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堯
分析人士認為:黃海在公交市場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自打2008年的銷量數據一出來,林崇富的手機就沒閑過,各種媒體的采訪讓這位黃海客車市場處處長有點頭疼。面對一紙數據、媒體的猜測和追問,他顯得很無奈。
在2008年客車銷量排行榜上,宇通客車以5558輛位列第一,而昔日的“公交王”黃海客車僅以3889輛排名第三。于是一場關于“公交王易主”的論戰隨之開始。
“對于這份數據,我們表示質疑!”說這番話的就是林崇富。在2月底的“北京客車展”上,林崇富接受了《汽車觀察》記者的采訪。“關于這個數據的來源值得商榷,這顯然不客觀的。”面對這份不算光鮮的銷量數據,林崇富顯得有些激動。他表示:“黃海的輕客銷量比宇通要大。目前,黃海客車的實力體現在特大型車輛上,在這一領域黃海的市場占有率最高,技術也走在最前列。而廠家提供的數據也無從考證。”林崇富表示,在選擇訂單上黃海是很慎重的。“目前,公交車市場上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訂單的質量。黃海從不接受分期付款的市場訂單,因為這樣會影響企業的資金鏈。”他向記者表示,目前。集團上下對于這個問題都比較敏感。事實上,黃海客車對于“公交王”、“霸主”之類的說法,黃海本身是很忌諱的。
作為另一方當事人的宇通客車,則表現得相當低調。宇通客車市場部經理吳曉光表示:“宇通2008年在公交市場的銷量增長較大,但是工作的重心還是在公路汽車這一塊。不會一味追求公交市場,只能說是適當的投入。對于公交市場,宇通一直都在控制,一是由于利潤不大;二是對市場各種風險的控制。”
“這是兩家企業彼此策略轉換的體現。”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市場分析專家佘振清認為,黃海的產品結構已經開始向公路汽車市場滲透;而宇通正在逐步向公交市場滲透。單純某一個領域的數據不能體現一個企業的真實水平,比如黃海2008年在公路客車市場的增長達到80%,在公路客車領域排名第一。宇通想法可能是由于公交市場的滲透能夠支持自身的發展。
“黃海依舊是老大。”這是重慶交通大學公共交通學者王健的話。就大型車的銷量而言,黃海還是位居第一,而宇通的優勢是在小型車領域。統計的數據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但在在公交車市場,“三龍一通”等新進入的車企有著很大的優勢。以前,國內的公交市場比較壟斷,比如公交公司的采購、地方的保護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公交企業在每一個地區都有能占有很大的市場。而現在,市場正在逐漸開放,目前的壓力主要來自“三龍一通”。王健如是說。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事件至少表明,黃海在公交市場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黃海產品本身的技術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公交公司買車,第一是看車的價格、性能。黃海的公交產品技術在與新進入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力逐漸削弱。第二,其他公司挑戰黃海過去的地域性優勢。
鴻銳新思咨詢公司商用車研究經理楊永亮表示,國家近期出臺的相關政策中,對大型客車的扶持政策相對較少,也是大型客車市場持續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整體市場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各家大型客車生產廠商銷量大都有所下滑,黃海客車的銷量不佳也在情理之中。此外,黃海汽車目前在以生產大型客車為主之外,已涉足乘用車和皮卡,可以看出黃海汽車在進行全方位的發展。在全方位發展的同時,難免會使精力有所分散,集團對客車的關注程度下降,也許也是被專業化生產的宇通后來居上的原因之一。
重組所累?
關于這份數據的真實性,姑且不去評論,但在這個事件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于黃海在公交領域的絕對優勢正在發生變化。那么,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007年,黃海客車收購長江客車,至今已一年有余。外界沒有任何關于這個項目在重組后的動向。“被重組所累”也成了黃海銷量下滑的一大因素。事實上,中國客企業之間的重組至今還沒有成功的案例。2007年,宇通客車重組甘肅駝鈴,最終以失敗告終。而黃海“按兵不動”也讓人們的猜測愈發傳神。
對于重組的問題,林崇富并沒有做過多解釋。“對于重組長江客車的問題,事實上黃海一直在做一些事情,不像外界看到的那樣。我們不會去爭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黃海客車的重組不僅沒有影響到在其他市場的發揮,反而會在將來為黃海帶來更多的收益”。
佘振清表示,客車領域的重組是很復雜的,因為市場化的程度最高,而受到政策的支持又很少,這就導致了客車領域的重組困難重重。但黃海對于長江的重組則是一個明智之舉。企業領導的眼光很獨特。在收購長江客車以后能夠利用很多優質資源。雖然目前外界仍然認為,黃海在重組長江至沒有多大動作,這是不對的。黃海目前在這個項目上已經開始做了很多的工作,只是由于“低調”,沒有向外界透露過多的信息,所以導致有人認為黃海是受重組所累,導致銷量下滑。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卻給出不同的意見。該專家表示,黃海與長江的合并是出于營銷的考慮。“兩家企業并沒有多少互補的東西,有利的只是市場。黃海的客戶群體可以通過長江原有的市場得到延伸。”他認為,奧運會以后,黃海在北京的公交市場有所削減,此時的黃海也正處于生長期后來的下降階段,導致現在讓位于宇通。
贏家通吃
一直以來,黃海客車在公交車市場的優勢有目共睹,而宇通近年來在大型客車各細分市場均有不錯的表現。楊永亮認為:“在多個細分市場的優勢造就了宇通的強勢品牌。品牌效應越發增強。這也反過來作用于宇通在大型客車各個細分市場的銷售表現。‘贏家通吃的現象實際是品牌效應的一種體現。”
“贏家通吃?我不是很認同這個觀點。”余振清表示。“宇通在公交行業的發展或許是能起到支持宇通發展的意義,而很多人都知道,公交車的盈利的能力很少。宇通是在做規模,而其他的企業是在做質量,這是不同的。”
“宇通也是在做質量”回應來自宇通。
“宇通只是在逐步做好自己的事。”品牌管理部鄭科這樣說。他認為,宇通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贏家”,宇通現在做的是為了讓自身能在各個方面做到最好。“不但是公交車的銷量,宇通努力在產品的成本、營銷能力、市場競爭力等方面都可以做的很好。”
市場分析師這樣定義:“強者恒強,在汽車行業及其細分市場中同樣如此。只不過在大型客車這個產業相對較小、市場規模也不大的細分行業中,宇通這樣一家獨大的現象更明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