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康 娟
據法新社23日報道,美國貿易代表柯克周二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聯合歐盟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針對中國的訴訟。理由是中國對二十幾種原材料征收出口關稅或實行出口配額,違反了中國在加入WTO時的承諾。據悉,涉及到的原材料可能包括鋁土礦、焦炭、鉬、稀土、硅、錫、鎢和鋅等。
美國和歐盟將采取的第一個步驟將是正式派代表團就此事同中國協商。如果協商未果,美國和歐盟將會向WTO遞交訴訟,預計訴訟將持續數年。分析人士表示,這個事件可視為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全球貿易爭端愈演愈烈的一個信號。近期,歐盟已對中國的部分鋼產品啟動了反傾銷調查,澳大利亞一些企業也在要求對原產中國鋁材進行反傾銷調查。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和歐盟如果要提出這樣的要求和訴訟,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這很荒誕,中國完全有權利管理稀缺自然資源的出口。”梅新育表示,美國和歐盟在過去都有短時期內自相矛盾的表演。比如歐盟幾年前曾對中國焦炭采取過反傾銷措施,但只過了一年,歐洲鋼鐵廠商找不到足夠焦炭,歐盟又要求中國取消限制,提高配額。美歐這種反復的做法簡直是把中國當成了予取予求的對象。
梅新育稱,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美國在實質上無法取得勝利。根據過去中美在WTO中的數次交鋒,美國多數只是暫時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但之后都證明是紙上勝利。這是因為,首先,WTO訴訟一般要兩三四年才能出結果,到時候市場的情況一般變化很大。其次, 稀土、鎢等資源屬于戰略金屬。如果美國非要這樣做,將會打開連鎖反應,中國可以對美國所有戰略儲備制度提出反訴,比如美國明令禁止開采的石油戰略儲備計劃。
專家還表示,中國限制這些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的初衷,有保護環境和資源的目的,但卻被歐盟指責為“以低價格的原材料來補貼國內制造商”。鑒于國際貿易爭端一般都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這類爭端顯然將給中國對外貿易的恢復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環球時報20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