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研制出“對潛艇威脅最大”的反潛導彈的消息最近頗為引人注目。韓聯社22日高調宣稱,這種代號“紅鯊魚”反潛利器的研制成功,標志著韓國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個自主研發出反潛導彈的國家。那么,這種反潛導彈究竟是什么神秘武器?
韓聯社稱,“紅鯊魚”由韓國防衛事業廳和國防科學研究所負責,耗資1000億韓元,歷時9年研發成功。韓國海軍現役的KDX-Ⅱ等驅逐艦設有可發射“紅鯊魚”反潛導彈的垂直發射系統。23日韓國《中央日報》詳細說明了它的性能。據介紹,普通魚雷在水中行進時的聲音信號容易被敵方潛艇捕捉并采取應對手段。而“紅鯊魚”在發射之后,首先將啟動推動火箭飛至發現敵方潛艇的海域,展開降落傘減速并在目標水域入海。隨后火箭自動拋棄降落傘,然后朝著敵方潛艇前進并進行攻擊。“對于敵方潛艇而言是最為危險的存在”。
專家介紹說,根據韓國媒體的這些描述,“紅鯊魚”屬于彈道式反潛導彈,中國通常稱為火箭助推魚雷。魚雷是現在最主要的反潛武器,但魚雷在水中的速度慢,而且射程有限,因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美國、蘇聯、法國、澳大利亞等國開始將火箭和魚雷組合成一體,先從空中飛行到敵方潛艇所在海域,然后魚雷與火箭分離入水攻擊目標,提高了反潛距離和反應效率。這類反潛導彈中最出名的是美國“阿斯洛克”,不僅大量裝備美海軍主力艦艇,而且還出口到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加拿大、德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蘇聯同時期推出了SS-N-14“石英”艦載反潛導彈,隨后蘇聯還研制了更先進的SS-N-15和SS-N-16潛射反潛導彈,從潛艇魚雷管發射后經過水下發射、空中飛行、最后回到水中攻擊敵人潛艇。此外法國和意大利聯合研制的“米拉斯”反潛導彈,澳大利亞研制的“伊卡拉”反潛導彈都被多國海軍采用。因此,韓國遠非全球第二個掌握這種反潛導彈技術的國家。不過與“石英”、“米拉斯”等反潛導彈相比,“紅鯊魚”與“阿斯洛克”一樣采用垂直發射技術,能節省占用的空間并提高了通用性,符合反潛導彈發展的潮流。▲(田劍威)
環球時報20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