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娟
摘要:稅收制度不僅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且是直接參與企業利潤分配的途徑。現行稅制對企業發展影響較大的是增值稅,以前施行生產型增值稅嚴重影響了企業市場競爭力。增值稅由生產型轉型為消費型后,這一稅制的優越性能充分體現,不僅提高了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競爭能力,更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健康、持久的發展。
關鍵詞:增值稅;改革;企業財務
中圖分類號:F812.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7-0024-02
中國以前施行生產型增值稅,外購固定資產重復征稅,是一種不徹底的增值稅,不利于出口產品退稅,影響了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對購進扣稅法的完整鏈條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斷鏈現象,給規范增值稅的征管帶來矛盾。由于以上原因,中國生產型增值稅必須改革?!跋M型”增值稅在計算增值稅時,允許將當期購入的機器設備進項稅,包括購入固定資產中已支付的進項稅款全部扣除。實行這種類型的增值稅,對于當期固定資產投入多的企業當期增值稅稅負低,當期固定資產投入少的企業增值稅稅負高。這種對每個納稅人根據其投資額多少分別不同的稅負,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持久發展,充分體現了增值稅的優越性。但消費型增值稅由于稅基縮小會減少財政收入,所以國家對稅收制度進行改革,增值稅改生產型為消費型,將設備投入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不論對企業所有者還是對企業經營者、債權人都有重大影響。
一、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
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而言,直接受到影響的項目有:允許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應上交增值稅、應交地方的城建稅等附加稅費基數和稅費額、購入應稅固定資產計價、產品成本、所得稅稅基及所得稅稅額。中國稅收政策以前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制度,增值稅轉型給企業帶來了利潤的增加,從而增加投資者收益。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固定資產在取得時應按取得時的成本入賬,取得時的成本包括買價、增值稅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用公式表示就是:固定資產成本=買價+增值稅+其他費用。稅制改革后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由于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可以抵扣,固定資產的取得成本中就不包含增值稅這一塊。顯然,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的固定資產(不動產例外)成本,要低于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的固定資產成本。以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的設備類固定資產成本為比較基準,假設所購設備執行基本稅率17%,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固定資產成本的降低幅度為:17%/(1+17%)=15.54%,也就是說,降低幅度在1/ 7~1/6之間。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設備類固定資產成本的降低幅度為15.54%,因此企業每期的設備折舊也相應降低15.54%.從固定資產折舊成本轉移過程來看,設備折舊的降低導致公司當期主營業務成本的降低,從而提高了當期的主營業務利潤。由于稅制改革并不提高公司的經營成本和其他業務經營成本,公司當期的營業利潤也相應提高并最終提高公司的經營利潤。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因折舊成本降低而導致的企業利潤增量也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現行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公司因設備折舊降低而增加的凈利潤相當于現行會計期內公司設備折舊額的幅度為:15.54%×(1-33%)=10.41%。由于企業的凈利潤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增值稅的轉型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幅度并沒有一個確定的比例。
二、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增值稅作為價外稅,是商品價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增值稅稅負下降直接降低商品價格,一般情況價格下降是提高商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入WTO以后,國內和國外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2008年以后用于保護國內市場的關稅、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等措施再不能有效使用,國外優質商品將與中國企業商品直接競爭。增值稅轉型為消費型后,企業迫于競爭壓力會進一步降低商品價格,所以面對即將來到的貿易挑戰,增值稅轉型給產品降價提供了空間,增強了中國商品的競爭能力。
三、對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影響
在過去施行的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公司購買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不能抵扣,會計上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在現金流量表上體現為公司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在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購買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可以抵扣,企業將比在現行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少流出現金,相對來說就是公司現金流量在現有基礎上的增加。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固定資產進項增值稅的抵扣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購進當期一次性抵扣,另一種是在增值稅條例規定的年限內分期抵扣。從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的基本意義來看,固定資產進項增值稅應當在購買當期一次性抵扣,這種一次性抵扣方式對公司最有利,但是企業固定資產的購置往往是少批大金額,采取一次性抵扣會引起增值稅收入的較大波動,而增值稅是目前最大的一個稅種,對政府財政的穩定性不利,因此消費型增值稅實施細則采取一種變通的做法,要求企業在一定年限內分期抵扣。從現金流的折現價值角度來看,分期抵扣的方式不如一次性抵扣對企業有利。從保守起見,假設消費型增值稅制度采取在設備的預計使用期限(即折舊年限)內分期抵扣進項增值稅的抵扣方法。以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公司現金流量為比較基礎,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每期可以抵扣的進項增值稅金額就等于當期的現金流量增量,即公司每期因設備折舊降低而增加的現金流量相當于現行會計期內公司折舊額的15.54%,從前面的折舊成本轉移過程分析可知,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改革最終通過降低產品銷售成本來提高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稅制改革并不影響其他各項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因此一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增量等于每年新增設備折舊中包含的進項增值稅額。如果公司每年都進行設備再投資,在新的稅制條件下,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增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年遞增。
四、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
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影響:(1)將對企業投資中設備投資的比例產生直接影響,繼而對資本的有機構成和產品的科技含量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一般說來,企業為擴大生產規模和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會不斷地增加固定資產的投資,因而資本的有機構成也越來越高,每一個勞動力所支配的生產資料數量也越來越多,產品的生產技術水平、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能力也得到提高。這對改變目前低技術產品過剩、高技術產品相對較少的產品結構和老企業設備陳舊、技術水平落后、生產效率低下的狀況具有深遠的意義。(2)通過利益驅動機制,縮短固定資產建設周期。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時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固定資產完工時進項稅抵扣期限的規定,企業對固定資產建設期資金的時間以及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綜合回報率的追求,會對企業加快建設進度、縮短購建周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3)降低固定資產的投資成本,繼而降低產品的制造成本。《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按取得時的入賬價值計算,包括為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增值稅轉型后,由于支付的進項增值稅可以抵扣,固定資產的成本中就不包含增值稅這一項,產品成本要小于轉型前。(4)使企業在公平的稅負環境下展開競爭。資本密集型行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在產品和勞務實現銷售時的稅率是一樣的,但由于資本的有機構成不一樣,其固定資產的投資量、固定資產的存量也不一樣,在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稅負也不一樣。國家為了吸引外資,按照國際慣例對進口設備免征增值稅,造成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的不平等競爭。消費型增值稅不僅能夠徹底消除重復征稅,而且實現了稅收政策在對設備投資的選擇時保持了中性,能夠保證不同的投資主體、不同的投資行為之間的稅負公平、競爭公平,有利于市場機制及調節功能的正常發揮。
稅制改革的核心任務是要為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增值稅的改革重點放在激發企業投資積極性和提高企業效益等方面,一方面,將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轉型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抵扣當年新增及其設備投資部分所含的進項稅金,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擴大增值稅的覆蓋范圍,從世界各國增值稅發展趨勢看,逐步擴大增值稅征稅范圍進而對所有的貨物和勞務征收增值稅是現代增值稅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