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山
我沒有想到普者黑是那么一個地方。那兒有山?有水?有民族風情?我一無所知。可沿路奇特的風景吸引了我,習慣一上車就睡覺的人竟然沒有了瞌睡,像吃蜂蜜一樣緊盯著車窗外的景色,綠意蕩漾在心的每一個角落。習慣了滇西那光禿禿山頭的眼睛,被這里濃郁的綠色吸引了。到處都是綠——綠樹、綠草、綠莊稼,只要有土壤的地方就沒有被綠色所放棄,就連空氣中似乎也帶上了淡淡的綠意。我想我的心被凈化成綠的了。可普者黑,在哪里?
車子經過了一座又一座綠油油的小山包,它們仿佛從平坦的土地上長出來的,都是那么的憨態可掬。田野里有大大小小的石塊,奇形怪狀,上面也一樣的綠意盎然。我喜歡這樣的景色。就在這樣欣賞的心情中,車子一拐彎我與普者黑一頭撞上。她,是令我驚訝的。
那是我在夢中也沒有見過的荷塘,不,那應該是一個荷花的海洋,五里的紅荷白蓮洋洋灑灑盛開在七月的湖水中,一望無際的荷花荷葉,一座座碧綠的孤峰突兀在荷花的海洋,似乎是天兵降臨來護衛那些嫵媚的荷花仙子,氤氳的香氣讓我覺得置身在畫中一樣。清風拂過,荷枝搖曳,荷葉浮動,清香撲鼻,這哪里叫什么普者黑?我想我已經在南海觀音的忘憂河里,蓮的靈氣到處飄浮。這就是普者黑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漸漸進去,彎彎曲曲的狹道被幾里長的荷塘包圍著,看不盡蓮的心事。這才知道:普者黑,彝族語里即“魚蝦生長的地方”。有一位作家曾帶著和我一樣的疑慮問到:“普者黑,這三個字和音節都是那么神秘,那么不可理喻,無法僅憑猜測和尋找規則來破解其中的意義。普者黑,讓人聯想的是巫師低低的咒語、滿月時的占卜和篝火前的祭祀?是口口相傳的民謠里那悠揚寬廣的無伴奏合唱?或者是一種魔幻花卉,能插瓶能入藥,能掛在門楣驅邪,能壓在愛人的枕頭底下散發相思?”
是的,她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不可琢磨,只有等真的走近她,才會有非同尋常的感受。坐著游覽車,穿插在荷花的海洋,看突兀蒼翠的山峰,聞隨風飄蕩的荷香,賞獨特的彝族、苗族風情,品嘗味美的農家小吃。山像春筍般,從水里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地冒出來,山不高,卻蔥翠,神奇的是這猶如盆景的山包中還藏有幽深的洞穴。鉆進幽深的溶洞,撫摩潔白如玉的鐘乳石,試探洞中碧水的清涼,乘一葉扁舟順著狹長彎曲的河流徐徐駛出。下船后拾級而上鉆出洞口,探頭見到了明媚的陽光,呼吸溫香的空氣,發自內心的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有水的地方一定離不了船。乘著小船緩緩飄搖在青山綠水間,一縷縷清香秀雅的荷香隨風飄來,沁人心脾。小船繞過一道道青山屏障,開闊的水面前閃現出一望無際的荷田,不知不覺間進入了荷花的王國。紅荷嬌嬈艷麗,白荷純潔無瑕,待放的花苞亭亭玉立,似少女嬌羞欲語,含笑相迎。魚兒悠閑地游在水里,看似在淺處,伸手卻無法抓著,倒是攪動了一枝枝款款欲折的紅荷。打水仗的游人在船上一驚一乍地叫喊,快樂的笑聲、喧鬧的氣氛不僅沒有攪擾湖水的清凈,反而成了湖中妙趣橫生的一景。
“白天的普者黑是動感的、生猛的,目不暇接、猝不及防的,讓心狂跳不已;夜晚的普者黑是古典的、散淡的,畫意詩情消魂蝕骨牽腸掛肚的,讓你揮揮手要走了,還一步三回頭地心醉。”用這樣的文字來描述確實是最恰當的。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徜徉在水邊的小徑,夏夜的微風迎面拂來,荷葉颯颯翻動,攪起一陣陣霧氣迷朦,軟香浮動。白天承載了很多歡樂和笑聲的小船都被安安靜靜地拴在路邊,排成整齊的隊伍,在休息和蓄勢,迎接下一次日出后去裝載更多的歡聲笑語。
小徑彎彎曲曲,沿著水邊蜿蜒,一邊是水,水里有蓮;一邊是樹,月影婆娑。岸上的燈光倒映在水中,爍爍粼粼地晃眼。空氣中飄蕩著清幽的荷香,水中流淌著遠處傳來的歌聲。蛐蛐在草叢中自在地歌唱,偶爾聽到水中躍起一條魚兒的濺水聲,“噗嗤”一下又恢復了寂靜。順著幽暗的燈光指引往前,經過一個古老的牌坊,霎時明亮起來。牌坊下面有幾個彝家婦女提著溫暖的火爐煮著新鮮的玉米棒子,敞口鍋里飄過一陣陣的甜香,讓人不禁垂涎。前面還有賣夜宵、燒烤的小店,卻一點也不喧鬧,主人和吃客都低聲細語,仿佛怕攪擾了水中荷的美夢。修長的竹影悠悠晃動,發出悅耳的刷刷聲。
聽說每年這里的火把節和花臉節是最熱鬧的,我們都沒有碰上。可是,不用更多地贅述,普者黑已經向每一個來尋訪她的游人展示了最美麗的風情,想起她就是一陣美好的心境。白天置身在水墨畫中,看山的奇巧蔥蘢、聞荷的軟香浮動;夜晚沉睡在搖曳的荷枝里,荷的清香彌漫在身旁,恍恍惚惚吟著詩、劃著船,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名江南采蓮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