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增 劉德燕
抗日戰爭爆發后,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挺進“表里山河”的三晉——山西省,抗日御敵于太行山麓。衛立煌先后組織了“忻口戰役”、“韓信嶺戰役”兩場大規模陣地戰,給日軍以重創。

1938年二三月間,韓信嶺戰役進入關鍵時刻,日軍因久攻不下,便采用側面大迂回的戰術,突破了第一戰區劉峙的河南防線,占領了邯鄲、武安等地。日軍乘勢長驅直下,奪取了山西黎城的東陽關,繼而進入上黨、長治等地,晉南的幾十座縣城相繼失守,集結在韓信嶺一帶的第二戰區將士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不得不放棄陣地,突圍撤退。
按照日軍的“九路合圍計劃”,如果中國軍隊從合圍中突殺出來,日軍便利用他們的空中優勢和地面炮火,把既無空軍掩護,又缺乏渡船的中國軍隊一舉消滅在水湍流急的黃河渡口。
衛立煌依靠十八集團軍的協助,學習八路軍的游擊戰略方法,化整為零,十幾個師分為數路,利用山形地勢,從日軍的后方空隙穿插過去,將大兵團人馬完整地撤退了出來,使日軍蓄謀已久的“包剿殲滅計劃”徹底落空。隨后,衛立煌命令參謀處立即擬訂向晉南中條山轉移的方案。
在參謀長郭寄嶠所制訂的一系列方案中,衛立煌較為贊同的是:由晉西渡過黃河,取道陜北,乘汽車到西安,再由西安乘火車到河南的澠池縣,渡過黃河后,到達晉南的垣曲縣,進入中條山區的腹地。
趙榮聲建議取道延安
衛立煌的文字秘書趙榮聲是燕京大學投奔延安的學生,后受黨組織的委派,以安徽同鄉的關系來到衛立煌身邊。待軍事人員散去后,趙榮聲走進司令部,向衛立煌建議:“總司令,還是取道陜北這條線路好,這是我們參觀延安的一個大好機會。”
衛立煌說:“我也想去延安看看,可是現在仗打得這么緊張,哪有時間去參觀?”
趙榮聲立刻解釋說:“不需要很多時間,走馬觀花,在延安參觀一兩天就行了,和毛先生見見面,聽聽他的議論,彼此交流一番。如果不抓緊這個機會,下次再想到延安就不容易了。”
趙榮聲的這一建議起到了作用。第二天,衛立煌要求趙榮聲參看延安方面出版的《解放》、《群眾》周刊,給他準備到延安時講話的演講稿。衛立煌接著補充說:“去不去延安,現在還沒有決定,你先這么準備吧。如果去了,人家開會歡迎,讓我講幾句話,要是講不對有多難堪。”
從衛立煌的語氣中,透出一些疑慮,他的疑慮不是沒有道理的。自西安事變后,雖然蔣介石對外承認了共產黨存在的合法性,但“攘外必先安內”、“一個政黨、一個政府、一個領袖”的信條,在蔣介石及國民黨將領的頭腦中依然根深蒂固。作為眾人矚目的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貿然前去延安參觀,會引起稟性多疑的蔣介石的不滿。
恰在這時,衛立煌忽然收到了蔣介石的電報,要他立刻動身前往河南洛陽參加一個軍事會議。這樣,取道陜北南行,便成為衛立煌名正言順的合法行動了。
趙榮聲按照衛立煌的口氣寫好講演稿后,將延安新出版的一些刊物也呈送給他參考。深夜時分,衛立煌在司令部里借著燭光,獨自認真地閱讀起了《解放》、《群眾》周刊和《新華日報》。
經過一個下午和大半夜的時間,衛立煌和他的戰區指揮部人員僅靠幾只木船,從山西的永和關搖渡到了黃河對岸的陜北延水關。晚上,趙榮聲由衛立煌的衛士帶到他下榻的一間空房內,一張小木桌上點著一根蠟燭,衛立煌獨自一人站在桌后。
見趙榮聲到來,衛立煌解釋說:“我們明天就到延安了,我怕在‘抗大演說講得不好,今晚來試一試,你就當做‘抗大的學生聽我講。還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我們再斟酌一下。”
衛立煌已把趙榮聲寫的演講稿背得極其熟練,并根據戰場情況,增加了不少新的事例和體會,顯得更加生動,演講的姿態自然大方。聽完演講后,趙榮聲建議:“明天的演講會,聽眾一定不會少,人越多越要放慢速度,不然大家聽不清楚。”
親身感受延安的精誠團結

1938年4月17日,天剛放亮,由十幾輛卡車組成的車隊,滿載著第二戰區前敵指揮部的人員,從延水關出發,途經延川縣,向延安城浩浩蕩蕩地開來,引得沿途村莊的百姓們紛紛觀望。
走在車隊前面的兩輛黑色小轎車,第一輛車上坐著衛立煌和參謀長兼第九軍軍長郭寄嶠、副參謀長文朝藉,與司機并排而坐的是交際副官羅香山;第二輛車上有第九軍參謀長杜鳳翥、秘書趙榮聲、隨從副官張學誠。
車隊到達延安城外時,延安各機關團體、學校的人員前來列隊夾道歡迎,場面之宏大、儀式之隆重、氣氛之熱烈,在延安實屬空前。衛立煌一行人大都戎馬半生,統帥過千軍萬馬,但像這樣的熱烈場面,他們平生少見,都深受感動。他們親身體驗到了延安的共產黨人士和人民群眾對國共合作的真誠和熱忱。
在延安城門前,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滕代遠、第十八集團軍陜北留守處主任蕭勁光、交際處處長金城等走上前來迎接。滕代遠陪同衛立煌一行步入貼滿標語的城門,穿過夾道歡迎的人群,來到接待處。在那里,早已等候多時的毛澤東主席步出客廳,和衛立煌及隨行人員一一握手,互致問候。
衛立煌極力稱贊八路軍對日作戰打得非常好,深表敬佩,說自己有機會來延安,有機會聆教,深感榮幸。毛澤東夸獎衛立煌將軍抗日堅決,與八路軍友好相處,說要沿著這樣一條路線繼續走下去。
在會客室里的交談中,毛澤東談了當前有關國共合作的重要性,繼而又對日軍的戰略動向作了全面分析。他說,目前在山西的抗戰非常重要,如果不是我們大家都在山西拖住了日軍的尾巴,日軍從風陵渡渡過黃河,奪取潼關,掐斷隴海線,就能截斷中國和蘇聯的國際路線,進一步壓迫中國投降……
衛立煌、郭寄嶠聽了分析后,極其欽佩毛澤東的戰略眼光。毛澤東緊接著談到,八路軍深入敵后,彈藥消耗極大,得不到及時的補充,沒有子彈怎么打敵人?特別是藥品、醫療器材尤為缺乏,希望衛總司令從中幫忙催促。
衛立煌當即表示,回去后一定幫助解決這些困難。中午,毛澤東設宴招待。
下午,衛立煌、郭寄嶠一行前往抗日軍政大學參觀。“抗大”副校長羅瑞卿介紹說,“抗大”原名紅軍大學,創辦于1936年,現已舉辦4期。全國除新疆、西藏外,各個省份都有人就讀,其中有不少來自富裕家庭的少爺、小姐。
接著,他們開始參觀學生宿舍、教室,看到一排排學生們親手挖造的窯洞里,用舊磚頭砌成的方形臺子就是座位,兩個膝蓋就是課桌。羅瑞卿解釋說:“延安的物質條件十分艱苦,無論多么高級的人物,生活都沒有特殊化。”
衛立煌和郭寄嶠看了實物、聽了介紹,聯想到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相互傾軋,比出身門第,看裙帶關系,講門面,擺架子的腐敗風氣,都點頭感嘆說:“如果我們中國各地都像你們這樣搞起來,還愁打不走日本鬼子嗎?”
衛立煌一行來到“抗大”的操場,幾千人的隊伍已經排列得齊整劃一,肅立守候。操場四周貼滿了“歡迎衛副司令長官”、“歡迎郭軍長”的紅綠標語。待衛立煌走上講臺后,各個方隊振臂呼喊“堅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歡迎衛副司令長官”、“和衛副司令一起打到鴨綠江”的口號聲,一隊未落,另一隊又起,此起彼伏,經久不息。
衛立煌的情緒受到極大感染,把早已準備充分的演講稿忘了個一干二凈,用他自己的親身體驗和作戰經歷作了臨時演講。
晚上,延安人民舉行盛大的歡迎晚會,由中共中央秘書長李富春主持,毛澤東主席致歡迎詞,衛立煌在熱烈的掌聲中致答詞。延安“魯藝”還特地準備了一臺節目。
毛澤東陪同衛立煌等人一起觀看了劇團表演的話劇節目。衛一邊觀看一邊稱贊:“邊區人民確有良好的組織,可為全國效法。”并表示要和八路軍團結一致,粉碎日軍的進攻。
晚會進行到很晚才結束,衛立煌等人回到下榻處——延安惟一的“洋房”耶穌教堂內休息。
第二天一早,衛立煌離開延安前往西安。下午,衛立煌的車隊即將駛出陜甘寧邊區地界,進入公路旁的一家小飯鋪就餐休息時,把飯鋪內一群千里迢迢剛進入陜北、正在吃飯的青年學生們嚇壞了。國民黨高級軍官的突然出現,讓他們驚恐地喊叫起來,有的奪門而出,有的拿起背包準備跳窗而逃。
羅香山副官趕忙上前解釋說:“別怕別怕,我們也是從延安出來的客人,不會麻煩你們的。”良久,學生們才驚魂稍定。

衛立煌了解到學生中有個才15歲的女孩,是從四川成都步行千里來投奔延安的,不禁對郭寄嶠感嘆道:“為什么全中國的優秀人才都往延安跑呢?”二人搖頭苦笑,感慨不已。
衛立煌此次延安之行時間雖短,但感受卻非常深切,他見到八路軍紀律嚴明,干部們對待革命工作不計報酬,不計名位,無不是意氣風發,信心百倍。延安的革命人民在生產勞動上、支援前線上表現出熱火朝天、干勁十足的情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教育。
親自督促給八路軍補給彈藥
到達西安后的第二天,衛立煌來到第十四集團軍駐西安辦事處,以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的身份批發了一個手諭:“即發十八集團軍,步槍子彈一百萬發、手榴彈二十五萬發。”并將手諭當場交給了主辦后勤的杲海瀾。
接過手諭后的杲海瀾,看到上面的數目,面露難色。因為蔣介石對八路軍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在軍事上“反共”,在物資上“限共”。衛立煌卻說:“第二戰區的軍隊受我指揮,凡是打日本的,我都一樣對待。十八集團軍打得很好嘛,我們就要充分供給。”繼而又問杲:“牛肉罐頭還有多少?”杲如實以告,衛立煌即口頭命令道:“再發給十八集團軍180箱牛肉罐頭。”
杲海瀾不敢輕易做主,便去找常駐西安的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后勤部副部長盧佐商量對策。于是他們向漢口的后勤部打電報請示,并以此為借口拖延不辦。
趙榮聲因與第十四集團軍西安辦事處處長羅邁倫的兒子同為中學時期的同學,又和副處長兼會計、衛立煌的外甥吳某相處極好,便動員他們倆去做杲海瀾的工作。
吳某對杲說:“現在全國抗日高潮激昂,日軍已打到風陵渡,快要到潼關了,西安危機。要是前線不利,把責任推到你的身上,你受得了嗎?衛老總的脾氣你是知道的,順著干一切好說話,要是和他硬頂,一旦發起脾氣來,說你違抗軍令,貽誤戰機,你吃個眼前虧,太不值得。”
幾天后,衛立煌見杲海瀾未有行為,又去電催促速辦。杲海瀾遲遲不見漢口方面的來電,而衛司令又再次過問此事,督促速辦,于是只好通知十八集團軍西安辦事處主任林伯渠,立刻派人前來領取物資。
早已得到趙榮聲通報并做好一切準備的辦事處,在楊立三部長的率領下,用很短的時間搶運到了物資。待漢口不同意發給十八集團軍物資的電報到達西安時,這批彈藥早被領走多時了,只剩下3個師的夏服,盧佐覺得扣發已無多大意義,干脆做了個順水人情一并發放了,還配發了一些藥品和醫療器械。
為表示答謝,楊立三部長贈送給了盧佐10件日本呢大衣、10枝日本新式馬槍、2匹日本戰馬。盧佐見此,又多給了50部電話單機、10門和20門電話總機各1部。
衛立煌延安之行,使他在思想深處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曾經連續幾個晚上與趙榮聲暢談延安之行的印象。他說:“要想戰勝日本,救我中國,恐怕只有學延安才行。”他的這一舉止,后被共產黨人稱頌為“值得稱道的愛國行動”。此后,衛立煌所部與八路軍友好相處、相互支持,攜手抗日,在中條山等戰役中均表現出了一位抗日名將應有的民族大義與軍事奇才。時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時用“黃河保衛華北,先生保衛黃河”,來高度贊揚衛立煌對華北保衛戰所作出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