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忠
摘要:人們調節經營生產,以期達到最大利潤,并由此形成了市場的水平作用。但由于生產具有很大慣性,是商品供給量的變動滯后于人們意愿生產的轉變,造成市場對生產的調節失真,從而出現很大的盲目性,形成市場供給大的波動。同時,由于現代消費彈性很小而引起價格和利潤的大波動,并由此發生共振時便出現經濟的過熱和蕭條。
關鍵詞:供給慣性飽和消費溝通力鏈式反應慣性供給
一、市場的水平作用
生產力和溝通力(對商品溝通代價的倒數)決定著人們對商品的基本富裕態勢。當人們對商品的富裕程度偏低時,商品的社會價值會高于社會提供代價,所以人們會選擇增加生產和提供。社會對商品的富裕程度偏高時,商品的社會價值會低于提供代價,人們會減少生產和提供。所以,在市場引導下,人們對商品的富裕程度總是跟隨生產力和溝通力的發展而趨于動態平穩。在生產力和溝通力即定的前提下,長期中,人們對商品的富裕程度將會有一個即定的態勢,就像海洋中的海水有一個即定的海平面。然而,在此局勢下,短期中會發生波動,就像海洋中會發生波浪。
二、供給慣性
商品的供給具有慣性,即:產前條件已適合即定的生產規模而短期難以改變的現象。或者說人們在改變生產規模的過程中,其一段時期內有保持原來供給量的態勢。同時商品都有自己的生產周期,一段有生產特性所決定的必須的生產過程。
三、飽和消費
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現代,好多商品的消費呈飽和狀態。如果缺少時,相對生產代價,人們的需要性是很強的,而發生剩余時卻很少有增加的必要,所以消費彈性很小。由此會出現價格的大起大落。
四、單一商品的供給波
人們在調節生產供給的過程中,由于信息的相同性和思路的相近性,會發生一定的趨同性,是同種商品的社會總和改變性發生很大的波動。然而這種過大的波動卻由于供給慣性和生產周期的延時,而不能及時在價格上顯示出來,由此很難被分散生產的人們用綜合的目光看到,所以在價格大幅反彈前,人們往往還在繼續強化這種波動,直到價格發生大幅反彈后,人們才發現這種波動的盲目性。但,這時新的慣性供給已很大,而不易改變,所以,意愿供給量會在新的慣性帶動下持續走向先前的反面,從而,引起價格和利潤大幅反彈。然后,人們的思想在現實利潤的感化下,又會轉變,各自又會作出相反的決策.于是,生產計劃,生產規模,意愿供給量等又會逐次恢復到近似先前的程度,從而完成一次商品供給的震蕩。條件合適,又會進行下一次波動過程,如此往復,就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樣。
五、經濟波
波動是各行業普遍發生的供給現象.一般情況,各種商品的供給波相位不同,對社會經濟環境的作用此消 彼長,不會形成社會總商品價值的大波動,因此對整個經濟的影響不大。
而有時候,由于各種因素的刺激等,很多行業的供給波動相位會在同期相遇,形成市場總供給的波動,并在乘數效應及貨幣溝通力變動的強化下使經濟發生共振,形成普遍商品價值的波動,引起對社會資源的需求發生大的變動,出現整個經濟的過熱和蕭條。
經濟波動始于總供給發生萎縮瘦弱.也就是慣性總供給偏小現象.。而造成總供給偏小現象的通常有幾種類型情況.。
1. 波動共振型:有時,很多行業的波動相位在萎縮過程中同期相遇.由于先前各行業相繼出現剩余積壓品而造成對市場的一部分供給,是意愿供給量較大,排擠了一部分生產,后來,積壓品在同期被消耗殆盡,大部分行業的慣性生產和意愿供給量共同出現偏小,因而,出現慣性總供給偏小現象。
2. 貨幣供給型:由于先前貨幣緊縮,引起物價逐漸回落,企業貨幣效益普遍降低,存貨企業受損,引發各系統減少備料,現用現購,以免引起降價損失,市場供給的一部分依靠消耗正常存貨,而生產減少,從而出現供給系統萎縮現象。
3. 成本型:由于能源等社會共同資源發生跳躍式波動,偶然出現總供給成本突然升高,被迫引起出售價格上漲,但由于供給代價增大會出現匹配數量降低現象,所以需求卻在下降,而且由于先前價格較低時流通和使用中的數量相對較大,這時對市場有一定的填補作用,是總需求顯的更低,由此引起出售價格漲幅小于生產代價漲幅,所以是企業效益長時偏低,引發供給生產系統萎縮,而一旦成本降低,慣性供給就顯得相對更加偏小。
4. 需求型:由于大的發明創造,或新的發現,社會需求發生突變,因而顯得慣性供給系統偏小。另外政治原因,自然變化等也會引起慣性供給萎縮現象。
由于消費彈性很小,萎縮的供給現象造成商品的緊張引起生活消費品價格大幅上漲,生產利潤高漲,高利潤刺激和引導人們加大生產。但由于生產有慣性:(因為大多數行業都由生產鏈組成,供給緊張的漲價現象會從終產品逐漸沿產業鏈擴散,最終傳導至基層初級品并引發大量生產,因為沒有大量的初級做基礎,上層產業是不可能擴大總產,只能相互競爭,抬高基礎價格。然后,這種大量的生產情況又經基層初級品沿產業鏈通過各自的生產周期向終產品傳導,最終是慣性生產壯大,成熟。但生產規模從人們開始進行轉變到轉變成熟,其間過程一般要占整個波動周期的一半)所以,總供給會持續偏小。
生產者的高利潤逐漸引發投資的增加和對原料的儲備,引起生產資料需求增大,造成市場總需求的擴大。這樣一方面是萎縮的慣性供給造成總供給的較小,另一方面是投資引發總需求的增大,從而是市場呈現供不應求,形成商品價值普遍高漲,企業效益日趨看好,引發更多投資,形成鏈式反應,貨幣流動溝通加快,并在乘數放大作用下強化了經濟繁榮,是生產和投資領域全面發展,出現經濟過熱。供給系統有瘦小向龐大擴張,吞食著大量社會資源,同時,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慣性生產改變的過程。、
經過一定時期,慣性生產由瘦弱改變到強大,并成熟后,終產品供給大量增加,市場轉變為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由于需求彈性較小,這種總供給大量的沖擊會引起大幅降價積壓現象,生產無利可圖,形成大量無效供給行業。于是投資銳減,股價下跌,發生鏈式反應和乘數效應。這樣一方面是龐大的生產慣性引起的總供給增大,另一方面是投資縮減引起的總需求減小,市場出現供過于求,被迫生產急劇下降,出現經濟危機。生產無利引起不能還貨而造成金融方面的危機。
但生活消費是相對穩定的,經過一段時期,各行業龐大的慣性供給被逐漸消耗減少,先后發生缺少,意愿供給量又會逐漸分別降低,生產又會有利,經濟又會復蘇。
參考文獻:
[1]《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現代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