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香
在越來越巨大的就業壓力面前,大學生如何在擇業前認清社會需要,深刻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氣質,從而在擇業中克服各種不良擇業心態、沉著應戰,是取得擇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大學生擇業前要做的心理準備
1認清社會需要。完善自我意識。畢業前,應通過各種渠道,借助各種信息。充分了解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要。同時,注重完善自我意識。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F階段是一個人形成自我意識的關鍵期。這期間,大學生要學會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和有效控制自我。首先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然后爭取做到揚長避短,達到自我完善。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因自我期望值過高而產生懷才不遇,夙愿未酬的失落感,或因過于看低自己而產生對擇業的恐懼心理。從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選擇正確的擇業目標。
2了解自己的興趣。合理規劃目標。興趣是成才的起點。愛迪生、達爾文等卓越人士是由于興趣而踏上成功之路的。愛迪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若能從事與自己興趣相符合的職業,就會產生滿足感和無窮樂趣,工作起來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而且也更容易成功;而若是從事與自己興趣不符合的職業,則會產生許多苦悶和煩惱,工作起來消極被動,而且往往事倍功半。雖然一個人對某一特定職業感興趣,并不意味著他一定能干好這一工作,還要看他是否有能力并擅長此工作,但如果某人對某種職業不感興趣,那么干好這種工作的希望就非常小了。
3了解自己的氣質類型,做到揚長避短。人的氣質一般分為四種類型,即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一心理學家認為,氣質無好壞之分,每種氣質都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都有其優勢和不足。不同氣質的人,都可能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功。如俄國著名文學家普希金、赫爾岑、科雷洛夫和果戈里分別屬于以上四種氣質類型,他們在文學領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但也必須看到,氣質雖無好壞之分,但卻會影響活動的性質和效率。某種氣質特征往往能為一個人從事某種職業活動提供有利條件。如膽汁質的人活潑好動、喜歡冒險,適合做導游、推銷員、演員等;而抑郁質的人謹慎小心,觀察敏銳,情感細膩,他們更適合從事打字、校對、排版、化驗、雕刻工作。
4了解自己的能力。根據能力選定目標。一個人職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其成就的大小和事業的成敗。職業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構成。一般能力也稱為智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維力等因素,其核心是邏輯思維能力。這些是一切職業的必備條件。特殊能力包括音樂能力、繪畫能力、運動能力、交往能力、創造能力等。不同職業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如教師這一職業不僅要有必要的思想品德素質、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還必須具備一些特殊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等。陳景潤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因為他不具備一名中學老師所具備的能力,但他卻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數學家;反之,許多人雖不能成為數學家,卻可以做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要搞好專業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培養各方面的能力,然后盡量選擇與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匹配的職業。
大學生擇業中需克服的不良心態
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趨于成熟,而又不完全成熟的特殊時期,他們的社會經歷簡單,社會經驗缺乏,自理、自立能力較差。過于理想化的擇業期望與社會現實產生尖銳的矛盾沖突,使他們很難適應,從而形成各種不良的擇業心態,并對擇業造成消極影響。這些不良心態主要表現在:
1功利心態一些大學生就業去向過于理想化。把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地域環境及優厚的經濟收入作為首選目標。在地理位置上,優先考慮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在單位性質上,優先考慮外企、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科研機構等;在經濟收入方面,優先考慮豐厚且穩定的經濟收益單位。他們全然不考慮自己的專業特長、今后發展的遠景及穩定性等現實問題,結果在人才市場屢遭拒絕。從而產生失望或懷才不遇的情緒。
2自卑心態大學生就業一方面靠自身的努力,一方面靠社會對他們的了解。一些學生具有一定的活動能力,懂得如何推銷自己,雖然學業成績可能不突出,但就業較順利。而那些應試教育的“寵兒”、純粹的“書呆子”,則可能被用人單位一次次拒之門外。當一些用人單位對應聘學生提出多方面能力及素質要求時,他們感到能力和信心不足,產生自卑與無助感,不敢出擊與嘗試。而每當看到其他同學取得應聘成功時,更加重了其焦慮與自卑心理。
3矛盾心態由于目前社會上存在的某些不正之風,導致一些大學生畢業前產生極為復雜的心理沖突。學生最痛恨腐敗和拉關系走后門。當他們看到有的同學通過不正當渠道找到理想單位后。一些同學心理就不平衡,學習和能力并不比別人差,卻因拉不上關系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尤其是當優等生得不到優先分配時,更會產生一種不公平感。他們一方面看不起拉關系的同學,另方面又暗中羨慕他們。這種矛盾心理使原本無利益之爭的同學關系緊張起來。甚至使一些同學開始輕視并放松學習,或沉湎于拉關系走后門,或自暴自棄。
4依賴心態一些大學生依賴性強,缺乏主見。當遇到一些用人單位可供自己選擇時,他們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對自己把握不足,或是干脆指望父母或老師替自己拿主意。這種過于嚴重的依賴心理是十分有害的,一方面會錯過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另一方面,別人為你選定的工作不一定適合你。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可能會因為不符合自己的興趣、能力或專業而陷入苦惱,或者由于不能勝任工作而遭淘汰。
如果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能夠克服以上不良心態,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激烈的擇業競爭中從容應對并勝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