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珍

一起損失慘重的火災
2009年2月9日20時26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路東的中央電視臺新址在建附屬文化中心因為違規燃放大型禮花彈發生嚴重火災。熊熊大火迅速蔓延,濃煙烈焰一度躥高百米以上,直到次日凌晨2時才被撲滅。火災使文化中心嚴重受損,過火面積達10萬m2,在救援中7名消防指戰員被困受傷(1名經醫院搶救無效犧牲,年僅30歲),火災中另有1名施工人員受傷。這場火災,是近60年來,北京消防官兵在救火中傷亡人數最多的火災。
中央電視臺新址文化中心大樓,建筑面積10萬3648m2,地下3層,地上30層,高159m,為玻璃幕墻建筑。國家投資9億元,2005年開工,計劃今年國慶60周年前完工,并投入使用。著火時建筑主體結構早已告竣,已進入工程收尾階段,部分房間業主已經進駐,安裝設備。按照消防術語,高度在24~100m的民用建筑為高層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民用建筑為超高層建筑。著火的這座建筑即屬于超高層建筑。它的主樓為央視大樓,比它更高,規模更大,是北京的地標性建筑。從地表面看,兩座建筑物是分開的,相距200m,其實,從地下是互相連通的一個整體。
據北京市消防局副局長駱原說:119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迅速調派27個消防中隊、85輛消防車趕赴現場。投入救援的消防官兵多達595人。但是,大樓高于60m的火勢仍然無法完全控制。因為滅火的水上不去,消防車上的水槍只能達到60m,大樓還在施工中,樓內目前沒有滅火水源。
北京市消防局現有1輛舉高能力為90m的云梯,其有效射水能力也不能適應超高層建筑火災救援之需。歷經6h的奮力撲救才將大火撲滅,可見救火難度之大。
高層建筑防火措施
2月10日,北京市委緊急召開安全工作會議,要求各單位深刻吸取火災教訓。應當吸取什么教訓,如何做好防火工作呢?
1.完善消防設施
北京城市建筑發展迅速,高層建筑其數過千棟,高度超過100m的多達60余棟。然而,北京的消防事業發展卻遠遠滯后于城市建筑的發展速度。按照GB 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年版)規定,“建筑高度超過100m,且標準層建筑面積超過1000m2的公共建筑,宜設置屋頂直升機停機坪或供直升機救助的設施。”實際上,在北京落成的高度超過100m的超高層公共建筑中,設置有上述設施的寥寥無幾。目前在建的高度超過100m的超高層公共建筑將按規范設置直升機停機坪。
2.超高層玻璃幕墻建筑防火安全
超高層建筑玻璃幕墻建筑的安全,特別是防火安全問題很難保障。超高層建筑通常功能多元化,設備又十分復雜,其本身可能引起火災的因素甚多。對于超高層玻璃幕墻建筑來說,一旦火災形成,較一般建筑具有更大的危害性,而且救火、人員疏散困難。
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玻璃幕墻的窗間墻、窗檻墻的填充材料應采用巖棉、礦棉、玻璃棉、硅酸鋁棉等不燃材料。當其外墻面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墻體時,填充材料也可采用阻燃泡沫塑料等難燃材料。對不設窗間墻和窗檻墻的玻璃幕墻,必須在每層樓板外沿玻璃幕墻內側設置高度不低于0.80m實體裙墻,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應為不燃燒材料制成。這樣有利于阻止和限制火災向垂直方向蔓延。央視新址在建配樓外立面裝修材料南北側為玻璃幕墻,東西立面為鈦鋅板,外墻保溫材料為擠塑板等。“擠塑板”實際就是聚苯乙烯泡沫板,其燃燒性能,是否經過權威部門檢測,尚不得而知。為了表征其制品的耐燃性,常用氧指數及UL-94標準,測定其的燃燒性能。一般氧指數為18-21的屬可燃性,22-25的為自熄性,26-30以上的為難燃性塑料。央視新址在建配樓所采用的擠塑板保溫材料,多半是阻燃聚苯乙烯類。但火災現場顯示,這種材料燃速極快。因此,在瞬間從頂層蔓延到整棟大樓,從最高層延燒至最低層。火場錄像證明這種擠塑板絕非不燃材料。采用這種材料作為玻璃幕墻或鈦鋅板墻的襯墊、保溫材料是不安全的,也是不符合規范要求的。目前,北京市已經落成的玻璃幕墻或鈦鋅板墻高層建筑,大多是采用此物保溫的。
央視新址在建配樓火災告誡人們慎用“擠塑板”,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玻璃幕墻、鈦鋅板墻保溫材料、襯墊材料應當采用不燃型的,以保安全。
3.超高層民用建筑應當設置避難層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公共建筑,應設避難層(間)”,還規定:“避難層的設置,自高層建筑首層至第一個避難層或兩個避難層之間,不宜超過15層。”用于發生火災時為人員提供臨時避難場所。當有火災等緊急情況發生時,高樓上的人員可先就近到避難層暫時躲避,等待救援。
超高層建筑在15層和30層設置有避難層的,同時消防機構對此制定有防災預案,并進行演練,才能有效確保防火安全。洪廟消防中隊指導員張建勇從30層下撤至第8層被困遇難,如果該樓消防設施完善,他完全可以躲進30層或15層的避難間,而不致被濃煙毒氣奪去他寶貴的生命。
4.學習香港、新加坡煙花限放的做法
央視公開道歉中說:“經北京市消防局調查證實,這次火災是由于工程項目業主管理單位中央電視臺新臺址建設工程辦公室主要負責人未經請示批準,擅自雇用人員違規燃放煙花釀成的”。初步調查顯示,負責現場燃放煙花的湖南三湘煙花制造公司具備燃放A級禮花的資質,但燃放活動未得到北京市相關部門的審核和批準。現場準備燃放的禮花彈達700余發,總價值達百萬元,事發時大部分禮花彈已經燃放,僅剩下21發。
根據《煙花爆竹安全與質量》國家標準,煙花爆竹共分為4個級別,從高到低依次為A、B、C、D。其中A級是由專業燃放人員在特定條件下燃放的品種。從2006年春節開始,北京對煙花爆竹由“禁”改“限”,對煙花爆竹實施限時、限地、限品種的燃放。根據北京市規定,A級煙花爆竹禁止在全市銷售和燃放,如遇特殊情況需要燃放的須經過北京市相關部門批準。
對于煙花的限放,政府應該學習香港、新加坡的做法。節慶時,政府當局在一個廣闊的地方燃放煙花,供民眾自由觀賞。如果民眾想親自燃放煙花爆竹,政府當局指定若干個安全地方,在那里民眾可買到煙花爆竹,就地燃放,不許把煙花爆竹帶走。如果在非指定的地點和指定的時間燃放煙花爆竹,或在家里存放或運輸工具里攜帶煙花爆竹,就屬于違法。
5.保證消防供水隨時到位
央視新址在建配樓的火災,是從30層的樓頂上首先燃起的,繼而引燃了30層及其以下各層的“擠塑板”保溫材料,形成了通天大火。當首批消防人員登上30層高樓樓頂時,方知此處及其以下各層均無消防水源,無法施救,只好后撤。不料,樓高招風,樓頂上的火焰向下蔓延的速度,比消防人員向下撤退的速度還要快。因此,7名消防人員被困在烈火燃燒的樓層里。
根據《北京市建筑工程設施現場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建筑高度超過24m的建設工程,應當安裝臨時消防豎管,在正式消防給水系統投入使用前,不得拆除或停用臨時消防豎管。
這場火災暴露了施工方面的一大漏洞,假如30層及其以下各層保留有消防水源,那么這場火災也不致造成如此慘重的損失。因此,高層建筑施工必須保證消防供水隨時到位。執法部門在履行消防安全檢查時,應當把高層建筑施工工地的消防水源是否到位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編輯呂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