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新堂
現在各級環保部門抓住學校做文章,評了區縣一級的綠色學校評市一級的綠色學校,之后再評省一級的、國家一級的。相同的內容,不同的級別,以此推動其部門工作的開展,也順帶促進學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化”。
問題的要害是,學校是干什么的,不評綠色學校就不進行環保教育嗎?評了“綠色”,環保教育就一定做得很好嗎?除了學校之外,是不是各行各業都要評“綠色”?比如,綠色醫院、綠色酒樓、綠色機關、綠色公司、綠色街道、綠色商場,而且也來一個從區縣一級開始,逐級評上去?
如果要環保就評綠色學校,那么,消防呢?是不是要來一個區縣級的紅色學校,再后來就是消防教育做得好的市一級紅色學校、省一級的、國家一級的?對當前正在開展的海洋教育,是不是也要搞區縣級藍色學校、市一級藍色學?!??再有,安全用電的黃色學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教育搞得好的紫色學?!?/p>
各個部門都把自己的職能之手伸向弱勢的中小學,各個部門都到學校來搞什么所謂的“小手拉大手”,都把學校當作唐僧肉來切割,來評估,來升級,如此,學校怎有時間、空間讓孩子靜下來讀書?
如何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各個部門不是讓利于學校、方便于學校,而是將部門的事情推擠到學校,將在社會上難以推行的事情強壓給學校,把學校當作任意宰割的羔羊,這就奇了怪了。
現在要在街上開一個商店很難很難,沒有足夠的實力、精力和背景是難以打理方方面面的索求的。公安、城管、衛生防疫、工商、稅務、通訊、電力、街道、消防、物價、質檢……且不說一些地方還有并不隱形的“碼頭”、黑社會之類沒有三頭六臂,沒有強硬的靠山你敢開店?而現在的學校,也幾乎臨近了這樣的邊沿。
國家正在制定12年的教育發展規劃,不知道學校的社會地位能不能有所改變,能不能在法律保護之下變得單純一點,寧靜一點!
(作者單位: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