臨街門店,有位身材高大、滿頭烏發、臉色紅潤、目光炯炯的老嫗端坐在攤前做生意,誰能相信這位老嫗竟是年逾百歲的老壽星,她叫歐陽喜英。筆者走近攤前一看,小商品琳瑯滿目,有香煙、酒類、日用雜品、兒童食品等上百個品種,順手拿了牙膏、食鹽和四特酒問她價錢,她均能快捷而又準確地報出。老壽星緣何能如此健康長壽?
——健康是在艱苦歲月中“煉”出來的。歐陽喜英出生于1908年,因家境貧寒兄妹多,滿月后父母便忍痛把她送到南昌廣湖墟萬水生家做童養媳,由嬸嬸喂奶長大。她沒有上過學,七八歲時開始學縫襪底、補衣服。十二三歲就一邊學種田一邊幫丈夫做裁縫。抗日戰爭爆發后,她隨丈夫逃難至泰和流浪街頭,后來租住茅房,以做裁縫、打短工糊口度日。
——健康是從粗纖維食物中“吃”出來的。解放后,歐陽喜英的丈夫萬水生加入了澄江鎮手工業社,有了固定收入,但好景不長,丈夫于1966年扔下5個孩子病故,歐陽喜英便成了6口之家的頂梁柱。孩子要生活要念書,一日三餐總是“青菜蘿卜糙米飯”,這樣的日子歐陽喜英苦慣了,直到現在她仍以素食為主,很少吃大魚大肉,小輩們吃什么,她就吃什么,沒有“小灶”。由于她人高馬大,90歲以前每餐要吃三四兩米飯,現在她的牙齒大部分脫落,三餐都吃泡飯或稀飯,每餐也要一大碗。
——健康是從勞動和活動中“動”出來的。歐陽喜英一生辛苦,“不教一日閑過”。做童養媳時,就學會了洗衣做飯、種菜養豬,十二三歲又學會插秧割禾,農閑還要幫丈夫鎖扣眼、縫扣子。生兒育女后事事操心,更是里里外外忙個不停。70歲以后,雖然兒女都成家立業了,她仍幫助他們操持家務、帶小孩、接送孫輩上學、打掃環境衛生,直到現在她仍堅持自己洗頭、洗澡、洗衣服。隨著年歲的增長,家務事很少做了,閑來無事她就在門店內東摸摸西弄弄,來回走動,活動身子,總覺得不活動就不舒服。
——健康是勤用腦常計算“算”出來的。改革開放以后,最小的四女兒萬滿香結婚了,歐陽喜英從那時起就和女兒、女婿生活在一起。女兒和女婿雖然都是供銷社的職工,但工資很低,為了貼補家用,歐陽喜英在家擺了個煙攤。2001年,四女兒、女婿又建起現在那棟臨街小樓房,有了自己的門店,那個單一的煙攤擴大為小商品攤。歐陽喜英憑著多年經營煙攤的經驗,當起了小門店的“老板”,每天吃過早點就坐在攤前做生意,直到吃過晚飯才休息。由于她長期經營小商品,勤用腦、常計算,腦子越用越靈,所以對上百種商品的價格記得一清二楚。有時鄰居臨時賒銷一點商品,女兒和女婿都忘記了,歐陽喜英還記得準確無誤。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