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熀成
摘要:語文來源于生活,小學古詩詞更是生活的簡明概括,通俗易懂、易記易誦是它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詩詞教學對小學生可謂影響很大。在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詩詞對培養小學生人文素質的一面,培養學生熱愛國家、孝敬老人、積極進取的健康個性。
關鍵詞:古詩詞;人文精神;健康個性、
語文來源于生活,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梢哉f,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才能使語文學習充滿樂趣、有滋有味。特別是我們常樂此不疲、百讀不厭的小學古詩詞,其簡明的語言、和諧的音調、清新的格調、深刻的哲理,讀后更加令人回味無窮、浮想聯翩。新課程推行后,小學教材的編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體現在古詩詞方面,總的來看具有生活化、通俗化、哲理化的特點。
小學階段是一個成長發展的起步階段,在這一時期的學習內容應以體現簡單、易學和便于理解吸收為準。小學古詩詞正是這樣,在教育教學中大多數小學生喜歡記誦,而且興致很濃。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把握這一有利契機,潛心挖掘小學生的學習潛力,通過教材知識的傳授培養小學生健康的個性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教學中要深入分析教材特點,尋找突破口,展現內在的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喚醒小學生精神世界中的自由進取精神,讓他們在清新、通俗、記誦便捷的詩詞名句中感悟做人的真諦。
傳統語文教學重視知識層面的考查,對人的生命存在及整體關懷很少理會。而素質教育的要求正好與此相反,它強調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使語文教學充滿人文精神。錢理群在《我的教師夢》中強調,青春期本身包含“對真善美的追求;對事業的向往和想象;對人類、自然、宇宙的大關懷;對未知一種的好奇心;由此貫穿了銳意激情的生命活力,堅強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不停息的精神探索,永不滿足事業現狀的批判創造的精神?!倍@種獨立、自由、批判、創造的青春精神,恰恰就是人文精神的具體內容。今天讀來,不免讓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反思、思考:我們的語文教學到底教給了學生什么東西。
根據現行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和設置,我認為古詩詞教學一定要抓住這種“獨立、自主、批判、創造”的人文精神,要深入挖掘古詩詞中所體現的精神意蘊,在教給學生基本詩詞知識的前提下更要關注學生的精神境界。
一、感悟詩詞意境之美,提高審美情趣
新課程要求小學生背誦的古詩詞不多,約一百多首,但這些詩詞都各具特色,意蘊深刻。每一首詩都是一幅清新優美的圖畫。在教學中,我們要把鮮活真實的畫面,通過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把詩詞的意境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畫面蘊藏的意境之美。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心底純真、想象豐富,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態度展開合理想象和豐富聯想。他們會在內心深處以詩人的身份融入畫面當中,感受自然的真實之美。例如詩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們自然會聯想到萬丈瀑布從天而降,感受壯觀宏大的氣勢。再加上教師適當點撥,他們就會對李白的豪邁、狂放產生深刻的印象。長此以往,學生的審美情趣也會隨之提高。
二、感悟親情,提升家國之思
小學古詩詞中大多數簡明好懂,富有真情實感,盡管言語通俗,但其情意真切,我們耳熟能詳的《游子吟》就是最好的例證。“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痹偌由险n文中的一幅插圖“慈母縫衣圖”,不免使每個出門在外的游子想到自己的慈母。讀完此詩,我們深深感受到天下每一位母親對孩子無限的關心和關懷,那一針一線,其實就是母親關懷兒子的印證。母親的關心如同春日的陽光,溫暖著每個人的一生,每一個離家遠行的人游在千里之外,怎能體會不到對慈母的感恩和懷念。還有“家祭無忘告乃翁”,即將離開人世,但對家國的關心依然不減,可謂壯哉悲哉。親情是我國文學作品的一個傳統體裁,家國更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每個人都應從小起讀懂它、理解它,只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泱泱大國才會生生不息、民富國強、人心凝聚。
三、凸現德育,教會做人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其《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精辟指出:“教育”首先是人學,即就是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怎樣的人,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哪些做人的道理。小學古詩詞中有許多含義深刻、催人奮進、令人深思的詩句,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等詩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通俗易懂地寫出了做人應該有的積極向上的態度和進取上進的信心。人生價值不應以金錢衡量,而應該淡泊名利,把對別人無私奉獻當作自我價值來實現。在詩詞教學中,這樣的詩句才是最具德育作用的,教師一定要深刻講解,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總之,小學古詩詞教學不同于中學或大學的古詩文教學。關鍵要把握好通俗、易懂、簡單、直白的特點,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讓學生感受到清新優美的意境、豐富深刻的內涵、高雅積極的精神,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展開思索的翅膀,從詩詞的深刻哲理中感悟做人的真諦,從而培養其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