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你已經病魔纏身、生活已經不能自理、行動已經開始不便的那個時候——該不該去住養老院?以前,我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母親的經歷卻讓我深思。
85歲的母親在養老院生活半年了。上半年母親病重,入院治療一個半月后命保住了,但人也“廢”了:戴著氧氣罩,插著尿管,意識不清,不能下床。如果出院回家,就算有保姆精心照顧,但換尿管、打針這樣的專業護理工作,保姆干不了。我對比了幾家養老院,總算相中一家。我不太看中環境有多優美、有多少健身設施,只看重較好的護理條件。
母親剛進養老院時的狀態很糟糕:大小便失禁,吃飯、喝水都要別人喂,也不太認人了。院長說,要逐漸恢復母親自身的各項功能,保證她的生活質量。我對此并沒有信心,只要母親還能在世上活著,對我就是最大的安慰。
一個星期后,母親的導尿管和氧氣管就被拔掉了,逐漸鍛煉她自身的排尿和呼吸功能。不久可以自己拿勺子吃飯了。我看著她哆哆嗦嗦地進餐,心里如刀割一般,很想一口一地給她喂飯。但是醫生告訴我,想要母親恢復健康,必須有這樣一個過程。母親的意識漸漸地恢復,能認人,會數數了,也記得一些事,再后來,能自己下床去衛生間大小便了。現在母親見人談笑風生,關心國家大事,每天自己走到樓上的餐廳吃飯,在養老院的組織下,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和老年朋友們一起唱歌、做操、做游戲。
養老院肯定不能和家里保姆、親人一對一的照顧相比,但專業護理、近乎“強迫”的機能鍛煉這些都是一般保姆無法提供的。從子女來講,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特別是過了60歲,真正到了“白發人養白發人”的時候,只有自己健康,才能讓父母延年。自己都是疾病纏身、分身不暇,父母能過得好嗎?
近半年來,母親對養老院的生活也慢慢開始習慣,加上每天都有子女和孫兒輩輪流到養老院來看望她,心情要比剛開始時開朗得多。曾經那么接受不了養老院的母親,現在卻說,“如果中國的老人都能像我這樣進養老院,離實現共產主義也不遠了!”我對母親說:媽媽,過兩年我和女婿也進去,咱們住一起,可以天天陪著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