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詩
摘要:當今社會,汽車工業是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所以,汽車行業內部的企業品牌建設,是企業在國內甚至國際經濟中所占地位的關鍵影響因素。WTO的加入讓中國的汽車品牌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能否走出國門,打開國外市場,對中國的汽車產業至關重要。本文將對我國汽車產業面臨的一些核心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汽車出口;核心問題;WTO
當今社會,汽車工業是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所以,汽車行業內部的企業品牌建設,是企業在國內甚至國際經濟中所占地位的關鍵影響因素。WTO的加入讓中國的汽車品牌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能否走出國門,打開國外市場,對中國的汽車產業至關重要。
一、我國汽車出口的特點
近年來,我國汽車出口的目的地已經涉足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整車出口以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為主,多集中在中東、東南亞和非洲等汽車工業不發達和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整車出口的順序分別為敘利亞、阿爾及利亞、比利時、伊朗、蘇丹、俄羅斯、越南、哈薩克斯坦和沙特等。零部件出口以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主,亞洲、北美和歐洲是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傳統三大主要市場。零部件產品主要出口到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韓國、意大利和英國。
目前隨著出口市場的不斷加大,自主品牌的出口目的地已經開始升級,由中東、非洲轉向準入門檻兒較高的發達國家市場,出口市場也向多元化發展。其中,出口量增長突出的有伊朗、比利時、俄羅斯、伊拉克、馬來西亞、利比亞、約旦、古巴、烏克蘭、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和意大利。這些國家成為我國汽車出口的新熱點、最近長城準備在俄羅斯投入1億美金建成一個年產5萬輛規模的組裝廠。這說明了我國汽車出口已經從以一般貿易和整車出口為主,轉向到國外建廠,開拓當地市場。
目前,我國汽車產品出口前幾位的企業分別是長城、哈飛、一汽、奇瑞、本田、北汽福田、重慶長安、昌河和吉利等。自主品牌仍然是我國轎車出口的絕對主力。自主品牌轎車出口量最大的前三名依然是奇瑞、吉利和夏利。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奇瑞汽車,旗下產品除旗云外所有車型都有出口。我國整車出口還是以自主品牌為主,外資品牌數量極少,外資品牌主攻國內市場。
二、我國汽車出口面臨的核心問題
(一)技術、資金以及品牌的劣勢。由于我國轎車企業長時期是以市場換技術,導致我國汽車工業技術落后、品牌單一,產品結構不合理,這些品牌諸如紅旗、夏利、富康、桑塔納、東風、解放等都是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汽車工業技術面臨空心化危險,自主研發能力缺失。這一劣勢不僅嚴重影響了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和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影響了國家經濟發展及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尹家緒認為,當前我國汽車工業面臨技術空心化的危險。在活躍的國內市場汽車產品中,除長安、奇瑞等為數不多的本土自主品牌外,更多的是世界汽車巨頭洋品牌的身影,中國汽車市場正轉變為跨國公司主導,中國汽車產業正面臨著技術空心化的危險境地。加入WTO后,逐步開放我國汽車市場,關稅比例逐漸下降,加之之前出現的“陸風事件”,暴露出中國汽車安全標準過低,銷售到中東地區的汽車由于適應不來沙漠路況,頻繁出現質量問題,但是得不到良好的售后解決等等,都威脅著國內汽車企業在國外市場的生存。
(二)國際貿易壁壘對我國汽車企業品牌發展的沖擊。我國的汽車技術是以仿制國外同類產品和組裝加工為主起步的,缺乏標準的工藝管理控制流程。發達國家利用反傾銷、嚴格的工藝標準、綠色壁壘等非關稅壁壘阻礙我汽車工業開拓國際市場。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方面的管理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汽車企業稍不注意就會被國外知名汽車公司指控抄襲外形,侵權最近發生侵權行為,這將對汽車企業形成巨大的限制。
三、提高我國汽車出口競爭力的措施
(一)加強品牌管理。品牌的國際競爭就必然要求了企業加強品牌管理。這樣可以保證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無堅不摧的地位,提高品牌的國際競爭力,保證品牌的合理、持續發展。
首先是建立強有力的品牌管理團隊。品牌管理是基于人才基礎之上的,所以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合理利用要與國際規則接軌。一個企業的決策者必須確定品牌的發展方向,合理利用管理人才進行品牌戰略的實施,形成一個品牌管理團隊。一方面有利于企業快速實施品牌戰略;另一方面有利于快速處理外界對公司品牌形象造成的不利因素,并采取適當的措施。
其次是建立合理的品牌管理制度。合理的品牌管理制度是要保障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經久不衰的有力后盾。企業的品牌形象是以產品質量為基礎,通過市場競爭提升品牌形象,并不是商標局或民間組織評選出來的。一個品牌不可能永遠受到消費者歡迎,消費者的需求總是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因此,如果想長期保持或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就必須建立合理的品牌管理制度,從產品的質量、外觀、性能、包裝等不斷創新,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的占有率。
(二)加大人才和技術投入,走國際化的道路。目前國內汽車出口企業普遍缺乏能和國內總部有效溝通,又能在海外獨擋一面開展公關、認證、銷售、服務乃至生產、開發的各類人才。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業比較缺少軟件、產品設計開發、工藝規程設計、市場營銷策劃等方面的人才。人才缺乏的現象在中小型零部件企業最為突出。另外我國汽車工業在科研開發的投入非常少。例如長春研究所并入一汽集團后,科研經費僅占一汽銷售額的1%,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每年科研經費是58億美元,福特是38億美元,意大利的菲亞特是56億美元,均占其銷售額的10%以上,這種差距是很大的。因此我國汽車要“走出去”,當務之急是要加大科研經費和人才的投入,培養和引進一批能坐鎮海外、精通商務、通曉海外風情、熟悉和了解國內外汽車市場、能夠獨當一面、掌握和控制當地市場的國際化合格人才,走國際化發展的道路。主動將產品和服務國際化,擴展銷售和利潤增長點,對于緩解國內競爭壓力是很有幫助的,國際化是任何一個汽車制造企業走向成功和長期穩定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最終的出路。自主品牌尤其如此。
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的加深,各國政府和行業企業都做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我國作為一個具有自身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市場經濟,在多年的實踐與總結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特有效的市場自我調節體系,而汽車行業作為我國支柱產業中關鍵的一部分,有效的改進和完善措施將會為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再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王三興,我國汽車產品出口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0).
[2]徐慧妮,締造汽車產品出口競爭優勢.汽車與配件.2006(12).
[3]吳勇,對我國擴大汽車產品出口的思考.汽車工業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