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謙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金融衍生市場風險相關的問題,并對加強金融衍生市場風險監管的具體措施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金融衍生市場風險監管
一、金融衍生市場風險分析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金融衍生市場的系統風險與如下一些因素有關:
1.業務和風險的復雜性。金融市場中的產品業務和風險的復雜性,是令許多人頭疼的問題。由于金融衍生產品業務的高杠桿性、復雜性和表外性等,其風險更為隱蔽和復雜;而且,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多集中于大型金融機構,風險的集中程度比較高。場外市場的流動性風險、結算風險和信用風險更加嚴重。所以,金融衍生產品如果超出了參與者估算和管理的能力將引起人們的擔憂。
2.市場的集中程度。由于金融衍生產品及其業務的特點,尤其是場外市場參與者對信用風險的擔心,造成了金融衍生業務集中于大型金融機構。受技術驅動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影響,場外市場集中的程度在不斷提高。根據巴塞爾委員會對金融衍生市場的一項調查,交易商對外部信用評估的依賴甚于內部評估。對信用評級的依賴也導致人們集中與幾家高評級的機構進行交易。這樣,如果某家公司的信用評級被降級,將在市場上出現廣泛的相同的反映,從而嚴重影響其融資能力。
3.場外市場的透明度不夠。金融衍生產品和相關交易技術的迅速發展降低了市場參與者資產負債表的透明度,使企業和金融系統的風險衡量復雜化。透明度不夠,使得在場外市場交易中,難以充分衡量、評估和理解對手方和其他風險的分配和平衡。場外市場本質上是銀行間和交易商間的市場,主要的機構相互之間進行積極的交易。它們通過觀察指令流得到關于風險分配的信息,但它們小心地保守著這些信息。此外,場外市場大部分是雙邊交易,這也是場外市場比交易所市場透明度低的重要原因。
4.市場的關聯度高。金融衍生產品通過有效地中介市場和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促進全球經濟的運作從而增加了市場的關聯度。由場外市場金融衍生產品帶來的不同經濟體和跨國境金融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這加速了金融動蕩從一個市場到另一個市場的傳輸速度。一旦某個大的交易商出現金融風險,其他與之有大量相關頭寸的交易商將陷入多米諾骨牌式的災難之中。
二、加強監管防范我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系統風險
第一,完善市場基礎建設
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的法律和法規,使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有法可依,有效避免法律風險;加強宣傳和學習,提高人們的金融衍生產品知識,尤其是企業管理人員和金融監管者對金融衍生產品的認識,加強金融衍生產品有關理論的研究;建立和發展各種中介機構,包括信用評級公司、專業化的清算公司等;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進一步增強匯率彈性,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快商業銀行改革,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為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第二,完善官方監管,特別要提高場外市場參與者經營金融衍生產品業務和風險管理的透明度要求
為完善國內官方監管,我國監管者應該在如下方面努力:消除立法和管理方面的不確定性,制定有關交易管理的統一標準;加強對市場參與者的監管,在發展初期應鼓勵套期保值,適當限制投機,建立交易賬戶和銀行賬戶分離制度,在產品推出初期,為減少過度投機,可以設定較高的保證金比例,以后再根據情況進行相應調整;中央銀行在某個金融機構因突發事件發生危機時,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挽救措施,迅速注入資金或進行暫時干預,以避免金融市場發生過度震蕩。在防范金融系統風險方面,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中央銀行要密切合作,互通信息。和市場參與者包括交易商和最終用戶充分合作和溝通;統一和規范稅收和會計標準,制定詳細的會計和報表原則,并力求和國際慣例接軌;提高市場參與者,特別是場外市場參與者經營金融衍生產品業務和風險管理的透明度要求。
第三,完善交易所對場內市場的一線監管職能
交易所,它通過制定場內交易規則,監督市場的業務操作,保證交易在公開、公正、競爭的條件下進行。完善交易所制度的建設。加強交易所對會員財務狀況的審計與監督。完善交易所的機構設置和監管程序,保證市場公正性,提高交易所的公信力。防止市場操縱。
第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
在場外市場,我國市場參與者應該積極與國際慣例接軌,申請加入ISDA,成為其會員,采用ISDA的主協議,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此外,應該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為從事金融衍生產品業務的機構提供各種服務。
第五,市場參與者必須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加強風險,尤其是信用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金融衍生業務的核心是風險控制,市場參與者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內控機制和風險管理體系,培育風險管理文化,提高風險管理意識,樹立全面風險組合管理觀念,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內部監督和控制機制。所有的市場參與者應該借鑒國際上科學的風險衡量和管理方法,并開發適合本機構的風險風險管理技術,對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中存在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結算風險、操作風險等進行管理。
對于權證市場和金融期貨市場,為了有效地防范金融風險,必須做到防患于未燃,在上述幾個方面完善監管。特別是政府監管部門和交易所必須提醒投資者認識到權證和金融期貨的風險,防止市場出現過分投機。監管者除了制定有效的監管規則之外,還要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特別是在權證發行人和創設者的行為約束方面,必須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避免因為制度缺陷而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另外要嚴防市場操縱行為。
參考文獻:
[1]William R?White, Clifford Smout, Christian de Boissieu and Richard Dale.The Implications of Derivatives for Regulation [R], Financial Markets Group, 1995.
[2]楊新藍.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及其風險監管初探. 理擊與實踐. 2004(3).
[3]劉妍芳.加強監管防范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系統風險.首都經貿大學學報. 2006(6).