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笑寒
摘要:南京市鼓樓區近年來從積極促進就業、維護企業和勞動者合法權益、規范城市管理、堅持為民辦事、優化城市生態和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步發展等方面出發,積極構建政府與居民之間的和諧關系,切實提高人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關鍵詞:政府;人民群眾;滿意度;南京市鼓樓區
中圖分類號:F29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7-0127-02
一、積極促進就業,維護企業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建立政府與居民之間和諧關系的基本前提
和諧社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這樣的社會,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形成一個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寬松環境。在這樣環境下,每個人的創造愿望、創造才能、創造成果都能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全社會各種積極性創造力都能得到極大程度的激發。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要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堅持把擴大就業放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積極采取多項措施促進就業,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在當前形勢下,大學生、農民和就業困難人員是就業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三大人群”,也就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切實有效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關鍵則在于就業機會創造、就業能力提升、就業環境改善等“三大要素”,在與經濟發展拉動就業、落實政策促進就業、優化服務助推就業等“三大環節”。
對大學畢業生,要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其面向基層就業、幫扶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等多項措施促進就業問題的解決;對返鄉農民工,重點是通過加快城鄉一體化、服務到人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大優惠幫扶和政策扶持;對各類就業困難人員,要摸清底數、建立臺賬,堅持分類實施,進行有效幫扶,促進其及時就業、穩定就業。
在社會保障方面,正確把握“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基本工作方針,更加注重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幫扶,既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兼顧長期可持續發展。著力推進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及工傷保險的完善和健全,積極建立覆蓋的城鄉社會保障體。
在勞動關系方面,著力增進勞資關系的和諧。認真研究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勞動關系調整工作,正確處理保障民生和服務發展的關系,堅持把指導服務貫穿于監察執法全過程,努力增進勞動關系的穩定和諧,保障企業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加強用工指導、強化預警監測、堅持柔性執法及時處理糾紛上下工夫,重在解決問題,全面維護全區勞動關系的和諧和社會發展的穩定。
鼓樓區近年來在促進就業、維護企業及勞動者合法權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2008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02%,低于南京市的3.33%,江蘇省的3.47%,全國的4.2%。
“南京日報”在今年4月份有報道:鼓樓區總工會、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工商聯聯合發起的“共同約定”行動,得到了多家企業響應。鼓樓區多家企業負責人與職工代表簽訂“共同約定書”。“共同約定書”約定,在當前形勢下,企業要積極為職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確保工資及時足額發放,不把裁員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手段;企業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要及時、真實公開,接受職工監督。“約定”同時規定,職工要正確對待自身利益調整,以主人翁姿態與企業同舟共濟、應對挑戰。這體現了企業和職工之間和諧的勞資關系,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二、規范城市管理, 是建立政府與居民之間和諧關系的的落腳點
城市管理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面向群眾、服務群眾的一項重要公共服務,是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徑,也是構建和諧鼓樓的重要內容。
要充分發揮城市管理工作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為人民群眾提供整潔有序、清新亮麗的市容環境,讓老百姓滿意。要堅持從群眾最關心的環境衛生、市容市貌、綠化美化等市容環境問題入手,實行建管并重,綜合治理,重點在全面提高城市品位和市容環境整體水平上下工夫,不斷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在環境衛生管理中,做到“保潔全天候、管理無縫隙、責任全覆蓋”,在居民區環境綜合治理改造中,做到“街道不積水,小區不漫水,居民家不進水”,爭取達到“晴天無灰塵、雨天不積水、出門見綠化、休閑有去處”的目標。
近年來,鼓樓區在“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的過程中,以社區工作為立足點,城市管理各項工作穩步提升。(1)社區社會救助順利推進,鼓樓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每月實際受益為410元,比南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多80元補助。在全市率先建立低保邊緣家庭定期定額補助制度。(2)社區衛生服務高效,構建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平均每個街道有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有十個衛生服務站。(3)社區文化蓬勃發展,拓展社區文化體育空間,打造“文化強區”、“體育強區”,十分鐘社區文化體育圈覆蓋率達70%。(4)社區治安防控有力,全區各個社區全部建有警務室,投入1 200萬元,基本上實現了全區重點目標、易發案地段圖像監控的全覆蓋。(5)社區環境整潔優美,圍繞“藍天、碧水、寧靜、潔凈”四個目標,做美社區環境。
三、堅持為民辦事,是建立政府與居民之間和諧關系的迫切需要
作為政府,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行政理念,切實關注民生,堅持不懈為民辦實事。在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民辦實事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只有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要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真心誠意為群眾排憂解難,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要積極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大政務公開的力度和執法工作程序的透明度,在市民和政府之間建立起有效溝通和互動的平臺。
在城市規劃、道路建設、拆遷安置、環衛設施等各個方面,最大程度地滿足群眾的需要,通過事前公示、召開聽證會、網上討論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體現民意,尊重民權,為民服務。可以設立區長信箱、主任信箱,設立城建、環保、市容、工商等幾個重要歸口部門聯絡員信箱,定期收集市民想法和建議,政府和職能部門還可對市民代表進行階段性報告,每年開幾個主題座談會,梳理工作思路、交流辦事理念、普及法律常識,讓群眾了解政府是如何處理、解決問題的,在加強宣傳的同時也加深了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四、優化城市生態和人居環境, 是建立政府與居民之間和諧關系的優先戰略
從2009年上半年鼓樓區的環境質量來看,小康水質達標率為33.3%,與上年同期持平;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濃度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55%、24%和7%,優良比為92.7%,比上年同期提高7.6個百分點,空氣質量改善明顯;降塵均值比去年同期減少1.57噸,達標,單次值達標率為100%,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噪聲環境達標率為100%。鼓樓區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鼓樓區應努力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保證全區總體達小康環境質量綜合指標穩定達到85分,城鄉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確保達到100%,力爭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穩定達到325天;要立足科學治水,積極配合全市“2234”治水計劃,加大投入,推動重點治水工程項目的實施;加大尾氣治理力度,嚴格實行新車、外地轉籍機動車達標準入制度,加大高污染公交車淘汰更新力度,基本消除公交車“黑尾巴”現象;深化綠色系列創建,創建好綠色人居環境社區和餐飲污染控制示范街區;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讓廣大群眾更多更好地享受環境質量改善的成果,讓鼓樓區全面形成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人居環境。
五、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步發展,是建立政府與居民之間和諧關系的最終目的
今年以來,鼓樓區應對經濟危機,破解發展難題,取得了“保增長、促轉型”的較好成績,實現第一季度“開門紅”:完成GDP82億元,同比增長11.2%;財政收入17.5億元,增幅21.4%;一般預算收入8.2億,增幅7.1%;實際使用外資7 191萬美元,完成市全年目標(9 000萬)的7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14億元,同比增長1.67%。
立足自身發展空間狹小、科教人才資源豐富的特點,鼓樓區揚長避短,提出“區域空間有限,科學發展無限”的理念,努力爭創全省首善之區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實驗區。今年將確保完成GDP350億元,增長12%,力爭增長15%;確保完成財政收入62億元,增長13%,力爭增長20%,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增長8%。力爭到2010年實現GDP400億元;財政收入確保70億元,力爭突破80億元大關。
鼓樓區還提出了五方面“撒手锏”,值得充分借鑒和推廣:(1)依靠科技,戰勝經濟危機。建設大學科技園平臺,實現把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2)依靠智慧,戰勝經濟危機。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南京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為貫徹這一戰略部署,鼓樓區將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綠都經濟”,即智慧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占用小、環境污染少、人才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一種高端經濟。(3)依靠文化,戰勝經濟危機。建設文化創意產業風光帶平臺,實現把歷史文化資源稟賦豐厚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4)依靠國際化戰略,戰勝經濟危機。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加快鼓樓步伐。(5)依靠服務,戰勝經濟危機。一是牢固樹立“企業強則鼓樓強,企業富則鼓樓富,企業可持續發展則鼓樓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二是研究制定促轉型的政策。
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在政府和群眾之間架起溝通和信任的橋梁,相信鼓樓區一定能不斷發展進步,在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全區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