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昶
摘要:動態化語文教學模式是一種摒棄傳統教學弊端,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新穎性作文教學模式,它以多媒體、網絡為教學手段,旨在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建構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語文教學模式。
關鍵詞:動態化教學;閱讀變革;寫作變革
目前,信息技術已經開始整合到學校的各學科教學中,有力地推動著學校在教育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中的全面變革。計算機發展到多媒體階段是一次質的飛躍,它引發了閱讀、寫作、計算方式的歷史性變革。網絡教學是一種不同于常規的教學模式:教學環境的轉變、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學過程的轉變以及學習方式的轉變、使網絡教學為實現教學模式的突破提供了最佳契機。網絡教學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基于網絡環境,語文教學中閱讀、寫作方式也同樣發生了重大變革。
一、網絡環境下的閱讀變革
當代信息技術所產生的閱讀方式有以下三個方面變革:①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本閱讀;②從單純閱讀文字發展到多媒體電子讀物;③在同電子資料庫對話中的高效率檢索式閱讀。于是,我們的閱讀教學在網絡環境下有了它的特殊的變式形態,這里只是略談其中的一種——超文本性閱讀。
超文本性閱讀指的是從文本性閱讀之外的其他媒體中獲取信息。在聲像閱讀之后,讓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對比,使學生了解聲像讀物表現外顯性形象之生動,了解文本讀物描寫內隱性形象之所長;在文本教學中,亦可適當以聲像媒體為中介,引導學生進行文字與聲像的對應理解。學生在視聽結合的超文本的閱讀后,通過與文本閱讀進行對比,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同時也培養學生創造、發揮信息的能力。這樣,以文字文本為基礎,輔以多媒體的信息網絡,不僅使信息數量成百上千倍增長,而且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播質量,使文字與圖像、聲音地巧妙結合,也使閱讀者的閱讀興趣、選擇權利得到尊重,極有利于知識的保持。
在上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人與社會之二:想象世界”的總結課上,我們制作了網絡學習主頁,同學們除了可以隨意瀏覽童話、神話、寓言的有關資料進行復習之外,還可以進行單元總結。先在“導入引思”部分引出思考:本單元學了哪些體裁?各有什么特點?然后進入“單元提示”進一步明確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接著,在“歸納總結”一欄可以看到本單元各課的主要內容,根據提示學生可以知道想象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之后歸納出想象的作用主要有:①塑造形象;②表達哲理;③抒發情感。再利用課外影視材料,讓同學們進一步理解想象的作用:《西游記》的成功之處首先在于作者運用奇特的想象塑造了孫悟空這個獨特的藝術形象;而《白雪公主》中,真正的愛情能驅走死亡、復蘇萬物,這是想象但也是人類永恒的希望。在“擴展遷移”里,同學們盡可以自由地閱讀他們自己的童話續寫、神話改寫、寓言編寫等習作,還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們不單對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教學具體目標有了進一步認識,還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信息素養。通過計算機網絡的運用使教師駕馭課堂顯得輕松從容,學生也從以往的被動灌輸轉為主動求索,計算機、網絡正在成為學生們求知的“筆和紙”。
二、網絡環境下的寫作變革
動態化作文教學模式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理論基礎,以多媒體、網絡為教學手段和寫作環境的一種新型作文教學模式。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建構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作文教學模式。動態化作文教學模式重在增加作文課堂教學的立體化與動態化效果,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自主探索,從而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收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思維基礎,為其提供正確的學習方法。作文是需要大量的閱讀來作為語言的物質基礎的,而多媒體、網絡在教學上的滲透及應用,在某種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豐富而富有動感的閱讀源,這就為動態化作文教學模式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其精髓為“自主、自由”(自主學習、自主批改、自主選擇、自由閱覽、自由選題等),唯有使學生成為作文的真正主人,學生對作文才會感興趣,能力才會提高。
1.動態化作文教學模式的兩個核心
(1)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構建作文學習模式如下:聽課→上網→思考→訓練→批改→交流→總結。
這個學習模式共有七個環節,我們稱之為“學生自主學習七步法”,這個模式充分體現了系統構建精神,符合學習認知規律,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和系統性原理,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側重于學生能力及思維的培養,目標明確,完全體現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特色,并充分發揮其優勢。
(2)以學生的學習模式為基礎,構建教師點撥指導模式:點撥→監控→調查→出題→批改→監控→總結。
這個教學模式共有七個環節,我們稱之為“教師點撥指導七步法”。這個模式是在充分考慮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
“學生自主學習七步法”和“教師點撥指導七步法”統稱為“動態化作文教學模式”。
2.具體實施
下面以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想象世界”為例,講解其中的幾個環節:
(1)“教師點撥指導七步法”的“點撥”。教師根據第六單元的作文要求,先設計一定的情境,由此引出與單元寫作知識及要求相關的問題,對學生感知理解作文知識起引導及提示作用,避免學生自主學習的渙散及誤差,幫助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環境。這一環節主要充分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2)“學生自主學習七步法”的“上網”。學生根據點撥,有目的、有計劃、有序列地在網上進行自主學習——了解與想象相關的寫作知識。此時,特別是可以利用老師精心制作的課件和網頁中豐富的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感性材料所創設的情境——這正是網絡下的環境提供真正意義的情景(大容量、超媒體),由此可以加深對想象的方法、作用等內容的理解。學生在不同等級的自主訓練中,有關想象的知識的意義建構(知識網絡)呈螺旋式上升態勢,于是能夠最充分地進行想象力思維的訓練。而這一切,均可在學生的自主學生、自主探索過程中得以實現。
(3)“教師點撥指導七步法”的“批改”。教師閱讀學生習作,了解學生整體作文情況,并給出等級分數。把學生的寫作情況分成若干不同類型、檔次,據此建立批改要素庫,讓學生自己進入其中去選取相應的評判要素自評作文。
(4)“學生自主學習七步法”的“交流”。學生在自評的基礎上,更多的便是在網上閱讀其他同學的習作,相互之間進行互評互改,以發揮網絡的協作(交互性)、會話(師生對話、人機對話、BBS論壇)這些優勢,進行協作學習、廣泛性交流。
綜上所述,動態化作文教學模式確實是一種摒棄傳統作文教學弊端,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新穎作文教學模式。多媒體、網絡教學這些手段,給寫作也插上了一雙翅膀,讓學生在創作的天空中自由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