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森
9月23日,彭小軍和他的助理在這一天要見兩個國際NGO組織的負責人,商談如何更好地推廣環保信用卡的事情。雖然到北京之前,助理可以到汽車租賃公司租一輛商務車作為他的代步工具,但是彭小軍還是堅持乘坐地鐵出行。他認為,“環保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應該從我做起。”他現在的目標是,將環保做到每個人的錢包里。
事業:只做第一不做第二
彭小軍,深圳發展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去年10月份剛剛上任。他告訴記者,在這個位置上他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把深圳發展銀行的信用卡中心做成中國最盈利的信用卡機構,把深圳發展銀行的信用卡做成中國最好的信用卡。他承認,這個目標對他來說是個挑戰,但這也正是讓他滿懷斗志的原因。“我的人生準則是要做就做第一,不做第二。”
彭小軍上世紀80年代畢業于北京國際關系學院經濟學系,而后赴美求學,主攻會計學。研究生畢業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國最成功的信用卡機構——第一資本投資國際集團(capital one)市場及風險部門工作。在那里,他將在學校學到的理論與實踐對接,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1997年,離開第一資本后,彭小軍順利進入了美國第五大銀行——富國銀行,將其所在的中小企業部門做得有聲有色。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很多風險投資想要打造一個完全沒有人的銀行,他們稱之為NEXTCARD IN,喜歡挑戰的彭小軍欣然投入到這個全新的領域,從產品開發高級經理做起,做到市場分析副總裁,財務管理副總裁。幾年內,將這個最初只有幾個人的小公司做大做強,并成功在編斯達克上市。“在美國我就挑最好最前端的來做”,彭小軍這樣總結他的事業演變。
在美國工作近10年后,彭小軍的目光重新回到了亞洲。“我希望能夠把北美金融領域的先進東西帶到亞洲,把亞洲的銀行做得很先進。”在彭小軍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渣打銀行招聘香港區商業智能部總監,他成功得到了這個職位,此后在渣打一做就是六年。“在渣打工作的6年時間里,我先后去過香港、新加坡、臺灣,榮幸的是,我能夠利用我在數據等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幫助渣打鉬行的業務更進一步,在臺灣,作為信用卡及個貸款業務部門的負責人,成功完成了渣打銀行在臺灣的并購業務;在香港工作期間,在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也讓競爭對手不得不退出了他所從事那個領域”。彭小軍說,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努力幫助自己所在的公司更進一步是他最開心的事情。
“去過臺灣、香港、新加坡,基本上華語區的市場就只有中國大陸我還沒有做,而這是最大的市場”,他這樣回答記者“為什么要從渣打跳槽到深圳發展銀行”的問題。“在轉變事業軌跡的時候,我有三個標準:好的市場、好的機構、能發揮我的專業特長。這也是我事業一直很順利的原因之一。”彭小軍認為,中國的消費者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體,他相信中國大陸的市場有很大的潛力;而深圳發展銀行是中國唯一外資控股的中國銀行,它的結構合理,有很大的發展前途,同時,信用卡是他熟悉的領域,他相信自己十幾年的金融從業經歷完全可以幫助這個銀行更好地發展。
公益:將銀行卡變為宣傳環保的最好工具
“我現在是又回到了原點”,彭小軍笑稱,“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信用卡,幾經周轉。現在回到中國大陸繼續做信用卡。”彭小軍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將深發展信用卡做成中國最贏利的信用卡,“作為全世界最成功的信用卡機構,第一資本的資產是一千六百億美元,這是什么概念?就是相當于兩個深發展,但是它只是做信用卡而已。所以我對自己的目標很有信心,我認為這是任何一個優秀的鋁行家都能夠做得到的。”
但是,最吸引彭小軍的還不只是這個潛力無限的市場。“在中國,信用卡不只是‘信用卡的概念”,彭小軍認為它與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相關,除了贏利之外,利用信用卡還可以做很多事情。“說一個數據,你可能會更了解。在去年,中國信用卡加借記卡一共有二十億張,其中信用卡的數量是一億七千萬,也就是說,在中國,幾乎每個人都擁有銀行卡,它每天就在你身邊,就在你的錢包里。”彭小軍認為,利用這個基礎,完全可以通過鋁行卡來傳播一些好的理念。而他選擇的第一個方向就是一環保。
”我和家人從北美回來生活,最大的感受就是城市中的空氣和水都下干凈。而且我想,這個問題是中國很多家庭同樣面臨的。所以我思考,假如我們要做公益活動,就應該做環保。我這里還有一組數據,中國一億七千萬張信用卡如果疊加起來的話,相當于20個珠穆朗瑪峰那么高,如果加上借記卡,那么這個數字還要翻10倍,就是200個珠穆朗瑪峰。而且我了解到,這些卡片的材質大多數是不可分解的塑料,也就是說埋在地下一百年也分解不了。你可以想象這是多么大的污染源。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用有機的可分解的材料來做,經過很多測試。最終我們選擇了德國產的一種材料,雖然軟一點,但是用起來沒有問題。”在這種思路指引下,全新的環保型信用卡——靚綠卡誕生了。“‘靚,就是‘見青,就是要見證綠色,見證環保”,彭小軍如此介紹卡片名稱的來歷。
彭小軍相信他的想法能夠得到廣泛認同,“當然,僅靠深發展來做是不夠的。我們就是想先做這東西,給行業一個示范。”同時,他也積極聯系更為廣泛的組織機構一起來做這個事情,“非常感謝銀聯的許羅德總裁的支持,他十分認同我們把環保做到每個人的錢包里這個理念,銀聯有五億的用戶,相信在銀聯的推動下這件事會進行得更順利”。同時,他又積極與NGO組織聯系,“作為一個銀行,我們不可能把這件事做到最好,借助有公信力的國際性NG。組織,會得到更大的效果。”9月23日,彭小軍帶著助理從深圳來到北京,主要目的就是與有意向的兩個NGO組織的負責人商討這件事情。于是有了文章開頭講到的一幕。
其實就在此前一天,也就是9月22日,恰逢世界無車日之機,深圳發展銀行與深圳市自行車行業協會剛剛聯合舉辦了“綠色交通,城市未來”自行車專題活動,倡導大家利用自行車和公共交車出行。“當天彭總也是騎自行車到地鐵站,然后乘坐地鐵到開幕式地點的”,馬靜(彭小軍的行政助理)介紹。“環保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應該從每個人做起,也要從小做起。“彭小軍認為”每個人的身體力行才能將環保事業做到更好。同時他還認為,環保也是一種習慣,如果能從學校教育做起,自然每個人都會有環保理念。因而除了在社會上的宣傳推廣之外,深圳發展銀行還在校園舉行了以“時尚、健康、環保”為主題的全國信用卡設計大賽,將環保宣傳做到校園里。
“我們做公益、做環保,除了社會責任外,更因為我們有這個能力。”彭小軍介紹,深圳發展銀行近年來的發展一直保持良好的勢頭,“上半年銀行的利潤與去年相比平均下降19%,而深發展的利潤增加了8%。信用卡部門進展也很快,贏利上在全國也已經位于前列。”彭小軍認為,有這么好的資源和平臺,當然應該好好的利用。“我希望與業界以及非業界的朋友一起來做環保,而我的任務就是協助這些主要團體,將環保做到人們的錢包里去。我相信三年的時間應該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