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寧
摘要:二戰后,隨著休閑生活的普及,休閑產業迅猛發展起來,并成為歐美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城市因其匯聚的優勢,成為休閑活動得以展開的主要舞臺,休閑產業有力地推動著城市在后工業時代走向新的繁榮,休閑型城市在世界城市舞臺上大放異彩。結合歐美休閑城市的經驗和中國的現實,提出了促進中國城市休閑產業發展的對策:從戰略高度深入認識發展休閑經濟的重要性、大力發揮政府的作用、積極開發多元休閑產品、培育彰顯地方特色的休閑產業以及促進以大型會議及體育賽事為龍頭的會展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休閑產業;城市發展;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2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7-0138-03
一、二戰后休閑產業迅猛發展
休閑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是社會進步的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伴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增加,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在對物質生活提出高層次需求的同時開始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更新的追求,休閑生活逐漸成為西方國家的一種新時尚。在休閑中享受美好生活正在成為現代人生活態度的主導意識。西方民眾在休閑產品和服務上的花費一直持續穩定地增長。英國國家統計署的調查報告顯示,1969年平均每個家庭每周的度假開支為3.95英鎊,而到20世紀90年代末,這一數字上升到每周18英鎊以上[1]。
為適應休閑需求社會化的發展,社會上出現了專業提供休閑服務及產品的機構,并迅速發展成為休閑產業。① 20世紀60年代以來,休閑產業在西方發達國家迅猛發展,不僅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且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休閑產業在發達國家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以旅游業為例,在美國,二戰后旅游及其相關產業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產值的增長速度高于GDP的增長。在世界范圍內,為休閑而進行的各類生產活動和服務活動正在日益成為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和衡量標準。在美國,休閑產業年產值達10 000億美元,年稅收達6 000億美元,創造2 500萬個工作崗位,幾乎占全美國就業職位的1/4,而且據相關專家預計:到2015年休閑產業對美國GDP的貢獻將達到50%;在英國,平均每戶家庭休閑開支占家庭總支出的20%左右,休閑產業蓬勃發展,當今其年產值達1 360億英鎊,超過汽車業和食品業,且創造1/5的全英就業職位。在日本,僅電子游戲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高達20%,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當然,這并非發達國家的特殊現象。休閑產業在發展中國家也進入了高速增長時期。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休閑產業也備受發展中國家的青睞,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不斷提高。1990—2000年間,中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就由12.1億元增加到了118.9億元,幾乎增加了10倍[2]。休閑產業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驅動器。
休閑產業將成為下一個席卷世界的經濟浪潮。據相關專家預測:到2015年,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中將會有一半以上的份額來源于休閑產業,休閑產業的從業人員將占整個勞動力的80%~85%。休閑產業將滲透到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所有層面,以休閑為主要內容的產業經濟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二、休閑產業:城市發展的新動力
現代化的城市因其在經濟、文化、交通、服務等方面所擁有的優勢,成為休閑活動得以展開的主要舞臺和場所。2005年,在美國前二十位大都市區中休閑產業對城市GDP的貢獻率不可低估。諸如紐約、舊金山、拉斯維加斯、邁阿密等一些城市都紛紛把休閑產業作為其公共政策的組成部分,嘗試以休閑產業帶動城市的發展,且已取得相當的成效,休閑及相關產業已經成為美國大都市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休閑產業對城市經濟的帶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增加經濟總量。隨著休閑活動的普及,消費者在休閑產品和服務上的花費成為城市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二戰后,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后,休閑產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有力地推動著城市經濟走向新的繁榮。2000年在美國的前100個大都市區中,旅游業為大都市區創造了2 720億美元的生產總值?!?000年在美國前二十位大都市區中,旅游業創造了7.1%的GMP(Gross Metropolitan Product)。其他如健康服務、建筑、金融、通訊、電子設備生產對GMP的貢獻分別為5.5%、4.7%、3.7%、2.9%和1.8%。事實上,對美國最大的20個大都市區而言,旅游業對GMP的貢獻是其他任何產業部門都無法企及的?!盵3]
作為美國知名旅游圣地,邁阿密旅游業的收入長期以來穩居榜首,成為城市經濟繁榮的支柱產業。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每年100多萬的游客,在當地的花費就達到7 500萬美元。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休閑產業的飛速發展,其對城市經濟的貢獻率逐年提高。根據邁阿密會議與旅游局的統計,2005年共接待隔夜游客1 100多萬人次,其消費達到130.35億美元,且游客的消費對城市經濟影響估計達到327億美元[4]。這意味著游客每花費1美元,就會為當地經濟活動產生額外的1.40美元。2006年美國人口統計署的調查顯示,邁阿密工人工資收入的43%來自休閑產業部門。
在英國第二大城市曼徹斯特,休閑產業的發展復活了城市經濟,大大提升了其在英國乃至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位。僅體育產業對城市GDP的貢獻就達到6%。在肯特地區,1998年旅游業的直接收入為12億英鎊,旅游業成為城市經濟名副其實的助推器。2000年在美國大城市休斯頓舉辦的NBA賽事為當地諸如旅游、酒店、零售業等相關部門創造了1.87億美元的收入。
中國也不例外,在部分城市,休閑產業成為城市經濟繁榮的源泉。旅游業是杭州的支柱產業之一,2007年杭州接待國內外游客4 320多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630多億元。三亞市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占整個城市GDP的60%以上。休閑產業對城市經濟總量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2.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休閑產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部門,且產業關聯性強,因此被視為極具增長力且創造就業機會的產業。在當今歐美國家,休閑及其相關產業為本國提供了將近1/4的就業崗位。通過鼓勵休閑消費,發展休閑產業來擴大就業,已成為現代西方城市普遍采用的提高就業率的重要措施。
在以體育和文化為發展重心的曼徹斯特,1995年僅旅游業為該地區增加了61 000個就業機會。同樣,在斯洛文尼亞的Portoroz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960年代該地區9%的就業崗位是與旅游業相關的。十年后,受雇于酒店、餐館和旅行社的人數占全部勞動力總數的41%。到20世紀80年代58%的勞動力受雇于上述行業。”[5]正是由于旅游業的支撐,這些城市才能脫穎而出。
休閑產業的興旺還為其他產業部門提供了就業機會。邁阿密休閑產業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建筑業的發展。20世紀40年代以來,邁阿密建筑業雇傭人數穩步上升。
3.優化產業結構。20世紀70年代后,世界資本主義進入重建時期,在全球經濟中服務業異軍突起,相應地,服務業開始在城市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而曾經輝煌一時的工業黯然失色。鑒于休閑產業與服務業之間的密切關系,城市政府正是通過大力發展休閑產業實現了產業結構的生機,從而增加了城市的活力與生機。
休閑產業提供了大量的服務業就業機會,因此在美國大城市的轉型與復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面對全球資本重建,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大城市均對旅游業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旅游業是舊金山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地方政府通過改善城市休閑設施、發展人文旅游和會展旅游來吸引游客,到“1980年,旅游業已經成為舊金山最大的產業部門。”[6]紐約也不例外,在城市政府和商會的密切配合下,80年代以來休閑產業得到長足發展。2002年,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為紐約旅游業的發展吶喊助威。當今,國際性大都市紐約每年接待游客超過4 000萬,僅酒店稅收就達到2.2億美元[7]。旅游業已經成為當今城市調整產業結構的“催化劑”。
中小城市也在對休閑產業的扶植中找到了出路。1980年,由于石油業的利潤受挫,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南部的考布斯克里斯蒂鎮減少了5 000個就業崗位,失業率飆升。在沒有其他更多選擇的情況下,市政當局認定發展旅游業是挽救這個奄奄一息的城市的最佳方法。城市領導人將發展的重心放在建設新的景區和建設旅游設施上,通過新建景區來吸引大量的會議代表團。這一方案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986年以來游客數量大幅度增長,1997年達到550萬,與旅游業相關的就業機會也增加了1倍,這些崗位的收入則幾乎翻了3倍?!盵8]通過大力發展以旅游為主的休閑產業,考布斯克里斯蒂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城市重新煥發昔日的風采。
三、休閑城市的崛起及其意義
休閑城市的崛起體現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最初,休閑需求被社會上層獨享,休閑是特權的體現,因此休閑產業的規模相當有限,對城市經濟的影響尚不明顯。二戰后,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民眾物質生活的富足以及休閑意識的增加,休閑進入“大眾化”時代。與之相對應,休閑產業進入了高速增長和全面產業化的發展階段,這為休閑城市的崛起創造了絕好的條件,20世紀60年代后休閑城市得以在世界城市舞臺上大放光彩。
休閑城市的出現是對工業城市的補充。隨著工業化的開展,工業型城市在歐美紛紛出現,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獨領風騷。城市經濟的發展、高度的城市文明促使生活在城市高密度空間中的人們更向往自由的休閑生活,追求心靈的放松與愜意,渴望去體驗各種不同的場景和活動以提升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嚴重的工業污染、種種城市問題以及過度的擁擠喧鬧使居民不堪忍受,渴望回歸或者短期回歸自然的愿望越發強烈。在這種背景下,休閑型城市紛紛出現。休閑城市的發展也為工業城市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當今,即便是工業城市也開始注重挖掘城市的休閑功能,通過興建公園和其他游樂設施、開辟綠地等措施來完善城市的休閑功能。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在城市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城市的形態也必然走向多元化。
休閑城市的崛起預示著城市功能從生產到服務的轉變。二戰后,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向后工業社會邁進。后工業社會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服務業超過制造業在經濟結構中居主導地位。作為經濟生活主要載體的城市,其主要功能也從生產走向服務。企業追求的生產性服務業、游客與居民追求的生活性服務業構成了現代城市服務業的基礎。發達的服務業已成為取得在區域乃至全球城市體系中重要地位的關鍵。當代城市已經成為諸如旅游、運動、娛樂等和消費有關的活動集中的一個主要地點。休閑與娛樂成為城市的重要職能。
四、中國城市休閑產業發展對策
休閑經濟在這些城市的發展已引起一定的重視,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在對歐美休閑城市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筆者提出了促進中國休閑產業發展的對策。
1.轉變觀念,從戰略高度深入認識發展休閑經濟的重要性,把大力發展休閑產業作為發展城市經濟的增長點。與西方相比,我們民眾的休閑觀念相對落后。我們的傳統文化歷來宣揚重視勞動、輕視休閑的觀念,且把休閑歸為未來社會的產物,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觀念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人們對休閑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從而阻礙休閑產業的發展和社會的整體進步。因此,中國應盡快摒棄傳統的、對休閑經濟錯誤的認識,樹立休閑產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重要性的新理念,圍繞“休閑”這一主題來發展城市經濟。
2.大力發揮政府的作用。在城市社會,休閑正逐漸成為社區或者社會的福利和公共事業,需要政府出面進行統籌規劃、組織實施和維護管理。這不僅有助于城市社會休閑環境的改善,而且會極大地促進社區休閑活動的開展。此外,作為宏觀經濟的管理者,政府還應該通過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調控、引導、規范休閑企業的發展,從而能保障與加速城市休閑經濟文明健康的發展。
3.積極開發多元休閑產品,實現休閑經濟的產業升級和結構升級。從根本上來說,休閑消費是體現消費者個性的消費活動,不同的群體對休閑活動的訴求不盡相同,因此需求的多樣性是其重要特征。這在客觀上就要求社會對休閑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必須多元化,適應高、中、低各個階層的休閑消費。從中國城市的現實來看,休閑產業供給的總體規模偏低,且結構比較單一,這在很大程度上休閑了休閑產業的發展。針對不通階層消費者的休閑需求,開發多元休閑產品,贏得更多的消費群體,是加快中國城市休閑產業發展和城市經濟繁榮的重要途徑。
4.結合城市的區位、氣候、歷史與文化等因素,培育彰顯地方特色的優勢休閑產業。如中國學者卿前龍先生所言,“休閑服務供給是一個不斷開發、提升和深化的過程,產品創新是休閑服務企業的生命力所在?!盵9]不斷創新、凸顯特色正是休閑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城市應在對自身的特質以及休閑經濟發展趨勢的深刻了解與把握之上,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休閑產業,樹立特色品牌,從而對居民及游客產生持久的吸引力。切忌千篇一律,一哄而起。
5.大力促進以大型會議及體育賽事為龍頭的會展經濟的發展。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提高,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會展產業的重要性已經得以體現。作為蘊涵巨大輻射力的產業,它不僅有助于城市知名度的提高,還成為推動城市休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會展活動籌備期,城市的休閑娛樂設施得到完善提高;會展活動開展期,大批游客涌進,為城市的休閑旅游業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因此,中國城市應高度重視會展業帶來的發展契機,充分發揮會展業對休閑產業及城市經濟的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