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與《新天地》一起去秋游
在10月刊上,本刊曾邀請讀者一起去秋游,活動得到廣大讀者的積極響應。10月16日本報邀請了20名讀者組成觀光團,體驗北京香山的人文底蘊,見證首都經濟文化快速的發展。
報刊文摘
手奇巧 石油塑成工藝品
1974年,21歲的魏忠緒成了遼河油田的一名木模工。他木工手藝精湛,曾將解放車改裝成了“渤海一號”油輪,還制作過全部用榫卯連接、精雕著12條舞動金龍的宮燈。
冷卻到67℃即成固體的高凝油的開采成功,標志著我國重油石油開采技術躍入世界領先行列。1986年,魏忠緒來到沈陽采油廠工作,正逢沈陽采油廠成功開采出世界凝固點最高的高凝油。許多外國友人紛紛前來參觀,并索要樣品,廠領導想到了心靈手巧的魏師傅。1987年春天,魏師傅制作的高凝油工藝品《熊貓》被國家領導人贈送給來訪的緬甸能源部長。經過20多年的研制開發,魏忠緒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個油塑工藝品生產基地,已成功開發出8大系列近百種產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大獎,并榮獲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金質證書。(摘自《遼寧日報》)
圖自在 環衛工開私家車掃大街
沈陽有名環衛工叫張天德,今年59歲,他當環衛工作者34年了,原先是給環衛車隊開垃圾車、叉車,如今清掃大街。因為老伴和他生活開銷不大,子女經濟獨立,老兩口攢了幾年養老錢買輛中華轎車,他每天把轎車停在路邊,換上服裝后,騎著裝有清掃工具的三輪車清掃轄區。張天德說:“這工作我干出感情了,我本身也是個閑不住的人。”(摘自《華商晨報》)
不落伍 68歲追星23年
大連人劉廣泰今年68歲,背著小包、揣著數碼相機,腦子里想的全是“追星”的事。從1986年開始,劉廣泰開始追星。他特別關心娛樂和體育新聞,報紙上有哪個明星的圖片,他就先剪下來貼到明信片上,打聽哪個明星要來大連,他就趕緊出門追星。為了跟明星合影,他獨辟蹊徑,并不和年輕人在大門口等著,而是在電梯里、餐廳外等著,要簽名、要合影。
如今,已經有2000多位明星給他簽過名,其中近500位跟他合影留念。不少年輕人想買劉廣泰的明星照片和簽名,他一概拒絕:“追星讓我不落伍,不過時,我喜歡這感覺!”(《大連晚報》)
有勇氣 77歲姐姐捐髓救妹妹
今年4月,安徽巢湖的梅占蘭患上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醫生建議最好是同胞兄弟姊妹之間進行骨髓移植。梅占蘭的二姐梅占英配型成功,她勇敢地決定為妹妹捐骨髓!77歲的供體和67歲的受體,這是全國同類手術中年齡最大的。術后,通過DNA檢測發現,梅占英提供的干細胞在梅占蘭體內全部存活。(摘自《江淮晨報》)
愛喝奶 百歲中醫50年滴米未進
臺灣中醫師姜通雖已百歲高齡,走路仍健步如飛,也沒有老花眼。他養生之道很特別,50年來不吃米飯,但一天要喝六杯牛奶。
出身中醫世家的他,已是第十一代行醫,他每周固定看診5天,專長過敏性鼻炎,不少患者慕名而至,許多人一家兩三代都找他看過病。因為看診占去大部分時間,沒多余時間運動,姜通每天早晨掀開棉被第一件事,就是做“床上運動”,先騰空踩腳踏車一百下,接著雙手交握繞頸運動及深呼吸各一百次,再起床。
姜通最特別的飲食習慣是“不吃飯”。早晨做完運動,姜通會先來一杯烏龍茶或人參茶,早餐則是一杯牛奶,偶爾加上幾片餅干或一小塊蛋糕。他喝牛奶的本事,讓周遭人嘖嘖稱奇,每天至少6大杯牛奶。近幾年來,他吃魚、吃雞,不吃牛肉、豬肉,每周一定燉土雞湯。姜通說,他沒什么特別的健康秘訣。長壽不如健康,健康不如快樂,一個人要健康,就要多笑、多動、少欲望。(綜合自香港明報)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